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氧能力

有氧能力

有氧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33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特种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53794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湖北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山东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4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等;有氧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0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国玺、纪慧君、胡扬等。

有氧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7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3794 占比:99.66%

总计:154321篇

有氧能力—发文趋势图

有氧能力

-研究学者

  • 杜国玺
  • 纪慧君
  • 胡扬
  • 曹建民
  • 董云珊
  • 陈宝祥
  • 陈文堉
  • 高炳宏
  • 何子红
  • 刘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蔺媛媛; 田忠新
    • 摘要: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高水平拳击运动员30人,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拳击运动员进行两次相同的拳击训练,实验组在额外训练的基础上在低氧训练室进行常压训练,对照组只在常氧条件下进行锻炼.所有运动员干预6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45-50分钟.在干预前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无氧Wingate测试和有氧分级测试.结果:研究表明在无氧方面,实验组干预前后无氧功率显著提高(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明显更优(P<0.05).在有氧能力方面,两组拳击运动员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本研究认为,间歇性低氧训练能有效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而对有氧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
    • 姜哲; 陈亮; 师荣霞; 郝文鑫; 黄超; 童长生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跑步形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running-based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T)与小场地比赛(small-side game,SSG)和低强度持续训练(low-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LCT)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和专项耐力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差异,为足球运动员训练实践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截至2019年11月24日,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剔除标准,学者按照拟定方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由其他2位有经验的学者根据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合并、亚组分析、绘制森林图、敏感性分析、Meta回归和发表偏倚检验,同时,对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通过量化试验组和控制组效果量(effect size,ES),确定差异程度和方向。结果:纳入20篇文献中共涉及21项研究,共429名足球运动员(16.3±2.9岁),PEDro量表评分6分的研究11份,4~5分的9份,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对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_(2max))、无氧阈速度(anaerobic threshold velocity,ATV)、跳跃能力(jumping)、反复冲刺能力(repeated sprint ability,RSA)以及结合球变向能力指标(change of direction with ball,COD with ball),HIT和SSG训练效应无显著差异,但在冲刺能力(sprinting)、非结合球变向能力(change of direction without ball,COD without ball)和YOYO间歇恢复测试(yoyo 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YYIRT)上,HIT训练效果显著优于SSG;相对于LCT,HIT对VO_(2max)、sprinting、jumping和YYIRT指标的训练效果表现出显著性优势;但在ATV和RSA上,两者训练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HIT与SSG具有相似的训练效应,但显著优于LCT;对于足球专项耐力(soccer-specific endurance,SSE),不论是SSG还是LCT,HIT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 李晓晨; 陈佩
    • 摘要: 研究对45名高校大学生进行16周,每周3次的跆拳道运动干预,旨在研究跆拳道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氧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探讨跆拳道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健身价值。结果显示:(1)身体素质上,16周的跆拳道运动可显著提高男生的仰卧起坐、背肌力、立定跳远、往返侧跨步、单脚闭眼站立、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成绩,可显著提高女生的仰卧起坐、腿肌力、握力、立定跳远、纵跳、往返侧跨步、单脚闭眼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成绩;(2)16周跆拳道运动可显著性提高男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短时最大功率及女生的短时平均功率,降低疲劳指数。
    • 双慧余
    • 摘要: 研究目的:探究更加符合速度滑冰有氧、无氧能力测试专项特点的测试方法;研究方法: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总结了相关测试方法和内容。研究结果:速度滑冰的项目特点与运动员生理特征为基础,发现相关测试方法尚未有标准的专项测试方案。结论:测试方法要个性化,评价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
