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五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第五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第五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贵州凯里
  • 出版时间: 2011-06-11

主办单位: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地方院校校长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超编和结构性缺编,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学历结构不合理,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区域分布不合理,教师超编与缺编现象共存,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缺乏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新教师补充困难等问题,其原因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无法确保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人事管理制度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来说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有限,城乡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影响青年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政策现实是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地方院校实施"3+2"模式是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的有效形式,应发挥地方院校作用,实施“四定向”培养模式,实施"3+2"培养模式,规范顶岗式实习支教。
  • 摘要: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目前存在职前培养与就业政策的矛盾难以调和,目前职前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教师基本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教育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出现走样,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存在着随意性和滞后性等问题,建议全面推进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研究性教师的培养力度,执行招生与就业并轨,教师教育要体现政府责任,保障教师教育各项政策执行力,完善教师资格证认制度,整合教师教育资源,逐步取消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各级各类培训中心,执行职前和职后教育一体化,介绍了国内高校教师教育和许昌学院教师教育培养的实践探索。
  • 摘要:沧州师范学院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现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强化优势,突出师范性,重点发展师范专业,保持传统办学优势,拓展教育类课程,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实习实践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用性,做实实践教学环节,主动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立足当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特色专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 摘要: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每所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提炼办学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本文介绍了池州市经济社会特征,池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人才培养方面忽略了与地方的交流合作、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闭关自守”的倾向,没有建立起高校优势资源与地方企业和市场对接的新机制,无法形成合作建设、共建共赢的格局,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联合技术开发与攻关方面,没有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一些专业的层次还不高,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问题,建议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合作共享”推进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认真进行学科专业建设,重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区域文化研究促发展,找准定位,良性发展。
  • 摘要:彰显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地方高校应对挑战和竞争的有效策略,嘉应学院教师教育以客家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为根基,构筑教师教育平台,以客家丰富多样的文化样式为依托,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学院一直坚持客家科研与教学并举的方针,将客家文化课程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实施名师双聘工程,实施干部互派计划,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客家文化活动,经常邀请客家学专家、客籍学者、客家乡贤来校讲学、演讲,弘扬客家人的优良品德,培育职前教师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拓宽职后教师的视野,组织爱心牵手活动,以客家深厚悠久的教育文化为导向,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宣扬客家教育文化,推动教师教育的理论升华,研究客家教育文化,培育教师教育的实践基地,落实客家教育文化,探索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模式。
  •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是应用型大学定位的需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师资队伍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理解教师专业技能内涵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倡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定期举办专业技能交流活动,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实行师徒结对帮扶制度,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提高。
  • 摘要:本文从明确学校使命、厘定办学理念、致力于建章立制、开展院校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构建广州大学内涵发展战略的四个纬度,学校整体搬迁大学城,办学条件实现根本改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师资水平明显提升,申博申硕工作长足进步,实现办学层次的升级,紧抓教学评估机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是支撑广州大学内涵发展战略的四条支柱,广州大学的发展体现了教育观念变革的力量,体现了组织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了内涵发展方式的价值。
  • 摘要:钦州学院创建于1973年,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钦州师专和钦州市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综合性的本科院校,该校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凸显“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积极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立足北部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科研服务地方,努力实现与地方的产、学、研结合,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摘要:地方民族院校具有复杂的地理区位、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发育滞后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特殊性,存在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区发展需要、尚未真正融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招生、就业体系不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与社会互动机制还没有建立等问题,建议面向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努力培养高索质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窗口桥梁作用,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打造先进文化阵地,引领地方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科研团队优势,参与地方科学研究,产学结合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正确认识地方民族高校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建立地方民族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地方民族高校服务杜会的配套政策。
  • 摘要: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和风格.毕节学院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引领特色,以优先发展地方需求的学科专业为核心,突出传统专业优势,强化师范类专业教育,围绕试验区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工科专业建设,适应特殊教育社会事业需求,培育特殊教育特色专业,以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路径培育特色,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完善“两构架、三层次、六模块、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师范生“五练一熟”培养模式,应用型专业“一体两翼”培养模式,实施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以解决地方发展问题为动力彰显特色,科技创新服务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杜科研究服务试验区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承担各类专业培训及重大活动服务试验区,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强化特色。
  • 摘要:影响新建市科院校人才培养错位的因素为趋同定位,需求与培养错位,精英心态,进口与出口错位,政府操控,行政与自主错位,利益驱动,规模与质量错位,过滥评估,监控与特色错位,建议营造特色,自主创新,自主办学,依法管理,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分类评估,务求实效。
  • 摘要:湖州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四化”—“素质育成综合化,培养内容个性化,实践实训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激励学生成才的主动性;坚持“四导”—“思想先导、成才向导、实践指导、就业引导”,调动教师育人的积极性;教学相长,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明体达用”人才。
  • 摘要:河北北方学院传承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逐步形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构建“双服务”服务体系、组织和制度体系、机制体系、培训体系,以大学生社团为抓手,大力弘扬“两种精神”,以课堂教育为主梁道,以第二课堂为补充,弘扬“两种精神”,以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为阵地,弘扬“两种精神”,以志愿者活动月为龙头,实现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加强“两种精神”宣传,深入做好交流工作。
  • 摘要:应用型大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实践教学,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选择,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或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以获得感性经验(默会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具有实际操作性、自主参与性、形式多样性、条件支撑性等特征,目前存在师生观念、体系设计、条件保障、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等问题,应根本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条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建立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机制。
