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元分析

元分析

元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909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217867篇;相关期刊610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上海教育科研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2015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等;元分析的相关文献由436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颖伟、任志洪、俞国良等。

元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1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7867 占比:99.41%

总计:219153篇

元分析—发文趋势图

元分析

-研究学者

  • 张颖伟
  • 任志洪
  • 俞国良
  • 刘善亮
  • 姜荣升
  • 王士刚
  • 袁涛
  • 张亚利
  • 王磊
  • 郭力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翟海亭; 李成; 夏吉祥; 魏宏文; 秦爽
    • 摘要: 目的:利用元分析评价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预防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的效果,进一步提出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预防下肢运动损伤的最佳训练方案.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下肢运动损伤影响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神经肌肉训练、神经肌肉热身、预防、减少、运动损伤、下肢损伤";英文检索词为"Integra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Neuromuscular training、Neuromuscular Warm-up、neuromuscular、prevent、reduces、lower limb injuries、Injury、sport injuries",检索时间范围2000-01-01/2021-06-20.采用Review Manage 5.3对纳入文献进行元分析,对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周期、样本量、性别5个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整体效应量,对各研究的异质性、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RCT)文献,共计15932例受试者.①元分析显示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可以减少39%下肢运动损伤的风险比值(RR=0.61,95%CI:0.53-0.69);②亚组分析发现每次运动时间16-20 min的效果最好,运动频率在2-3次/周的效应量最明显,相比与其他周期,运动周期4-6个月的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预防效果最佳;③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样本量控制在50-1000例,效应量较明显;④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预防男性下肢运动损伤效应量较明显.结论:①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受试者所在国家区域可以解释研究间的异质性;②进行运动时间为16-20 min,2-3次/周,运动周期4-6个月的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方案可以达到最优的预防效果.
    • 窦营山
    • 摘要: 在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的在线考试已经在学校得到深入应用与推广.过去几十年,国外不少实证研究比较了在线考试与传统考试成绩等效性问题,然而研究结果不一.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以2000—2020年发表的37篇文献中的55项研究为样本,对在线考试与传统考试成绩等效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发现:样本合并效应量为0.0657,表明在线考试成绩与传统考试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两者等效性受考试科目、考试场景、考生学段以及考生倾向等因素影响;从考试科目来看,在线考试最不利于数学科目;从考试场景来看,在固定场景进行的在线考试成绩与传统考试更具等效性;从考生学段来看,在线考试最不适合于小学生;从考生倾向来看,对在线考试倾向高的考生其在线考试成绩会更好.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若干条有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更有效地开展在线考试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 张文峰; 陈幸; 孙健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软梯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时间截止为2021年8月24日,在IEEE、Proquest、PubMed、Scoups、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WanFang Data和CNK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5.0和Stata SE12.0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软梯训练对灵敏素质的T型跑[MD=-0.63,95%CI(-0.73,-0.52),P14岁(I2=78%,P0.05)有中度异质性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频率=3次(I2=80%,P<0.00001<0.05)有高度异质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干预频率≥4次(I2=35%,P<0.00001<0.05)有轻度异质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软梯训练可以提高灵敏素质水平,由于灵敏素质包含的指标偏多,本文只选取T型跑测试、Illinois、往返跑作为结局指标,对于往返跑测试是否还存在其他异质性来源,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 李枝杭; 陈旭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已有的关于依恋风格和互联网使用程度的文献进行回顾,运用依恋理论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互联网使用程度中的个体差异。此外,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使用(社交使用和娱乐使用)、年龄和性别被认为是依恋风格和互联网使用程度的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合格文献36篇(N = 14,130),有109个效应量。结果表明,依恋焦虑与互联网使用程度呈正相关,而依恋回避与互联网使用程度相关不显著。互联网使用类型只调节了依恋回避和互联网使用程度之间的关系。年龄调节了依恋焦虑和互联网使用程度之间的关系,而性别调节了依恋回避和互联网使用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本文讨论了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 王胜兰; 彭双; 钟燕兰
