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4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特种医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1篇、会议论文118篇、专利文献95704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田径、辽宁体育科技、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高原训练的相关文献由1487位作者贡献,包括高炳宏、冯连世、孟志军等。

高原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1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95704 占比:98.81%

总计:96853篇

高原训练—发文趋势图

高原训练

-研究学者

  • 高炳宏
  • 冯连世
  • 孟志军
  • 樊蓉芸
  • 马福海
  • 韩佐生
  • 胡扬
  • 高欢
  • 李之俊
  • 熊正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惠霖; 李博阳; 王雪; 强玉婷; 朱文赫
    • 摘要: 高原训练以其低压、低氧环境为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从高原训练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 洪豪杰; 卢斌
    • 摘要: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武术项目运动和训练特点、高原训练的特点及理论发展、武术项目进入高原训练的考量相关因素、武术项目进行高原训练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认为:(1)武术项目竞技能力的提高,在无氧耐力和有氧能力上都有待于高原环境的低氧刺激,从而达到提高机体抗无氧水平,促进机体运动水平的提高。(2)高原训练练可促使机体无氧能力和有氧耐力的发展,但对其他素质项目及其训练周期和训练强度,消除疲劳及对机体的伤害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大强度的训练对机体的利与弊及长远影响,高原训练后回平原的恢复训练强度及比赛日程的安排等问题也尚待解决。
    • 吴光宏; 王昭
    • 摘要: 当前国内外关于机体最大有氧能力在高原适应和高原训练后的变化的研究都不相同,一些研究学者任务高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总体水平,确保机体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处于最大有氧能力和运动水平,还有一些研究学者认为高原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最大吸氧量,但是无法发挥出平时训练的结果。尤其是在男子皮艇运动中,更需要加强高原训练对男子皮艇最大有氧能力的研究,并对其训练前后的状态和能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把握平原训练和高原训练之间的不同,最终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且当前我国男子皮艇项目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女子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的对男子皮艇运动的训练模式和生理生化监控、运动成效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高原训练层面出发来探讨和分析当前男子皮艇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有氧能力提升的特点,旨在提高男子皮艇运动成绩,有效发挥自身潜力。
    • 董致彤; 王勇; 李赞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原训练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并以中长跑和游泳项目为例,分析其进行高原训练的关键影响要素得知,高原训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基础阶段,首次兴热潮;发展阶段,争议中探索;再发展阶段,逐步科学化。中长跑和游泳项目的高原训练适宜高度均为1800~2500m,其中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应根据居住地海拔制定更高海拔;游泳项目以海拔1890m训练效果最佳;运动员须视自身训练水平和机体适应能力合理化制定高原训练负荷,“高原训练平原化”是必然之计;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的适宜持续时间为4~6周;游泳项目多为3周左右;高原训练质量越高,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时间越长,中长跑项目运动员下高原后第3周体力最佳,游泳项目在2~3周后反映作用效果。
    • 张思奇; 刘涛; 江兴豹; 樊冲; 王军利
    • 摘要: 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估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我国运动员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为科学运用低氧训练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所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低氧训练有助于提升运动员Hb浓度,总体影响程度属于中等效应水平,Hb浓度平均升高5.57 g/L;(2)高住低练(HiLo)模式对运动员Hb浓度的影响程度处于较高效应水平,Hb浓度平均升高6.78 g/L,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模式次之,最后为高住高练(HiHi)模式;(3)不同HiLo训练持续时间对Hb水平影响不同,当训练持续时间为4周时,对Hb浓度增长幅度最明显;当训练持续时间小于4周时,Hb浓度水平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总体而言,低氧训练对提升Hb水平有明显效果,但持续4周的HiLo模式对提高运动员Hb水平最优。
    • 林微微; 陈慧佳; 蔡力; 韩照岐
    • 摘要: 目的:通过TF、TFPI-1、TF/TFPI-1以及t-PA、PAI-1、t-PA/PAI-1的变化情况,分析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10名游泳运动员在昆明体育训练基地进行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前5天及高原训练第3、10、17、24、31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IF-1、TF、TFPI-1、t-PA、PAI-1的含量变化。结果:HIF-1:高原训练第10天的HIF-1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5天及第3天水平;第31天的HIF-1显著低于第10天水平。TF、TFPI-1:高原训练第10天的TF、TFPI-1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5天水平;第17天的TF显著低于第10天水平;第17天的TF/TFPI-1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5天、第3天及第10天水平;第31天的TF/TFPI-1非常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5天水平。t-PA:高原训练第10天的t-PA显著高于前5天水平;第17天的t-PA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5天及第3天水平;第24、31天的t-PA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5天水平,同时,显著低于第17天水平。PAI-1:高原训练第17天的PAI-1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5天、第3天及第10天水平;第24、31天的PAI-1显著低于第17天水平。t-PA/PAI-1:高原训练期间的t-PA/PAI-1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5天水平。结论:在高原训练中,游泳运动员血液凝血功能先升后降,但纤溶功能维持较高水平,从而避免促凝可能引起的血栓形成。
    • 陈静泉