  • 摘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首先要从学校所处的高度,教育的层次结构上,科学地进行决策,要以办教学型高校为目标,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在学科专业结构上的实际,看到学校自身发展的不足,把握自身发展的优势,给学校的办学准确定位,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通过吸引教育捐赠等其他途径筹措办学经费,学科专业建设特色化,走人才培养的特色化道路。
  •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大学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有第一次就业的优势,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多次就业问题,第三,要为学生就业后的成功做准备,教学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跟高职和中职学校相比专业上有区别、教育的质和量上有区别、教育环境上有区别、师资上有区别,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德”与“智”、“学”与“术”、“专”与“通”、“个性”与“共性”和“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 摘要:地方院校协作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高校系统中一个十分活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联盟。第七届理事会将继续保持与教育部师范司、高教社和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等机构的密切联系,保证正确发展方向,坚持办会宗旨,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和工作经验交流,加强会员单位联系与互动,不断壮大协作会,增强影响力。
  • 摘要:本文介绍了浮躁型时代的大学现状,阐述了大学的本质属性与存在目的,大学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而独立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即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社会服务,就是为了培养一流的人才;反过来,大学一流人才的输出,又成为推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内驱力,文化是大学的灵魂。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学文化呢?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大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积淀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学术氛围、大学制度、价值观念、学风校风、校园环境、行为模式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建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样板的创造行为,因此文化建设是大学的根本建设,首先要确立一个理念,二是继往开来,明大势,知使命,着力对“应然”状态的思考、创造、倾注、培育,面向未来,不断培育新的精神要素,赋予其新的文化品格。第三,要把握三个维度,找准自身的文化定位。介绍了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和地域文化选择。
  • 摘要:咸宁学院着力打造"医、师、核"办学特色.教师教育是咸宁学院三大特色领域之一,作为地方院校,咸宁学院从创新教育理念入手,,明确教师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教师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教育“四大课程模块”,突出了实践性课程的地位,针对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以中小学教师技能规范为标准,构建和完善师范生的全程连续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为突出实践性课程的地位,特压缩了理论教学学分与学时,提高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以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标准,规定了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实施办法,邀请中小学校资深教师来校指导实习实训,安排实习基地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积极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和交流,推进顶岗实习引导学生扎根基层。
  •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性,应明确办学定位,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平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 摘要:本文介绍了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教师教育办学实体不实、专业团队尚未形成、管理机制运行不畅、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等问题,建议综合性大学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教师教育改革信心,创新办学体制改革,建立教师教育专业学院,整合教育人力资源,打造教师教育专业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 摘要:地方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应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依据学校《“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目标》,结合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整合学校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改革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训练,构建造就师德高尚、学科专业基础扎实、教师专业能力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服务基础教育、培养规模和发展方向、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强学前教育发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学分制改革的平台,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符合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培养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监控体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加强教师教育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措施。
  • 摘要:本文从师专的办学基础、教师教育文化传统和学科专业的师范性优势三方面介绍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范教育传统,突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应打造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围绕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提高学科水平,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构建新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能力。
  •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大力提升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倡导研究性教学。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要大力开展应用型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抓好学术团队建设。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和行业发展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对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自觉落实文化育人的使命,二是积极参与区域文化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 摘要:赣南师范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根据国家教师教育发展新形势要求以及教育部师范司有关精神,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大力加强了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拓展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大力加强教师教育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加强与地方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师范生的基本技能,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依托赣南“红色资源”加强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在“十二五”期间,将瞄准教师教育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做好“立足地方、服务基层”大文章,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进一步发挥赣南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塑造师范生的优秀品格。
  • 摘要:当前师范教育要把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作为中心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发展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本届政府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等问题上形式迫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优化教学队伍,掌握新课程与新教学基本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2011年师范教育司工作要点为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加强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以教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促进教师管理制度创新,以推进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以实施"国培计划”为重点,推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以实施“特岗计划”和“硕师计划”为抓手,大力加强农村师资力量,以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水平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 摘要:强化教师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需要,强化教师教育,是新建地方院校巩固办学传统优势的需要,强化教师教育,是新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菏泽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以举办本科教育为主,以举办教师教育为重整合办学资源,强化教师教育力量,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教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抓好顶岗实习支教。
  • 摘要:大学办学具有相对稳定性、显著独特性、办学基础性、历史发展性等特色,新建市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要素体现在办学理念的独到性、办学定位的适应性、学科专业的前瞻性、人才培养的认可性、科学研究的倾向性、服务社会的高效性和校园文化的引导性。
  • 摘要:福建江夏学院是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该校的办学定位,主要是依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对学校的期望,以及学校原有的办学传统和优势等确定的,即海西区建设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高校培养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西区”建设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创造了社会需求条件,福建省高等教育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办学发展空间,在学校办学定位框架下构建台理的学科专业体系,行业与学科专业对接,发展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加强学校教学资源,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创立银领学院,探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创新国际贸易经营实战演练平台,探索经营实战教学模式,培养经贸应用型人才,构建切实有效的案例开发机制,探索借鉴公务员培训案例,培养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
