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稳心颗粒

稳心颗粒

稳心颗粒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5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14801篇;相关期刊462种,包括浙江中医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中国老年健康论坛2015暨首届中国老年健康服务大会、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等;稳心颗粒的相关文献由582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步长、赵涛、伍海勤等。

稳心颗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54 占比:3.08%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14801 占比:96.86%

总计:118524篇

稳心颗粒—发文趋势图

稳心颗粒

-研究学者

  • 赵步长
  • 赵涛
  • 伍海勤
  • 张伟
  • 刘娜
  • 刘芳
  • 杨华
  • 黄从新
  • 黄斌
  • 唐艳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烨; 宋锋超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心律失常病患采用稳心颗粒以及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120例老年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60例)以及实验组(60例),予以常规组病患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予以实验组病患酒石酸美托洛尔以及稳心颗粒治疗,比较每组病患治疗效果;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总有效率依次是98.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病患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低切和高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病患期前收缩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以及ST段压低高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病患采用稳心颗粒以及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其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和高切)水平,降低期前收缩次数,缩短ST段压低持续时间以及ST段压低高度,提升治疗效果。
    • 吕梦; 纪晓迪; 刘珂珂; 杨丁; 娄利霞; 聂波; 赵久丽; 吴爱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心脏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稳心颗粒低剂量组、稳心颗粒高剂量组、美托洛尔组及假手术组。治疗2周后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壁厚度(LVAWs)、收缩末期内径(LVIDs)、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病理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哺乳动物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VAWs、LVPWs、LVPWd及LVEF均显著减少(P<0.05~0.01),LVIDs、LVIDd显著增加(P<0.05~0.01),心脏组织病理缺血损伤严重,并且模型组BCL-2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明显减少(P<0.01),而BAX、Caspase-9、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稳心颗粒低、高剂量组及美托洛尔组的LVAWs、LVPWs、LVPWd、LVEF均显著增加(P<0.05~0.01),LVIDs、LVIDd显著减小(P<0.05~0.01),心脏组织病理损伤改善,BCL-2 mRNA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P<0.05~0.01),BAX、Caspase-9、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凋亡途径基因表达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 姜岳云
    • 摘要: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合并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91例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抗感染、吸氧、卧床静养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5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观察组46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及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65%)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8,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该组治疗前,LVEF水平均高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水平均更低,LVEF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5、40.414、15.100,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HCT及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9、9.259、55.19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35%)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2,P<0.05)。结论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可有效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 邵淑琳; 余璐
    • 摘要: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西药对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脏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心率(Heart rate, HR)、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血管内皮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心电图指标[JT间期离散度(JT dispersion, JTd)、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 QTd)和24 h室性早搏的次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心衰疗效和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55/60)、95.00%(57/60)、93.33%(56/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67%(43/60)、76.67%(46/60)、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心悸气短、肢冷畏寒、下肢水肿、口唇紫绀症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NT-proBNP、HR、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VEDD、NT-proBNP、HR、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VEGF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VEGF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Td、QTd、24 h室性早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JTd、QTd、24 h室性早搏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合性早搏疗效满意,较单独西药而言,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血清NT-proBNP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
    • 范海珠
    • 摘要: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健康教育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连州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各50例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ST段下移结果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整体治疗效果明显,现推荐该方法于临床使用。
    • 张亮; 贺兵兵
    • 摘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CHF伴V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QT离散度(QTd)、静息心率、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胱抑素C(CysC)、B型钠尿肽(BNP)、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 %,高于对照组的78.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QTd、静息心率、CysC、BNP低于对照组,SDNN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 %,低于对照组的21.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伴VA患者接受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增强心功能,控制心率,减轻心脏受损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 康怀然
    • 摘要: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74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室激动总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2.17±0.69)mg/L低于对照组的(3.62±0.52)mg/L,心室激动总时间(450±20)ms长于对照组的(412±1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室激动总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刘常海; 姚丹林; 熊永红; 赵妥
    • 摘要: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76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氧合指数(OI)、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指标,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 吕梦; 纪晓迪; 刘珂珂; 娄利霞; 聂波; 赵久丽; 吴爱明
    • 摘要: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调节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内质网应激通路基因表达的心脏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术后第2天根据心电图筛选入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稳心颗粒低剂量组、稳心颗粒高剂量组、美托洛尔组,另设平行操作不结扎的假手术组,药物治疗2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病理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胶原容积分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大鼠CX43、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肌醇需求激酶1(IRE1)、活化转录因子6(ATF6)、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上升(P<0.01),LVSP、+dp/dt_(max)、–dp/dt_(max)均显著降低(P<0.01),LVEDP显著增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加(P<0.01),CX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IRE1 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GRP78、ATF6、XBP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CX4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2周后,给药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P<0.05),LVSP增加(P<0.05),+dp/dt_(max)、–dp/dt_(max)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病理性变化显著改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P<0.01),CX43mRNA表达量上调(P<0.05),GRP78、IRE1、ATF6、XBP1 mRNA表达量下调(P<0.05),CX4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稳心颗粒可调节心肌梗死大鼠CX43和内质网应激通路基因表达,进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 张莹
    • 摘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3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VEDD和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延长6MWT距离,减小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效果优于单纯尼可地尔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