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状态
竞技状态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1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95622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田径、辽宁体育科技、山东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竞技状态的相关文献由1263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刚、徐本力、郑晓鸿等。
竞技状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5622篇
占比:98.86%
总计:96726篇
竞技状态
-研究学者
- 钱刚
- 徐本力
- 郑晓鸿
- 姚颂平
- 张卫强
- 熊焰
- 许以诚
- 叶家宝
- 司虎克
- 周华锋
- 张健
- 戴金彪
- 李明
- 杨学军
- 林劲杨
- 田麦久
- 翟廉芬
- 许健
- 马吉光
- 吴瑛
- 夏伟
- 戴建波
- 沈兆喆
- 肖学成
- 葵犁
- 赵国雄
- 赵振平
- 赵荫桐
- 郭可雷
- 陈宝祥
- 陈文佳
- 韩炜
- 韩菊元
- 马海峰
- Jojo
- 三井兽
- 于加全
- 傅涛
- 关会华
- 冯家乙
- 刘世振
- 刘建和
- 刘强
- 刘洁
- 刘绍君
- 劳天溢
- 勇心
- 包磊
- 双木
- 周志宏
-
-
程吉;
傅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与训练结构设计相结合的竞技状态靶向调控的机制。方法:以天津橄榄球男队为研究对象,在冬训期、集训期、高原训练期和赛前减量期4个训练周期,系统地测试了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N)、血清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等生化指标,以及专项跑动时间和血乳酸变化、实时监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每一个阶段性训练过程中,Hb、T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CK、BUN、C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4个阶段中,Hb、T逐步呈现阶梯形增加,达到或接近全年最高值,CK、BUN、C达到或接近全年最低值。结论:通过生化指标设计的精确化训练方案对竞技状态的调控,使天津橄榄球男队在全运会赛前达到了比较好的竞技状态,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机能监控的众多指标中,结合运动成绩综合判断,T/C比值与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较为吻合。
-
-
马海峰;
吴瑛
-
-
摘要:
从分析“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的逻辑地位出发,提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认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既揭示了以发展“竞技状态”为核心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又以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得最佳表现和最好成绩为主要目标,其适合于中国举国体制下的运动训练过程安排实践。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体现了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的中国特色。发展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必须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全面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竞技状态”形成和调控中的应用,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和运动员个性化状态的监控。
-
-
-
赵瑞朋
-
-
摘要:
竞技状态是影响篮球运动员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日常运动和训练是提高竞技状态的必备途径。然而在篮球运动实际运动中发现,篮球负荷训练产生的定向效果还与训练结束后所采纳用的机体恢复手段及方法有关,即运动员生物学改造在其竞技能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显示,运动营养补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机能。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具有增肌、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学作用,也是目前运动领域常使用的营养补剂。基于此,笔者本文综合性分析复合氨基酸制剂对篮球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以期为复合氨基酸制剂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
袁佳宝
-
-
摘要:
中国羽毛球男队是世界羽坛获得过大赛冠军最多的一支强队,历史上曾夺得过10次汤姆斯杯冠军、12次苏迪曼杯冠军,实现过各大赛事的成功卫冕。其总体实力屹立于世界羽林之巅,但随着近些年国羽男队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一大批老队员已经退役,年轻队员国际大赛经验不足。为了继续保持国羽男队在世界羽坛的霸主地位,该文通过研究东京奥运会国羽男队的整体竞技水平和在比赛中的竞技状态,为中国国家羽毛球男队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
-
-
刘涛;
吉喆
-
-
摘要:
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迅猛。体能作为影响运动员竞技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愈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由阿斯克·约肯德鲁普编著、孟焕丽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营养实践指南》一书,从营养学的视角出发,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食品营养学和人体机能理论转化为便于运动员理解及实践的饮食建议,并给出了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弥合了科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裂缝,不仅有利于运动员平时的营养储备和竞技状态的迅速恢复,也有助于培养大众的运动健康意识,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