    • 摘要: 本文首先对高原训练的由来及其特征做了简要的概括,通过 CiteSpaceV 可视化软件,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入的以高原训练和长跑为主题的 197 篇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热点和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近 30 年来我国中长跑和马拉松项目的高原训练发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对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对传统高原训练法所存在局限性的发掘,近年来高原训练的方式手段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关键词 高原训练;长跑;运动员随着我国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日常训练已不满足 历史、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在一定时区内,发文于加大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逐渐着眼于提高训练难度,在负 数量的变化能一定程度表明这一时期对该研究领域的活跃程荷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给予机体更大的刺激,从而激活潜在的 度,对文献的历史轨迹进行全面统计和动态研究,有助于从上升空间。由于高原具有低氧、风沙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总体上掌控我国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的进展情况。图 1 描绘在高原上训练,运动员要经受高寒艰苦环境运动缺氧的特殊 了 1990—2021 年我国长跑高原训练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负荷,对机体产生的缺氧刺激比在平原上更加深刻,可以大 及整体变化趋势,结合分析长跑项目发展的背景,本研究所大调动机体的潜力,从而产生良性的生理和训练效应。有研 涉及的 197 篇文献从文献量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步阶究表明,高原训练可以提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 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从而大幅提高有氧耐力素质,“高原训练法”因此得名。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有关长跑高原训练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检索年限设置为 1990—2021 年,检索式为:主题 =“高原训练”并含(“马拉松”或含“长跑”),得到相关文献 208 篇,其次通过人工逐一筛选,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文献 11 篇,最终得到的有效文献为 197 篇。本文借助 CiteSpace Ⅴ软件,通过融合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的文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梳理,最终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将该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现状和主题演化展现出来,为后续高原训练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图 1 1990—2021 年我国长跑高原训练文献数量发表年度势2.1.1 研究起步阶段(2000 年以前)2 结果与分析 该时段发表文献 28 篇,仅占研究文献 14.2%,这段时2.1 发文基本情况 期我国刚开始关注高原训练,总体发文量比较少。早在 1976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能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109体育竞技 2022年年,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高原适应和训练研究组,通过观察 看来,随着参与高原训练的业余选手增多,未来该领域的研和测量国家长跑集训队等运动队队员从北京到达昆明后(海 究对象应当从专业运动员、体校学生转向业余运动员。拔 1 900 米)集训期间的生理指标以及身体适应变化,总结 2.2 高产作者分析出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作为我国高原训练领 关于长跑高原训练的核心作者可以通过知识图谱中的域的几篇开篇文献,该作品被收录至有近 50 年历史的《中 作者共现分析来实现,本研究通过分析“核心作者”以及“作国体育科技》期刊。90年代,国内随着以王军霞为首的“马 者之间的合作网络”两方面来讨论高原训练研究作者的分布家军”中长跑运动员的崛起,部分学者开始研究马俊仁教练 情况。在 CiteSpace 软件中,将筛选好的文献数据库导入, 的训练方法致力于提升中长跑项目的竞技能力。1998 年冯 在 Node Types 中选择 Author,其他数值默认选择,得到作连世等通过观察 10 名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的 EPO 等 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 2)。指标,探究出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红细胞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女运动员更为明显。2.1.2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2 年)该时段发文量共 111 篇,占研究文献的 56.3%,其中2005 年和 2012 年分别发文 15 和 14 篇,达到最高水平。这其中得益于这段时间,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男子纪录诞生于2007年的北京,由任龙云创造,至今尚未打破;女子方面,在 2003 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孙英杰在夺冠的同时更是创造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成绩,在国内记录保持了近 20 年。厦大教授焦芳钱和北体大的刘大庆通过对朱晓 图 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琳等女子运动员训练周期安排进行研究,结合有
    • 齐华; 和学恭; 宋秋喜
    • 摘要: 通过营养干预手段对国家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中期恢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四周的生化指标差异以及营养干预对差异产生的影响,对恢复效果进行阶段性纵向分析,并对运动员营养干预手段前后运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男子实验组第二周HB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第三周的HB和HCT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女子实验组第二周CK值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三周实验组HCT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四周HB值和HCT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运动表现在营养干预手段后有一定程度提升。结论:营养干预手段对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中期疲劳恢复及维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有促进作用。
    • 杨健; 康伟; 周炜娟
    • 摘要: 目的:分析八周高原冬训前后赛艇运动员测功仪5km成绩和无氧阈功率的变化,并分析测功仪5km成绩和多级递增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8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在云南会泽(2280m)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员的测功仪5km成绩及递增负荷测试,计算乳酸阈。结果:高原训练后测功仪5km成绩比高原训练前提高了0.68%(P0.05);测功仪5km成绩与递增负荷测试第7级乳酸浓度和心率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57(P<0.05)和0.546(P<0.05)。结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测功仪5km成绩,降低递增负荷测试中的血乳酸浓度,且递增负荷测试的乳酸浓度变化更具有显著性。建议综合使用评价测功仪5km和递增负荷测试来评价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 孙日鹏; 王禾林
    • 摘要: 目的:评定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情况,旨在为中长跑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12名辽宁省中长跑运动员在多巴高原训练基地进行为期6周的高原训练,分别在上高原前3天和高原训练后一周测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测试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心率、力竭时间、血乳酸等指标,对比高原训练前后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结果:经过6周的高原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在上高原后的第1周显著下降(P0.05),但也有一定程度升高。高原训练前后运动员递增负荷测试后3min血乳酸值均达到峰值,5min之后均开始逐渐恢复,高原训练后的峰值显著高于高原训练前(P<0.05),并且恢复速度也显著快于高原训练前。结论:6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有氧耐力和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后乳酸恢复能力增强,说明高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