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青海多巴
  • 出版时间: 2013-09-27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海省体育局

会议文集: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主要借鉴高原实验方法,将18名乌克兰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亚高原(海拔1250m,乌克兰境内东喀尔巴阡山训练基地)和平原(海拔430m,雅尔塔田径训练基地)两组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对运动员血象指标评价与专项运动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模式,在训练方案实施中,两组运动员同期完成相等的训练负荷,分别记录各组运动员实验前、实验期间和实验后血象指标、最大氧耗、最大心率的变化,以及专项耐力和专项力量水平变化的规律.
  • 摘要:因高原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涉及大气物理、地球化学、生态等多种因素,低压、低氧、低温、低湿、太阳辐射强等综合作用于人体,所以对涉及高原训练的认识、规律、模式等难以把握.虽然有许多成功范例,但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故国内外对该种方法争议不断.本文对近年来高原训练的部分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原训练应以比赛为目的,着重提高专项能力; 根据运动员水平、训练年限等具体情况选择训练高度,并注意训练地点的纬度差别,并应科学设计高原训练计划,突出强度训练、力量训练及个体化原则和注重运动员恢复及训练、比赛过程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补充;进而严密监测运动员高原训练中的各项身体指标;科学选择下山时间及参赛时间。
  •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各民族以民族或一定地域为单位长期开展,并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形式,本文首先说明了西宁城市化目标,然后分析了西宁市共有80余处晨练点,3万多人次参加。通过调查,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群众参与度高,并已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最后阐述了西宁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应注重立法、竞技训练管理和多元化发展的等科学建议。
  • 摘要:高原人低氧环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存、健康和生活劳动均带来了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原低氧环境给人体带来的不利因素也随着机体衰老程度的增加愈加明显,而日本是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因此,总结和探讨中国及高原地区老年人与日本平原地区老年人体质与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为科学合理选择健身锻炼的方法手段,增进不同海拔地区老年人体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年益寿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系统评价中国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效果,解决高原训练研究结果的矛盾和运动实践中的歧义,为运动员选择高原训练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高原训练"为主题词,联机检索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中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985年~2012年全部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文献.阅读文献,按照Meta分析要求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Meta技术对各研究中的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2软件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过程包括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分析、漏斗图分析.按照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或高原训练前后效应的显著性检验,评估效应大小,并对各研究结果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高原训练在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氧运输能力方面效果肯定,对其他指标究竟产生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还需进一步开展严设计谨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 摘要:为观察不同低氧处理方式对5周龄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本文取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11%氧浓度组,包括对照组(C11),4小时组(4H11),8小时组(8H11),12小时组(12H11)和15%氧浓度组,包括对照组(C15),4小时组(4H15),8小时组(8H15),12小时组(12H15).对照组正常饲养,低氧处理组每天分别在11%和15%氧浓度环境中暴露连续7天,每天4小时、8小时和12小时,实验开始的第3天,每天低氧暴露实验前1小时进行腹腔BrdU注射(50mL/mg),连续注射5天,对所有组的大鼠海马齿状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通过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和新生神经元数量分析神经发生的情况.研究发现,连续7天,每天进行11%氧浓度低氧干预4小时,8小时,12小时对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和新生神经元数量没有影响,但是在该氧浓度下每天低氧干预12小时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有促进作用,每天进行15%氧浓度低氧干预4小时,8小时,12小时对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没有影响。但是在该氧浓度下每天低氧干预12小时不利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千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每天分别进行 11%和15%氧浓度低氧干预4小时,8小时,12小时对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数量没有影响,但是在15%氧浓度下每天低氧干预12小时与11%氧浓度相比,不利于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数量的产生,以及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 摘要: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高原环境对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高住低练,通过低压低氧舱的高住低练对拳击运动员免疫指标的研究,为低压舱模拟高原环境对重竞技项目的评定体系提供部分依据.本文14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为期四周的高住低练(海拔2000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名.实验组白天(9:00-18:00)正常训练,晚上在低压低氧舱进行不少于9小时的睡眠时间.采用Beckman Coulter XL-MCL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计数、T4、T8等各项免疫指标,实验组每周一进行指标采集共6次,对照组为首末次采集共2次.要求早晨空腹采集前臂血.研究表明,在为期4周的高住低练低压低氧舱训练后,运动员的免疫机能可能下降,但随后的第2周、第3周逐步恢复与适应,最终在结束低压低氧训练后一周,免疫机能部分指标高于组间对照组以及组内进舱前。
  • 摘要:间歇性低氧作为一种环境应激,常用于刺激心肺功能进而使其产生生理性适应.在缺氧刺激时,与动脉氧含量下降最明显相关的心肺功能反应包括肺通气量增加、心动过速、脑血流增强.这些反应是机体应对低氧性缺氧时调节对大脑的氧气供应必不可少的.本文研究了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缺氧引起的心动过速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急性、重复的间歇性低氧暴露时,缺氧刺激引起的心动过速反应加强:然而,14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后,重复的间歇性低氧暴露时,缺氧刺激引起的心动过速反应较第1天间歇性低氧暴露时明显减弱。这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够减小高碳酸血症或缺氧时化学感受性反射控制的心率反应。
  • 摘要:本文通过监控叶诗文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状态指标,以分析每周训练负荷是否适宜,使运动员保持健康的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和过度疲劳的发生.并通过综合分析训练计划、训练成绩及现场测试的相应血乳酸值,评定运动状态和运动能力,作为训练计划调整参考.
