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Ⅲ)
铬(Ⅲ)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09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99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冶金分析、化学传感器、电镀与涂饰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大西南分析化学学术会议等;铬(Ⅲ)的相关文献由2856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懿、徐红彬、张忠元等。
铬(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97篇
占比:99.49%
总计:18090篇
铬(Ⅲ)
-研究学者
- 张懿
- 徐红彬
- 张忠元
- 王文斌
- 李刚
- 张大磊
- 张红玲
- 姜涛
- 王小军
- 薛向欣
- 张平则
- 余内逊
- 尤为
- 曾建华
- 陈宁
- 冯立新
- 张敏燕
- 李先荣
- 刘明
- 不公告发明人
- 符寒光
- 刘凯
- 王建
- 李龙
- 谢希智
- 郑诗礼
- 张军
- 谢兵
- 黄先东
- 李鹏
- 邓通武
- 林璋
- 师晓云
- 戈文荪
- 石磊
- 董明甫
- 郭跃华
- 李杰
- 刘建国
- 张国庆
- 曹志成
- 杜浩
- 汪德发
- 裴丽丽
- 吴道洪
- 陈炼
- 韩登仑
- 马顺友
- 黄正华
- 张石松
-
-
-
-
李辉
-
-
摘要:
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得功能化氧化石墨烯(E-GO)与壳聚糖(CS)的复合材料(EGC),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EGC用于Cr3+的吸附,考察了E-GO含量、pH值、EGC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GO呈表面光滑的片状结构,局部褶皱;CS结构致密,无明显孔隙;EGC则比CS更加光滑,无明显缝隙和孔状结构.当E-GO质量分数为25%,pH值为5时的吸附效果最佳;EGC投加量为0.3 g·L-1时,吸附效率可达99.0%;3 h可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方程对吸附过程拟合度较高;EGC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
-
蒋丽;
高文皓;
赵丽;
刘洋;
岑雨秋
-
-
摘要:
以泰国空心菜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Ⅲ)胁迫下空心菜生长、生理生化和铬(Ⅲ)吸收量及植物叶片光谱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叶片实测元素含量与叶片光谱特征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通过叶片光谱及其特征参数反演叶片金属元素含量.旨在阐明重金属铬(Ⅲ)对空心菜的毒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土壤铬(Ⅲ)浓度对泰国空心菜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随着土壤铬(III)浓度增大,泰国空心菜叶片含水率、叶片叶绿素a、b和a+b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中铬(Ⅲ)浓度在200 mg·kg-1左右对泰国空心菜的生长最有益,达到1500mg·kg-1时的毒害较为明显.
-
-
-
陈进
-
-
摘要:
以邻香草醛和1,3-二氨基硫脲合成的双席夫碱邻香草醛缩-1,3-二氨基硫脲为中性载体,制备了新型的铬(Ⅲ)离子选择性电极.室温下,电极对Cr3+的能斯特响应范围为4.00×10-7~1.00×10-2 mol/L,斜率为20.19 mV/dec,检出限为1.53×10-7 mol/L.电极pH使用范围广(3.20~5.20),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在选定的条件下,考察了10余种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利用该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对工业废水中Cr3+进行了测定,取得了较好结果.
-
-
崔普选
-
-
摘要:
甲醇做为一种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有效的能源替代品,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煤基甲醇制烯烃(MTO)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煤基甲醇根据其不同的工艺特性,产品甲醇溶液中存在的不同微量铬等重金属离子严重影响煤基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的使用性能。以噻吩-2-甲醛和4-氨安替比林合成的双席夫碱噻吩-2-甲醛缩-4-氨安替比林为中性载体,将其与碳粉混合,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新型的铬(Ⅲ)离子选择性电极。室温下,电极对Cr^3+的能斯特响应范围为4.00×10^-6~1.00×10^-2 mol/L,斜率为19.39mV/dec,检出限为2.52×10^-6 mol/L。电极响应时间小于20 s,pH使用范围广(3.20~5.30),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在选定的条件下,考察了10余种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利用该离子选择性电极对煤基甲醇中的Cr^3+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
-
陆艳琦;
王洪涛;
颜振宁
-
-
摘要:
制备了以N-(苯并[1-3]二噁茂-5-亚甲基)-1H-苯并咪唑-2-甲酰肼为载体的PVC膜电极.结果表明:该电极对铬(Ⅲ)离子在10-1~10-6 mol/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响应性能,响应斜率为22.9 mV/decade,检测下限为4.6×10-7 mol/L.电极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能在pH值为1.13~6.15的范围内和体积分数小于20%的乙醇溶液中使用.可用于水样品中铬含量的直接测定和电位滴定Cr3+的指示电极.
-
-
刘芳;
周仕林;
吴大辉;
张丽娜;
杜帅;
张帅;
张章堂
-
-
摘要: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铁(Ⅱ)/聚丙烯腈[Fe(Ⅱ)/PAN]复合纳米纤维,用于吸附检测溶液中的铬(Ⅵ).SEM及BET分析可知,纤维形态结构均匀,直径大约为153 nm,比表面积为14.0 m2·g-1.Fe(Ⅱ)/PAN复合纳米纤维表面携带的PAN…Fe(Ⅱ)(OH)+官能团能快速吸附去除溶液中的铬(Ⅵ),并将其还原为铬(Ⅲ).根据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Langmuir模型更适合本体系,最大吸附量为5.40 mg·g-1.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97%的铬(Ⅵ)可被从溶液中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