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低氧训练
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基础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37444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辽宁体育科技、山东体育科技、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等;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志平、叶鸣、姜涛等。
间歇性低氧训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7444篇
占比:99.98%
总计:537525篇
间歇性低氧训练
-研究学者
- 雷志平
- 叶鸣
- 姜涛
- 王茂叶
- 俞梦孙
- 杨军
- 王林
- 王赫达
- 蒋明朗
- 闫巧珍
- 刘巍
- 周里
- 孙钰荧
- 张云丽
- 张培珍
- 张良
- 李慧娟
- 李晔
- 李靓蕾
- 潘秀清
- 焦晓涵
- 王乃中
- 王海涛
- 王煜
- 胡扬
- 苗毅
- 陈耕春
- 魏高峡
- 黄东
- L.M.Nudelman
- В·М·巴尔沙依
- М·В·贝拉甫基娜
- О·В·科罗梅丘克
- 丁萌
- 严宇珍
- 云大川
- 代毅
- 任超学
- 刘宝
- 刘旭东
- 刘桦玮
- 刘海平
- 刘灿模
- 刘金柱
- 刘鸿志
- 匡卫红
- 卜于骏
- 吕昊
- 吕荣
- 吴锋
-
-
蔺媛媛;
田忠新
-
-
摘要: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拳击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影响,拳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高水平拳击运动员30人,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拳击运动员进行两次相同的拳击训练,实验组在额外训练的基础上在低氧训练室进行常压训练,对照组只在常氧条件下进行锻炼.所有运动员干预6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45-50分钟.在干预前后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无氧Wingate测试和有氧分级测试.结果:研究表明在无氧方面,实验组干预前后无氧功率显著提高(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氧功率和达到峰值时间变化明显更优(P<0.05).在有氧能力方面,两组拳击运动员干预前后最大摄氧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本研究认为,间歇性低氧训练能有效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而对有氧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
-
-
常永乾;
杨朴;
孙国权;
陈国强;
宋玉佩
-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低氧训练,比较两组的独立生活能力、运动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FIM、FM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够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减轻其认知障碍,值得推广。
-
-
梁玲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因子、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8例。对常规组患者仅采取单纯高压氧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联合间歇性低氧训练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因子、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及S-100蛋白(S100B)等血清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0.301、0.991,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SE、MBP及S100B等血清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22、8.242、7.727,P0.05);治疗后,实验组MMSE、MBI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2、7.362,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间歇性低氧训练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中,不仅有助于患者神经因子调节,同时还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有积极改善作用。
-
-
陈雪莹;
陈铁虎
-
-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脑反射治疗仪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许昌市人民医院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间歇性低氧训练的3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另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3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脑反射治疗仪护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结束时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巴氏量表(BI)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结束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MMSE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结束时,两组FMA、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脑反射治疗仪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
-
李慧娟;
孙钰荧;
焦晓涵;
李靓蕾;
王元翊
-
-
摘要:
应用低压氧舱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可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提高组织内毛细血管密度,改善骨骼肌的微循环,增加肌肉氧的供应,提高有氧代谢,从而明显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训练也可明显增强机体对乳酸、血氨的耐受,明显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低氧耐力,可取得与高原训练相似的效果.
-
-
李慧娟;
孙钰荧;
焦晓涵;
李靓蕾;
王元翊(综述);
骆晓峰(审校)
-
-
摘要:
应用低压氧舱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可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提高组织内毛细血管密度,改善骨骼肌的微循环,增加肌肉氧的供应,提高有氧代谢,从而明显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环境训练也可明显增强机体对乳酸、血氨的耐受,明显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低氧耐力,可取得与高原训练相似的效果。
-
-
王开永;
莫军;
严宇珍
-
-
摘要: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metabolism of 1500 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aerobic capacity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training related literatur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analysis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en's 1500 meter race athletes' aerobic metabolism ability,promote the athlete special mov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1500 meter run to improve.%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1500米跑过程中能量代谢的特点,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影响有氧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综述分析: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够有效增强男子1500米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促进运动员1500米跑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
-
-
董宏;
刘宝;
刘桦玮;
王荣辉
-
-
摘要:
运用M 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的评价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进行低氧训练和提高训练质量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指导。运用 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多水平 Meta回归结果显示,发表年份、性别、Jadad得分、训练时间4因素的 P值均大于0.05;而氧浓度、干预周期、训练频率3因素的 P值均小于0.05。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明显的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在最大摄氧量方面,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高受氧浓度、干预周期及训练频率的影响。%By using the method of Meta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for athlete’s aerobic capacity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guidance for the targeted hypoxia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Using the Revman5 .3 software and stata 12 .0 software ,the literature out‐comes included are analyzed .More levels of Meta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 value of published year ,gender ,the Jadad score ,training time are greater than 0 .05 ;while the P valu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intervention period ,and training frequency are less than 0 .05 .The in‐termittent hypoxia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erobic capacity of athletes .In terms of VO2 max ,the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aerobic capacity is influenced by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intervention training period and frequency .