-
张俊威
-
-
摘要: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体力耗能比较大,加之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营养摄入的需求比较高,如果摄入营养不足,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还无法专业高效地进行日常训练,继而使其竞技水平难以实现质的突破。所以,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日常饮食中务必要加强营养的摄取,保持饮食均衡,保证每日膳食营养满足身体需求,以便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及竞技状态。本文首先明确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要特点,其次调查分析其膳食营养的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促使大学体育专业学生饮食均衡营养,增强体魄,改善身体机能,从而以更积极、更饱满的状态投入训练之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
-
马建伟
-
-
摘要:
近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诸多体育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成果,尤其是体操项目。能取得如此佳绩,除了依靠体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的艰苦付出和赛场上积极拼搏、绝不放弃的精神,还依靠其平时对身体素质的保护和提升。而运动营养补剂作为一种能够满足运动人群生理代谢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需求的运动型营养保健食品,能够明显消除运动疲劳、快速补充身体能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等,这对于保护和增强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其运动竞技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
孙丹世一;
韩帅;
张佳欣
-
-
摘要:
冰球是一项考验运动员身心综合素质的运动,赛前心理状态不佳会导致冰球运动员缺乏对于比赛的正确认知和定位,对运动员临场竞技状态的发挥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通过梳理冰球运动员赛前常见的淡漠、过分激动、盲目自信、战斗准备等心理状态,提出冰球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调节的重要价值。针对于赛前心理调节方式的构成,提出以意识引领为主,辅之以疏导训练,实现从精神的、心理层面的暗示,逐步转向物质的、外部环境的促进,以期为冰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节提供有效方法和思路借鉴。
-
-
张万欣
-
-
摘要:
大枣多糖运动食品是专门针对运动群体而开发出的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食品,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天然大枣多糖,其能够快速为身体补充各种营养成分,可以有效恢复和增强身体的诸多机能。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高强度运动项目,会对球员身体造成巨大消耗,容易导致篮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如果不能有效缓解运动性疲劳,这不仅会影响到篮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还会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为此,可以通过大枣多糖运动食品来有效缓解篮球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本文主要论述了大枣多糖运动食品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具体缓解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使用建议,以期为篮球运动员科学食用大枣多糖食品辅助缓解运动性疲劳提供一定参考。
-
-
-
晋松;
郭鸿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四川、重庆等多个优秀运动队8个项目20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发现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同时还发现,运动损伤在康复过后,仍会造成竞技状态难以恢复的现象.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①在康复评定过程中,判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是否恢复,普通评定量表不适宜运用于运动员;②竞技运动员ADL能力的改善,并不能代表其竞技能力的恢复;③教练、团队及个人对竞技运动员竞技能力恢复与否认识的差异性;④运动损伤对运动员产生心理影响,形成心理疲劳及逃避心理.建议,重视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注意运动员心理干预,减小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
-
刘娜;
王迪;
李玉香;
刘青;
殷劲
- 《第五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原运动员具有先天从事耐力项目的优势生理条件,世界大赛上来自非洲国家的高原运动员,充分展示了他们优越的耐力素质.高原运动员对已居地区海拔产生习服,此高度的训练刺激不足以形成深刻的运动痕迹,一味增加海拔高度和单纯降低海拔高度,其生理、训练的双盈效应有限.本课题组进行系列组合的方式,以小周期为单位安排高原运动员的训练。分别进行:3周高原-1周亚高原-1周平原,1周高原-2周亚高原-1周平原,3周高原-2周亚高原-1周平原,2周高原-2周亚高原-1周平原(简称3—1—1、1—2—1、3—2—1、2—2—1模式)。从不同周期安排上,探寻更符合高原运动员的科学化组合训练方式,为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做实证性的尝试,为高原训练的发展提供训练学、生理学依据,为其平原参赛调控最佳竞技状态做准备。
-
-
陈瑶;
郭子渊;
赵勇