    • 张越迪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冬泳爱好者身体成分的测量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分析探讨冬泳对中年人体成分及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两组受试者在身体状况方面均无差异。实验组进行为期四周的户外冬泳运动,对照组进行为期四周的户内室温游泳运动,两组训练时间相同,监测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四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组的体成分指标进行纵向比较,体重、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四周干预后进行横向比较,体重、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四周干预后进行横向比较,最大功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坚持冬泳锻炼,通过寒冷对机体的刺激,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动员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降低体重,同时可以提高有氧能力,对提高中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
    • 张冠男; 王敬茹; 刘丽娟
    • 摘要: 【目的】对4名越野滑雪男子运动员冬训前后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进行评价,为教练员把握运动员能力发展、掌握训练效果、制定训练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4名河北优秀越野滑雪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2020年冬训前后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指标变化。【结果】(1)有氧能力测试结果:冬训前VO_(2)max均值为61.25±4.99ml/min.kg,冬训后VO_(2)max均值为63.5±5.25ml/min.kg;冬训前AT(%VO_(2)max)均值为66.03±2.17%,冬训后该值为68.73±3.44%。(2)无氧能力测试结果:冬训前运动员的4组PP/kg平均值为9.95±0.79w/kg、9.25±0.71w/kg、8.25±0.79w/kg、7.98±1.04w/kg,经过3个月冬训,4组PP/kg平均值为10.30±0.67w/kg、9.58±0.58w/kg、8.68±0.82w/kg、8.33±1.15w/kg;冬训前4名运动员最大血乳酸值分别达到17.2mmol/L、19.6mmol/L、15.8mmol/L、20.2mmol/L,冬训后4名运动员最大血乳酸值分别为18.3mmol/L、18.7mmol/L、16.7mmol/L、20.8mmol/L。【结论】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摄氧量占比得到明显提升;最大无氧功和平均无氧功均有所提升,耐乳酸能力得到一定改善。
    • 宋凯
    • 摘要: 对于优秀赛艇运动员而言,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爆发力、耐力和速度,更需要有出色的有氧能力做基础,需要接受强度和效果均具备为有氧供能指标的训练,有关赛艇有氧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训练方法的研究从未停止。现如今,赛艇运动有氧训练的有效性日趋凸显,对于提高比赛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践调研、科学训练、分析总结等方面,论述了有关优秀赛艇运动员在有氧能力的专项训练中提升个人竞技能力的意义及专项训练方法。
    • 陈依依; 李丹阳; 倪丽丽
    • 摘要: 有氧能力是反映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受青少年体能训练“敏感期”理论的影响,人们对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可训练性、训练机制、影响因素及有效训练计划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化发展。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客观总结了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青春期前的青少年可通过科学化的训练提升有氧能力;2)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提高的生理学机制主要为:每搏输出量增加、氧运输和氧利用能力增加,以及肌肉代谢、氧化能力增强;3)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发展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如实际年龄(以下简称“年龄”)、成熟度,但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可训练性与之无关,而与初始体能水平呈负相关;4)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升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的一种经济且高效的训练方法;5)青春期前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的经典模式为:大肌肉群参与的持续和间歇运动,85%~90%HR_(max),3~4次/周,40~60 min/次,最少持续12周,其中训练强度是影响训练效应的决定性因素。
    • 魏亚茹; 王宏坤; 李彦龙; 刘研研; 常凤; 赵文艳
    • 摘要: 对不同运动等级男子冰球运动员体成分、有氧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科学运动训练、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不同运动等级男子冰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能力,同时采用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测试体成分。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男子冰球运动员有氧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一级以上男子冰球运动员有氧能力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不同等级男子冰球运动员体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一级以上男子冰球运动员体重、瘦体重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BMI、体脂率显著低于二级运动员;相关分析表明瘦体重、体重、BMI与有氧能力显著相关,体脂率对机体有氧能力的天赋程度有一定的负作用。研究冰球运动员的体成分、有氧能力状况,评估其体能训练效果、膳食结构的合理性,使其体成分特征、有氧代谢能力更符合冰球运动项目特点,对提高冰球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杨健; 康伟; 周炜娟
    • 摘要: 目的:分析八周高原冬训前后赛艇运动员测功仪5km成绩和无氧阈功率的变化,并分析测功仪5km成绩和多级递增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8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在云南会泽(2280m)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员的测功仪5km成绩及递增负荷测试,计算乳酸阈。结果:高原训练后测功仪5km成绩比高原训练前提高了0.68%(P0.05);测功仪5km成绩与递增负荷测试第7级乳酸浓度和心率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57(P<0.05)和0.546(P<0.05)。结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测功仪5km成绩,降低递增负荷测试中的血乳酸浓度,且递增负荷测试的乳酸浓度变化更具有显著性。建议综合使用评价测功仪5km和递增负荷测试来评价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