-
-
-
刘鸿志;
张丽莎
-
-
摘要:
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1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供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2名专业男篮球运动员,随机被分为低氧(H)组和对照(C)组,每组各6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低氧组在模拟2500m的海拔低氧环境下进行间歇性的低氧训练,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含量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两组的训练方法完全一致,并且两组的测试指标一致.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低氧训练会显著增加运动员跑台测试的总距离(起始速度为0,每分钟1km线性地增加,直到被测运动员心率达到180下/min以上)10%,并且,低氧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升高了6.5%和7.8% (p <0.001).结果显示,在模拟低氧条件下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
-
陈莹;
邱俊强;
衣龙燕;
王丽萍;
邹蒙辉
- 《第五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间歇性低氧训练(IHT)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可以代替高原训练,并且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或者无氧能力的训练方式.在间歇性低氧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会受到一定负荷下的运动训练引起的相对缺氧和低氧环境下空气中氧含量的降低所引起的绝对缺氧.这种复合缺氧刺激引起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缺氧应激反应,从而使人体的呼吸、循环、运动等系统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性生理适应.间歇性低氧训练的优点在于可以与常规训练相结合,同时训练的海拔高度及训练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IHT在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方面,具有一些优点:IHT可以防止运动员出现睡眠障碍和脱水现象,这些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的典型症状;IHT训练后的恢复是在常氧条件下进行的,这可以防止运动员长时间缺氧产生的有害影响,并缩短训练后恢复时间;在IHT以外的时间可用于正常训练活动。本研究拟制定适宜的四周间歇性训练方案, 将其融入到五名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冬训训练中,以期达到更佳的训练效果。同时,探究四周间歇性训练对于高水平竞走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
-
朱少进;
李先贵;
胡钢伟;
陈佳佳
- 《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飞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飞行员担负着驾驶战机和实施空中打击的任务,其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发挥.据资料显示,高空急性缺氧引起的飞行事故症候约占国内医学因素事故症候的6%~17%,未经历低氧体验的飞行员需要15秒才可能对高空缺氧作出正确的反应[1].本文重点就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机体抗缺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整合。包括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呼吸系统功能、运氧能力、能量生成的影响。
-
-
张培珍
- 《第三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间歇性低氧作为一种环境应激,常用于刺激心肺功能进而使其产生生理性适应.在缺氧刺激时,与动脉氧含量下降最明显相关的心肺功能反应包括肺通气量增加、心动过速、脑血流增强.这些反应是机体应对低氧性缺氧时调节对大脑的氧气供应必不可少的.本文研究了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缺氧引起的心动过速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急性、重复的间歇性低氧暴露时,缺氧刺激引起的心动过速反应加强:然而,14天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后,重复的间歇性低氧暴露时,缺氧刺激引起的心动过速反应较第1天间歇性低氧暴露时明显减弱。这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能够减小高碳酸血症或缺氧时化学感受性反射控制的心率反应。
-
-
张培珍
- 《第四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摘要: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引起短暂的急性低氧血症,常用于刺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而使其产生生理性适应,但有关重复性小剂量的间歇性低氧暴露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改善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肺通气量增加和心动过速是低氧应激时最明显的心肺反应,但低氧刺激引起的通气反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会影响氧平衡反应;研究还发现急性低氧暴露时动脉压力感受器介导的心率反应并无变化。目前尚不知道重复性小剂量的间歇性低氧暴露能否改善氧平衡反应和化学感受性反射控制的心动过速反应。因此,对2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时氧平衡反应和心动过速反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揭示,2周常压下间歇性低氧暴露可以有效地增强低氧血症时的氧平衡,改善低氧血症时的心血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