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74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775975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化学传感器、广东化工、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相关文献由1290位作者贡献,包括袁若、柴雅琴、秦伟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5975篇
占比:99.93%
总计:776506篇
离子选择性电极
-研究学者
- 袁若
- 柴雅琴
- 秦伟
- 高向阳
- 尹坦姬
- 崔普选
- 梁荣宁
- 王秀玲
- 孙志勇
- 李建平
- 魏小平
- 归国风
- 牛利
- 甘世宇
- 钟丽杰
- 叶光荣
- 平建峰
- 张丽娜
- 孙爱丽
- 许文菊
- 黄西朝
- 俞汝勤
- 岩本惠和
- 李吉学
- 李艳
- 徐岚
- 吴庆
- 姚瑶
- 姜成美
- 李敬慧
- 李林尉
- 李霞
- 杜尚丰
- 杨慧中
- 潘奇
- 西尾友志
- 丁家旺
- 冉慧慧
- 刘伟
- 刘峥
- 岸冈淳史
- 巩春侠
- 张军
- 曹淑姝
- 曾现忠
- 李永生
- 段惠敏
- 沈国励
- 王丽
- 王学伟
-
-
刘冉彤;
张美宁
-
-
摘要:
活体层次探究脑神经化学物质有助于理解人类认知、情感等复杂生理过程的本质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时空分辨高等优势,且检测电极较易微型化,在活体原位分析测定中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电位法不需要额外施加电位,能在接近生理情况下实现物质的检测,避免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在活体原位电化学分析中逐渐引起青睐。文章从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同类型入手,分别综述了电位法在离子等非电化学活性物质以及在具有电活性的神经化学物质分析检测中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
-
方卫民;
委育秀;
蔡吉清;
祝海娟;
余月儿;
陈童
-
-
摘要:
通过对被测溶液中加入与不加总离子强度缓冲调节剂,及对不同茶叶的泡制水温、泡制时间等影响条件进行定量测定研究,对原有实验方案得以进一步优化改进.其目的是使学生能较深入理解控制测定条件的重要性,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兴趣.
-
-
刘哲;
王俊豪;
江天甲;
秦伟
-
-
摘要:
传统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电位型传感器,其检测原理基于电极敏感膜的电位响应与分析物离子的活度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近年来,以聚合物膜为敏感元件的离子选择性电极蓬勃发展,其换能方式已经从传统的零电流电位检测法发展到计时电位法、库仑法、安培法、离子迁移伏安法、光学法等多种传感新方法.这些新型信号输出方式的采用,提高了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性能、扩大了电极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类分析信号的输出原理与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
-
尹坦姬;
王贺敏;
秦伟
-
-
摘要:
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对于评价环境中硝酸盐污染和了解生态系统氮循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因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方便携带、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硝酸根的测定.本文从离子选择性电极功能材料、电极设计和实际应用三方面阐述了近20年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进展,汇总了新合成硝酸根离子载体的选择性性能,从固体接触传导层和离子选择性敏感膜组分角度分析了固体接触式聚合物膜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建机理,总结了非聚合物膜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发展,并对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环境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水环境和土壤中硝酸根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
-
-
-
-
-
-
-
Jing Hu;
胡静;
Hanping Mao;
毛罕平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描述了能够测量黄瓜叶片细胞内硝酸根离子活度和膜电位的双管微电极的制作和使用情况.扫描电镜显示电极尖端不易受黄瓜表皮毛的损坏.当充灌100mmol/L氯化钾时,两管电极显示了一样的跨膜电位,说明两管的尖端位于同样的细胞器内.用双管电极测得的黄瓜表皮细胞电位值与单管测得的值并无区别,用双管电极测得的在含有0.05mmol/LK+的营养液中长30天的黄瓜叶片表皮细胞的硝酸根活度为153mmol/L.这篇论文的结果证实之前用于大麦叶片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也能成功的用于黄瓜叶片,因此我们能用微电极技术来诊断黄瓜营养。
-
-
梁荣宁;
王倩文;
秦伟
-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汞是海洋中一种生物毒性极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它易在人体与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因而严重威胁人类和海洋生物健康.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海水中汞的浓度持续上升,该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极大关注,成为继气候变化问题后的又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本文以HgCl3-阴离子作为检测对象,构建了基于检测HgCl3-阴离子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高灵敏非对称聚合物膜旋转电极检测技术降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出限,成功实现了海水中汞离子的高灵敏电位检测,检出限可达1.9 nmol/L。
-
-
朱国忠
- 《全国有色金属理化检验学术报告会》
| 2012年
-
摘要:
合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浸取,使试样中的硝酸根与基体镍分离,以磷酸二氢钠为离子强度调节剂,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球状氢氧化镍中的硝酸根,浸出液中微量元素不干扰测定,本法测定回收率96.5%~ 102.0%,标准偏差不大于0.0005%,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7.27%.
-
-
-
GAO Xiang-Yang;
高向阳;
GAO Qiu-Zhu;
高遒竹
- 《第二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微量钙含量.方法:采用硝酸-过氧化氢混合酸进行微波消解,采用pCa-1钙离子选择性电极快速测定钙含量,同时研究了钙在不同食品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最佳条件为:硼砂-硼酸缓冲剂加入量为3.5mL,pH为7.4,1mol/L三乙醇胺-盐酸离子强度调节剂加入量为5mL.所用电极性能良好,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n=5,干基),回收率为89.6%~96.0%,所测定干基样品中钙的含量为0.09~2.64mg/g,同一样品中的钙含量呈现由外至内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该法快速简便、成本低廉、读数直观准确,有利于现场即时测定.
-
-
谷月;
方敬雯;
周曼舒;
姬芬;
张饮江
-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紫外吸收法是基于测定试样对紫外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技术由于具有仪器简单、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检测成本低、易于实现微型化等优点,在医学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中通过紫外吸收法,运用电化学DNA传感器原理,依据所加电活性指示剂与DNA单、双链作用的不同进行识别.它能快速检测特定DNA序列及突变,成本低,易于集成化和自动化.本论文中的一系列实验过程均属于探索性实验,对未来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
-
-
-
宋卫红;
胡金扬;
尹洪宗
- 《2007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化学工程与技术分论坛》
| 2007年
-
摘要:
采用相催化转移法制备了硫化铅纳米粒子。由于双硫腙与铅离子能形成稳定配合物,以双硫腙为铅离子的相转移催化剂,将铅离子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四氯化碳)中,之后加入硫离子作为沉淀剂,在有机相中与铅形成硫化铅纳米粒子。然后与聚氯乙稀(PVC)的四氢呋喃溶液混合均匀,溶剂挥发后形成含硫化铅纳米粒子的PVC膜。以此作为铅离子的敏感膜,制作了铅离子选择电极。实验确定了敏感膜的最佳配比,对以此敏感膜制作的铅离子选择电极进行了性能测试。测量结果表明,硫化铅纳米粒子PVC膜铅离子选择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1.0×10mol/L,检测限为1.0×10mol/L,电极的重现性好,性能稳定,寿命长,对钾、钠、钙、铜、锌等离子等常见离子的抗干扰能力强,对铅离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