    • 摘要: 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但结论不太一致。本研究选取62篇国内外实验或准实验研究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探究深度学习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发现,教学干预对学生深度学习具有中等程度的显著正向作用(d=0.436,p<0.0001)。调节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深度学习教学效果差异显著;2)小学阶段开展深度学习教学的效果最好;3)深度学习教学效果在不同学科间差异不显著;4)相较于大样本,小样本的深度学习提升效果更明显;5)教学干预在不同实验类型上具有同等的影响效果;6)教学干预的周期越长,深度学习提升效果越弱;7)不同测量方式测得的深度学习提升不存在显著差异;8)不同教学干预措施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提升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反馈、项目教学、情境工具和案例教学的作用更加明显;9)技术介入与否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提升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 郭文臣; 曹启含
    • 摘要: 近年来围绕员工敬业度前因和结果变量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研究者对员工敬业度和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给组织管理实践提供明确的决策参考,筛选出中外相关实证文献175篇,对179个独立样本中的399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显示,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前因变量主要来自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体心理与行为特征、组织特征、领导特征4个层面,员工敬业度的结果变量主要来自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能力、组织绩效3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员工敬业度与各变量的具体关系,得到精准的变量效应值,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敬业度无明显相关性,组织承诺、企业社会责任、领导-成员交换、德行领导、离职意向、工作绩效与敬业度呈现中等相关性,真实型领导、反生产行为与敬业度呈现弱相关性,其余各变量与敬业度均呈现强相关性。论文还探讨了敬业度与人力资本管理的关系、研究局限等。
    • 黄潇潇; 张亚利; 俞国良
    • 摘要: 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莫衷一是,为整合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对2010~2020年来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5.2%,95%CI=[0.16, 0.37])、抑郁(14.6%, 95%CI=[0.12, 0.18])、焦虑(12.3%, 95%CI=[0.06, 0.23])、攻击行为(4.1%,95%CI=[0.02, 0.10])、退缩(3.8%, 95%CI=[0.02, 0.06])、违纪行为(3.7%, 95%CI=[0.02, 0.07])、躯体化(3.6%,95%CI=[0.02, 0.07])。(2)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总体而言,我国小学生除了睡眠问题、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偏高外,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未来应开发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工具及检出标准,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精准干预提供支持。
    • 于晓琪; 张亚利; 俞国良
    • 摘要: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10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杀企图(未遂)(2.9%)。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 廖毅; 鲁晓波; 张薇
    • 摘要: 目的对审美体验与用户可用性感知的影响进行元分析。方法以22项实证研究为数据来源,考察了审美体验对用户可用性感知的总体综合效用,并对与其相关的三大调节变量测量时机、地域文化和实际可用性等效用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审美体验对用户可用性感知具有中等程度的积极影响。其中,审美体验对可用性感知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物品之前比实际使用物品之后更为有效。审美体验对用户可用性感知的影响在亚洲最优,在美洲次之,而在欧洲最弱。物品实际可用性方面的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美体验对可用性的感知。结论用户对物品可用性的感知总是随着审美体验这一因素的提高而上升,其具体效果受测量时机、地域文化、物品实际可用性的影响,且其中测量时机和地域文化两因素所产生的差异显著。
    • 陈雨濛; 张亚利; 俞国良
    • 摘要: 估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能够为心理健康政策完善和教育活动开展提供证据支持。对2010~2020年我国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睡眠问题、抑郁、自我伤害在大学生中较为突出;近10年,大学生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自我伤害的检出率显著下降;测量工具、检出标准和检出时间是导致检出率大小不一的关键因素;整体而言,东北和中部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优于西部和东部大学生;性别、生源地、独生与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均不显著。未来应重视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并确定检出标准,同时据此积极开展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与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