  •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需坚持可行性、系统性、持续性等原则,莆田学院在夯实学生成才基础上培育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爱国主义教育特点,在构建教师成长平台中培育特色,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开拓教师视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待遇,稳定师资队伍,在服务地方中培育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研方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部大开发头十年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成就与存在的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不彻底,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明,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一手硬一手软,学科专业调整缓慢,跟不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环境差,难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缺乏发展后劲,高校管理体制束缚等问题,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新建本科院校更新观念是前提,科学定位是关键,培育特色是重点,提高质量是核心,师资队伍是保障,合作办学是突破,制度创新是支撑,深化改革是动力,和谐校园是氛围。
  • 摘要: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学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全校形成了三个主要共识,作为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以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为学校发展的中长期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实施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改革创新的发展战略、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和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产学合作教育,以“三项试点”项目为牵动,组织实施8个重大项目,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院系,以局部一流的成就整体水平的提高。
  • 摘要: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内在层面的修养、临界层面的能力、外在层面的核心能力三个方面,排列顺序、水平分布、立体构系、组织形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内容体现在类型上,即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其次才是它的培养层次。修养、能力是外化于人的知识结构中,以课程为载体来实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考虑课程与素质结构的匹配,即“培养什么”的问题。立体结构和组织形式受制于人才类型。立体结构与组织形式之间并非对应关系,同一立体结构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素质要求与培养层次有着密切联系。培养层次越高,素质要求越高;但在核心能力的要求上,不同培养层次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型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的联结方式—即时空排列秩序的变化,使培养过程中采取的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的差异性转化为现实性,表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应用是分层次的,应用的层次与培养的层次是相关联的,应用型人才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是三维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多元的,评判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标准是有差异性的。
  • 摘要:构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改革模式,形成共同育人合力,是深化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促进地方政府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校院教师教育事业,促进地方高校形成教师教育特色,促进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形成,介绍了"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实践与面临的撑改革创新的经费不足、实践指导的师资力量不足、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急待完善等困难,建议在地方政府统筹“三位一体”实验区建设责任的基础上,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师“校际交流”计划,扩大交流教师的比例,交流的范围(区域)扩展至城乡和农村校际之间;注重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安排优质学校交流教师和安置“实习支教”师范生提供食宿保障条件。结合“校际交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制订教师置换培训计划,强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建立由大学教师、当地教学名师和教研员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为校际交流的薄弱学校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开展“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培训工学矛盾问题,为师范生提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在区域、城乡教师“校际交流”过程中,区、县优质学校应与农村或薄弱校“结对子”互动改革。在安排优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支教”的同时,必须兼顾指导师范生“实习支教”、到实验区“基地”为农村或薄弱学校教师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这样才能起指导、示范作用,促进校际均衡发展。高师院校安排“实习支教”计划、师范生和指导教师,原则上以农村或薄弱学校为主,高师院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进一步建立由本校学科专家、当地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或教学名师)和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组成的培训专家组,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为中小学教师开展“院校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和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管理保障。
  • 摘要: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应有之义,特色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学科专业特色是形成特色人才知识结构的前提,特色人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特色师资团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核心,突出办学特色是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然诉求,为地方政府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助推器作用,为地域文化保护和宣传发挥主力军作用。
  • 摘要:校企合作育人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满足企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满足高校培养高案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满足毕业生就业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念转变为先导,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模式转变为途径,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探索为抓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学生校外实习,设立企业冠名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应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开展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鼓励并规范二级教学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激励教师投入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确定校企合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通报校企合作工作情况,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用各项制度和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效果和质量。二级教学机构应在学校指导下,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在保证讲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渗透和融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 摘要:济宁学院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一体化综合改革中,改革管理体制,成立相对独立的教师教育学院,创新培养模式,体现不同层次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完善课程体系,设置“领域+模块+科目”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水平,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加强信息环境建设,为教师教育搭建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探索高效多样的教师职后培训模式,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学术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共建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探索基地运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办学条件,建立评价机制,保障基地高效运作。
  • 摘要:大学个性是大学的独特性、学校的特色,专指大学在一定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及自身条件,在一定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自主地、创造性地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有的优势和特色。表面上,大学个性表现为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色。从本质上,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的表征。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打造应以“强质量”为核心,构建独具竞争力的人才个性,以“重内涵”为根本,构建独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创特色”为拳头,构筑独具优势的品牌个性,以二铸精品”为基石,构筑独具优势的专业个性。
  • 摘要:牡丹江师范学院通过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探索实践了“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平面、立体、交叉”三结合的“校园、校校和校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校园”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校园多角度、多平台、多途径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校校”即通过“跨校选修课程”、“跨校实验教学”和“跨校专业互选”等方式,加强课程拓展,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和全面提升学生视野;“校企”即采用“教师驻点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和“校企共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