- 《第五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为探索拳击运动员高原比赛最佳赴赛区的时间,教研组对拳击队的训练地点、参赛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有关高原训练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高原训练,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下高原比赛,提高运动成绩.在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的过程中,拳击项目第二站预赛在西昌举行,西昌海拔高度在1400-1600米,第一站预赛结束后距离第二站比赛的时间只有40多天.教练员要想把运动员比赛时的最佳竞技状态调动起来,将会面临在什么地方训练、何时赶赴赛区的难题.研究表明,拳击运动员平原训练高原比赛最佳赴赛区的时间为4周左右;拳击运动员通过4周高原训练可以提高HB和T水平;拳击运动员通过4周高原训练Hct有升高趋势,每分钟晨脉有下降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建议:拳击运动员平原训练到高原比赛要提前4周左右到高原比赛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高原训练期间教练员要有计划的安排运动员的主动恢复时间。高原训练后直接进入高原比赛,赛前准备活动要具有针对性。
-
-
黄小红;
周慧敏;
陈芬;
袁艳红;
李景伦;
孙传清
- 《第五届全国民族体育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陈芬是迄今为止湖北恩施最优秀的高脚竞速运动员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陈芬个案为例,研究高脚竞速中的“人马合一”.从人马合一的概念,高脚竞速训练选材、训练时机、训练周期,高脚竞速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得出结论:高脚竞速运动员成长为高水平运动员,做到人马合一,需从高脚竞速训练选材、训练时机、训练周期、高脚竞速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等方面入手,为其他高脚竞速运动员的训练成长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旨在更好地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做出贡献.
-
-
-
-
李强
-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刘翔在伦敦奥运会所展开的一系列训练及比赛均是他运动生涯末期至关重要的若干环节,这些比赛的安排及处理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直接关系到刘翔在伦敦奥运会的战果.虽然处于运动生涯末期的刘翔最终未能达成参赛目标,但其参赛过程非常值得其他运动员学习、借鉴、思考和研究.文章拟从训练学角度分析其参赛特征,探索其参赛及训练规律,为田径跨栏项目及相关项目运动员的参赛提供参考.刘翔在运动生涯末期所表现出来的高水准竞技能力和竞争实力,包括训练、比赛的系统性、比赛的高规格性、优良竞技状态的持续性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而进一步表明刘翔在此之前的比赛与训练以及赛练结合的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刘翔2012年赛季至奥运会前比赛赛程安排较为合理,参赛计划性强,相比国内选手比赛频度在国内居首,但与同级别国际选手罗伯斯相比参赛频度尚显不足。刘翔2012年赛季比赛与赛间训练做到训中有调,调中有训,实现了比赛与训练的一定融合;赛季训练中强化与细化小周期,淡化了大周期,强化训练与比赛的衔接问题,强化以赛代练的训练思想;对传统大周期训练理论的时间跨度、阶段划分及训练、参赛任务提出挑战。刘翔本赛季参赛结果与其2004年及罗伯斯2008年同期巅峰状态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比赛成功率、运动成绩方面继续保持顶尖水平,但比赛成功率有所下降;其国际田联世界排名、积分跃居世界第一,其单场作战能力及连续作战能力均得到了历练和体现,竞技状态尚佳。
-
-
程志豪
- 《第五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发现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专家学者对高原训练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高原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被提出,并结合各运动项目特点被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从最初主要对马拉松、游泳、自行车等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了球类、柔道、摔跤等运动项目,在高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的高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有效提高.对当前跆拳道高原训练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关跆拳道高原训练的理论、方法较少。通过对当前高原训练理论的分析,结合跆拳道训练方法、比赛特点、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自身训练经验以及与专家的访谈交流总结,提出适合跆拳道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为跆拳道教练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
程志豪
- 《第五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发现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专家学者对高原训练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高原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被提出,并结合各运动项目特点被运用到实际训练中.从最初主要对马拉松、游泳、自行车等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了球类、柔道、摔跤等运动项目,在高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的高原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有效提高.对当前跆拳道高原训练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关跆拳道高原训练的理论、方法较少。通过对当前高原训练理论的分析,结合跆拳道训练方法、比赛特点、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自身训练经验以及与专家的访谈交流总结,提出适合跆拳道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为跆拳道教练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