  • 摘要:高原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海拔1800-2500m高度的训练,是一种利用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产生的"抗缺氧适应"快速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的训练方法.我国很多运动项目,尤其是耐力性周期项目,一直高度重视高原训练,也取得了一些训练效果。但是,在整体上,高原训练的发展仍然存在在时间、力量和赛前训练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为我国高原训练提供参考
  • 摘要:近几年,登山爱好者以及高原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但对不同海拔的高度适于的活动方式、强度、时间、频度等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的指标还是个未知数.为高原居住者以及旅游者提供科学性的健康依据,首先要探讨高原运动训练所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并且,为研制高原身体活动指南,首先分析国内外平原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量,其传递出的各种理念以及针对高原人群推荐的健身方案同样可带给积极的影响和深入的思考.研究发现,平原环境的基本推荐量为,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达到150分/周以上,总活动量达到8MET/hrs/周以上,即可得到健身效果。对制定高原身体活动指南需要明确的①不同海拔高度;②不同人群;③身体活动强度、频度、时间以及活动方式所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作用。
  • 摘要:为探讨女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氧化应激反应与免疫反应之规律,推理确定高原环境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免疫反应相关联的生物学标志,为制定氧化应激损伤的技术检测进行前期的理论积累.本文通过文献法及逻辑推理法分析高原环境下运动氧化应激损伤与免疫反应之关系.结果发现,高原环境可是生物产生应激反应,提高机体活性氧(ROS)活性氮(RONS)的产生.而且高原环境又可削弱降低与抗氧化酶酶关联的抗氧化系统,这样就会导致过氧化氧化系统平衡失调;而且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因素引起应激激素的增多而导致各种途径产生的ROS增多;发生过氧化应激损伤而引起细胞脂类、蛋白质、DNA等的氧化损伤而引起细胞功能的改变,出现免疫抑制现象,而这种长期的损伤累积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高原训练使运动员处在高原低氧环境刺激与运动负荷的双重刺激中,必然会加重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加大机体氧化应激的损伤的程度.表明5小时低氧环境以无氧闽强度运动后即刻血清Mb和。TnT呈现阳性,使CK-MB和LDH含量增加,提示对于女性冰雪运动员初上高原训练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加快心肌疲劳和轻度心肌损伤。这与之前对男性运动员测定结果一致。
  • 摘要:随着高原训练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加强对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探索高原训练的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理论体系做出贡献.本文采用调研、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原训练热点研究理论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原训练持续时间.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的研究和实践证实,高原训练的最佳持续时长为4-6个月的时间.为了使运动员更好的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做功能力、血红蛋白水平、最大摄氧量水平,同时能有效地避免高原训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原训练需要保证4-6个月的持续训练时间,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优秀运动员瓣膜生理性返流检出率较高,以三尖瓣返流最常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国家游泳青年队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瓣膜返流发生情况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了解瓣膜返流对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对象:国家游泳青年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备人才集训的运动员53名,其中男27人、女26人,健将35名、一级18名.2.训练安排:2010年7月14日——2010年8月8日在青海多巴基地(海拔2365米)进行训练.研究表明,高原训练期间,多瓣膜返流同时存在,对游泳运动员心脏功能构成不同程度影响,以右心功能最为显著,应该加强高原训练之前医学筛查,对部分重点运动员加强跟踪监控。联合瓣膜返流同单纯三尖瓣返流相比,更容易影响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有氧运动能力,表现为乳酸动力学曲线左移,应制定针对瓣膜返流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及训练方案,保证高原训练的训练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