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水平

运动水平

运动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851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51045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田径、游泳季刊、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运动水平的相关文献由109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升沂、李涛、张鹏等。

运动水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5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1045 占比:99.45%

总计:151883篇

运动水平—发文趋势图

运动水平

-研究学者

  • 刘升沂
  • 李涛
  • 张鹏
  • 李铭
  • 付德荣
  • 佩·坎纳马克
  • 刘亚平
  • 刘婷
  • 刘承宜
  • 刘艳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仕田; 吕晓港; 朱晓祺; 王嘉烨; 卢晓翠
    • 摘要: 背景目前国内鲜有文章探讨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人群骨密度(BMD)的影响。外文文献中针对亚裔人群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少,且研究对象主要为低龄儿童。鉴于国外人群在遗传、饮食习惯等多方面与我国人群存在较大差别,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目的分析大学生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对跟骨BMD的影响,为了解大学生的骨骼健康状况和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设计,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781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518名、男生263名,年龄为19~25岁。收集大学生一般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脂肪体质量指数和去脂体质量指数)及生活方式信息(日坐姿时长,周运动时长,乳制品、碳酸饮料、茶水的摄入频率,钙剂补充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并测定跟骨BMD,然后对不同体格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的跟骨BMD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运动水平与跟骨BMD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久坐行为、运动水平对跟骨BMD的影响。结果781名大学生中,BMD正常率为50.3%(393/781),BMD异常率为49.7%(388/781);其中女大学生BMD异常率(59.5%)高于男大学生BMD异常率(30.4%)(χ^(2)=58.849,P8 h,日坐姿时长<4 h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BMD异常的保护因素〔OR=0.17,95%CI(0.04,0.68),P<0.05〕;相对于周运动时长<90 min,周运动时长90~150 min为女大学生发生跟骨BMD异常的保护因素〔OR=0.66,95%CI(0.44,1.00),P<0.05〕。结论女大学生跟骨BMD异常率高于男大学生,且久坐行为及运动水平与女大学生跟骨BMD相关,在男大学生中未发现相关性。女大学生日坐姿时长<4 h、周运动时长90~150 min可有效保护跟骨健康,且每日保持坐姿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预防BMD异常的发生。
    • 杨瑞超
    • 摘要: 篮球运动是典型的对抗性项目。传统篮球训练方法只注重运动技术的训练,技术组合的质量,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忽视了篮球项目的对抗性特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及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训练中被重视,对抗性训练却被忽视。本文以对抗性训练为核心,探究对抗性训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以及对抗性训练在篮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技术与对抗性训练集合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运动水平,在篮球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为我国篮球发展储备后备人才提供参考。
    • 徐骏; 吉小静; 陈蕊
    • 摘要: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运动的现状及影响运动的相关因素,为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透析间期运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3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水平量表、透析病人锻炼益处/障碍量表(DPEBBS)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运动组182例(56.0%),不运动组143例(44.0%);运动锻炼益处/障碍得分为(66.26±12.71)分,处于中等水平。运动方式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以轻微的呼吸和排汗为主,运动时间持续10~20 min最多。运动和不运动病人比较,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血液透析年限、残余尿量、近1个月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合并并发症个数和病人运动认知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无职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较高和运动认知总分低的病人,不运动的比例越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运动的整体状态不理想,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并实施,提高病人运动认知意识和运动水平
    • 王子尧; 宋艳平; 邓宇含; 汪雨欣; 刘爽; 刘宝花; 董问天
    • 摘要: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AD)、运动水平、昼夜节律和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分析运动水平和昼夜节律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抑郁症状问卷(IDS-SR30)、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MEQ)、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172例门诊抑郁患者开展调查。结果AD患者PARS-3、MEQ得分均低于non-AD患者(P<0.05),AD患者PHQ-9得分高于non-AD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RS-3得分与MEQ得分呈正相关(P<0.05),PHQ-9得分与PARS-3得分及MEQ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变量后,运动水平和昼夜节律是伴非典型特征抑郁与抑郁严重程度间的中介变量,效应量分别为21.18%、17.06%,运动水平和昼夜节律在伴非典型特征抑郁与抑郁严重程度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效应量为2.94%。结论伴非典型特征抑郁的预防及治疗可以从提高运动水平和改善昼夜节律入手。
    • 李学亮; 李春满; 房作铭; 金哲容
    • 摘要: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检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变向速度的干预效果,以及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中不同训练策略和受试者特点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24篇文献、834名受试者设置用力方向、用力方式、负荷量、课间间歇时间、干预时间以及受试者运动水平与性别等7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和异质性检验。结果:1)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变向速度的提高为大效应量(d=-0.96,P0.1),表明性别不会影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变向速度的改善效果。结论:1)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于变向速度具有积极的提升效果;2)包含水平方向和单腿支撑用力练习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变向速度的改善效果更为突出;3)每节课80-120次触地、课间间歇大于72小时、共持续8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案对变向速度的改善更为有效;4)经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后,中等运动水平受试者的变向速度提升效果最大,变向速度改善效果与受试者性别无关。
    • 孔健达; 张振宇; 朱磊
    • 摘要: 目的:该文以力量训练为实验干预手段,探究力量训练对社区足球队员运动水平的影响,并以此为理论参考改善社区足球队的训练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2名社区足球队员(男性,平均年龄为32.27±1.86岁,平均身高为175.32±4.16cm,平均体重为76.45±9.05kg)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每组11名,受试者进行为期4周的常规足球训练,其中训练组每周额外增加3次力量训练,4周后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深蹲、硬拉和卧推的力量水平测试以及50m冲刺跑、垂直弹跳和T形灵敏的测试,并根据两组测试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队员间深蹲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硬拉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卧推测试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m冲刺跑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垂直弹跳测试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形灵敏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力量训练干预社区足球运动员的常规训练,对其骨骼肌的爆发力与耐力、身体灵活性和心肺耐力等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 杨圣涛
    • 摘要: 在现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自我调节学习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其应用于体育运动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毕竟运动技能要想得以提升离不开练习,而自我练习就是学生自我调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所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大学生运动训练期间的中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借此来有效提升大学生运动训练效果.
    • 鲁盼盼; 郭建瑞; 欧阳博文; 宋成林; 郭峰
    • 摘要: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且国外有学者已将其应用到了竞技体育中.本文对tDCS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后认为,传统的tDCS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或者正常人改善肌肉力量、延缓肌肉疲劳、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等.但由于受到传统tDCS设备的限制,常见的导线式电极刺激只能在实验室中由专业人员进行操控,不利于运动员运动专项训练的实际应用;而便携式tDCS刺激器在运动员专项运动训练和提升其运动能力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项卫卫; 何华宾; 刘训志; 何澄; 姬广林
    • 摘要: 目的:评估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患者术后运动水平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ACL自体肌腱重建术患者176例,采用膝关节IKDC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患肢功能;随访患者运动水平恢复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理素质、文化水平、随访时间、术后膝关节IKDC评分与患者术后运动水平恢复情况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其影响作用.结果:①患者术后膝关节IKDC评分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5例(65.3%)患者术后运动能力恢复至伤前水平,随访时间平均为18.42月.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理素质、IKDC评分是患者行ACL重建术后运动水平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轻、男性、心理素质较好、IKDC评分较高的ACL重建患者术后运动能力更有可能恢复至伤前水平.
    • 黄惠娟
    • 摘要: 幼儿之间存在年龄、运动能力以及家庭教养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通过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在体育运动中创设游戏化、情境性的环境,提供低结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提高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