麻醉复苏
麻醉复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513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母婴世界、齐鲁护理杂志、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十四次长江流域、第八次华东地区、第十四次江苏省麻醉学术大会等;麻醉复苏的相关文献由69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婧、何素德、冯海霞等。
麻醉复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13篇
占比:98.58%
总计:19794篇
麻醉复苏
-研究学者
- 何婧
- 何素德
- 冯海霞
- 刘婷婷
- 徐伟芳
- 朱园园
- 李佳雨
- 王静
- 田莉
- 罗燕琴
- 谢岚
- 郭先才
- 陈旭素
- 万盈峰
- 何清明
- 何玲
- 全剑锋
- 全守波
- 刘婷
- 卢林芳
- 唐晓梅
- 唐淋锋
- 孙洪涛
- 崔佳嵩
- 康荣丝
- 张丽呈
- 徐光
- 徐晓燕
- 方纯
- 李伯兴
- 李兰
- 李小兰
- 李建华
- 李芳
- 杨凌云
- 杨天德
- 杨文长
- 柳静
- 栗村瑞
- 殷小容
- 汪继翠
- 温济金
- 王建茹
- 王志强
- 王欢
- 王永红
- 王玉洁
- 王颖
- 苏兴妍
- 范道华
-
-
刘肇芳;
王叶飞
-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月起,对麻醉复苏室中,术后发生切口疼痛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至2019年12月共采集病例3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给予心理护理支持干预。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患者进行先后2次疼痛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且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复苏室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有助于血压、呼吸和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稳定,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
孙小珊;
孔珉珉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实施辅助全麻后对其术后恶心呕吐及麻醉复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进行麻醉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0,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以及研究组(n=40,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结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77.63±5.29)min、麻醉时间(98.22±5.28)min、睁眼时间(7.23±1.25)min以及拔管时间(7.53±2.02)min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70、8.776、10.687、10.327,P<0.05);T2~T7时,研究组MAP水平以及H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动过缓、术后呕吐、恶心、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7.314、4.507、7.314,P<0.05);研究组躁动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辅助全麻方式有效运用,可有效缩短老年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显著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出现减少,改善麻醉复苏情况,促进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高。
-
-
梅厚连;
周强;
杜如梦;
何晓蔓
-
-
摘要:
目的分析纳美芬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复苏中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抽样,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接受常规3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停止给予麻醉镇痛镇静药物时,静注拮抗药物。对照组使用纳洛酮,5μg/kg静脉注射。试验组使用纳美芬,0.25μg/kg静脉注射。在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5分后,将气管导管拔除,观察5~10 min无异常情况则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比较两组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麻醉复苏指标、认知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缝皮时、给予拮抗药2 min、拔管后1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后1 min、离开手术间时,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后的麻醉复苏阶段,给予患者适量纳美芬,不仅可以保持重要生命体征的稳定,还可以改善术后麻醉恢复的效果,提升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速度,但对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
汪艳;
汪静;
吴彦蒂
-
-
摘要:
目的观察靶向预控护理在麻醉复苏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以全身麻醉为麻醉方式的14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麻醉复苏期常规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呼吸道并发症预防的靶向预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干预后的沟通到位度、预防行为主动性、预防视角全面性、重点关注合理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沟通到位度、预防行为主动性、预防视角全面性、重点关注合理性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靶向预控护理开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呼吸道管理活动,可显著降低该类患者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麻醉复苏护理满意度。
-
-
任娜
-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日间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60例行日间手术的患儿,依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丙泊酚结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行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不同阶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5 min、手术结束时,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即刻、手术开始时、手术5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本组麻醉诱导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10.20±4.11)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95±2.57)min、睁眼时间(7.86±2.3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6.40±4.20)、(13.02±2.84)、(12.54±2.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日间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结合七氟烷的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苏醒快,且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适用度较高,可优先选择。
-
-
杨晓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体温保护措施对全身麻醉(全麻)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及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进行全麻腹腔镜腹部肿瘤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常规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术中30、60、90、120、150 min(T_(1)~T_(5)),手术结束时(T_(6))体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应激指标水平、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动脉血乳酸水平、凝血功能、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T_(0)、T_(1)时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患者T 2~T 6时体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苏醒期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保温组患者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呼吸的麻醉恢复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凝血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体温干预可加快患者麻醉复苏,改善微循环灌注及凝血功能,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
李佳雨;
何素德;
郭先才
-
-
摘要:
目的分析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术后复苏期低体温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经皮肾镜术后低体温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毛毯保温+室内控温进行保温;观察Ⅰ组采用室内控温+循环静脉输液加温+外科棉布包扎四肢+毛毯保温;观察Ⅱ组采用室内控温+毛毯保温+床旁暖风机+加温床垫进行保温。通过观察各组生命体征、神志、术后麻醉复苏时间,分析保温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肌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寒战评分、躁动评分、寒战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室内控温+毛毯保温+床旁暖风机+加温床垫进行保温的多模式保温方法更有利于减少经皮肾镜术后复苏期低体温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复苏质量及舒适度。
-
-
黄静芬;
李香盛;
段存豪
-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输液对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老年患者体温变化、寒战发生情况、术后麻醉复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2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室温均控制在22~24°C,患者入室后均使用棉被覆盖上身,使用中单包裹双下肢。对照组在术中使用室温下的灌洗液、静脉输液,观察组在术中使用经加温输液仪恒温加热的灌洗液、静脉输液,设定液体输入温度为36°C。观察并比较2组的寒战发生率、围术期各时间点的体温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及凝血功能指标值。结果对照组在术中各时间点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在术中体温较为恒定,且观察组在麻醉后10min、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min以及手术结束后1h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0.6±1.8)min,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为(7.9±1.5)min,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较观察组明显延长(P<0.05);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platelet,PLT)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中通过加温输液仪保温输液可使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保持体温相对稳定,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有效减少了TURP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
赵亚红;
朱海棠;
张春华;
张蓓
-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提示牌对麻醉复苏特殊交接患者苏醒质量、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67例麻醉复苏特殊交接患者作为参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干预;将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1例麻醉复苏特殊交接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新型提示牌。比较两组苏醒质量[采用Steward苏醒评分(SRS)]、护理质量[采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NAS)]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SRS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1);实验组卫生保健、监测与输液、活动与体位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新型提示牌在改善麻醉复苏特殊交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护理质量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
付琛;
李金荣;
马颖源
-
-
摘要: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复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就诊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麻醉复苏康复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前馈控制护理。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胸腔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复苏康复期间采用前馈控制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