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6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023篇;相关期刊409种,包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青年探索、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论坛、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等;社会分化的相关文献由58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光磊、杨建华、彭拥军等。
社会分化
-研究学者
- 朱光磊
- 杨建华
- 彭拥军
- 杨妍
- 邢虹文
- 叶方兴
- 孙立平
- 文军
- 林延斌
- 王虎学
- 田杰
- 石秀印
- 袁松
- 许叶萍
- 陶文昭
- 马忠才
- 于海会
- 何艳玲
- 刘军奎
- 刘妍汝
- 刘少杰
- 刘建琼
- 刘昕亭
- 卜宇
- 叶攀
- 吴素雄
- 姚万禄
- 孙兴杰
- 张乐天
- 张宛丽
- 徐少伟
- 徐海波
- 戴洁
- 朱士群
- 李若建
- 李路路
- 李铁
- 杨君
- 查干姗登
- 潘小炎
- 熊光清
- 王刚
- 王小波
- 王秀峰
- 王颖
- 田华
- 程红艳
- 胡寒婷
- 胡春阳
- 萧功秦
-
-
赵楠
-
-
摘要:
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迎来社会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分化加快,逐渐拉开利益格局差距。社会结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变化,对大众心理产生强烈冲击,使人们面临新的心理挑战、变化与竞争,使越来越多人抑郁、焦虑和不安。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疾病患者数量呈递增趋势。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心理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社会要求人们具备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作为时代新人的大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积极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秉持良好的心态应对社会竞争,增强自身幸福感。
-
-
孙兴杰;
刘妍汝
-
-
摘要:
2016年开始的"特朗普冲击"没有随着特朗普的下台而结束,其背后不只是历史偶然,更是深刻的美国治理困局.特朗普通过2016年美国大选、4年执政、2020年美国大选冲击美国现有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特朗普当选总统产生的持久冲击波是美国国内经济社会、美国与世界关系不断变迁累积风险的爆发,是美国政治体制内含变革因素不断演变的结果.特朗普试图在一个世界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去调适、重塑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重新审视并采取行动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特朗普的消极应对,削减了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的筹码,特朗普最终输掉大选.而在此期间,美国宪制遭受严重挑战.当下,美国面临政党政治极化、选举政治地理版图重组、少数州以及少数选民决定大选结果、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身份政治愈演愈烈等治理困境.从美国政治变迁来看,当前美国处于多重政治周期叠合共振之中.从历史的坐标系看,"特朗普冲击"带有杰克逊主义及里根主义的特征,借助民粹主义政治回应新自由主义时代以来失意的白人群体.美国政治可能进入一个长周期与短周期相互叠加共振的新阶段.拜登取代特朗普入主白宫,没有改变或者超越美国的政治周期.
-
-
陈岱娜
-
-
摘要:
社区参与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用以应对权威化遗产话语的重要原则.以国家为主导推行相关保护政策,在为社区带来资源的同时,可能引起或扩大社区分化,然而政策中的"社区"概念常忽略分化带来的影响.时下,由于生计方式及人地关系的转变所引发的社会分化已影响了社区与文化间的关系,常常导致社区参与流于形式.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成为地方精英争夺资源的场域.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与时俱进,正视社会分化,重视社区利益的协调机制建设.
-
-
张传洲
-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经济腾飞为特征的中国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更为显著的是市场经济触发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深刻变革,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贫富差距显著放大、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明显、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全面系统梳理经典社会分层理论,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历史演变,厘清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变迁,建构公平、开放的中国社会结构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有助于打破瓶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
-
孙兴杰;
刘妍汝
-
-
摘要:
2016年开始的“特朗普冲击”没有随着特朗普的下台而结束,其背后不只是历史偶然,更是深刻的美国治理困局。特朗普通过2016年美国大选、4年执政、2020年美国大选冲击美国现有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特朗普当选总统产生的持久冲击波是美国国内经济社会、美国与世界关系不断变迁累积风险的爆发,是美国政治体制内含变革因素不断演变的结果。特朗普试图在一个世界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去调适、重塑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重新审视并采取行动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特朗普的消极应对,削减了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的筹码,特朗普最终输掉大选。而在此期间,美国宪制遭受严重挑战。当下,美国面临政党政治极化、选举政治地理版图重组、少数州以及少数选民决定大选结果、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身份政治愈演愈烈等治理困境。从美国政治变迁来看,当前美国处于多重政治周期叠合共振之中。从历史的坐标系看,“特朗普冲击”带有杰克逊主义及里根主义的特征,借助民粹主义政治回应新自由主义时代以来失意的白人群体。美国政治可能进入一个长周期与短周期相互叠加共振的新阶段。拜登取代特朗普入主白宫,没有改变或者超越美国的政治周期。
-
-
-
赵利国;
薛冰;
李增祥
-
-
摘要:
1973年,面对民众强烈的反战示威游行,沉陷越战泥沼的美国开始推行全志愿兵役制。实施之初恰逢美国经济不景气,全志愿兵役制吸引了较多高素质青年参军,有效提升了军队兵员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民众厌战情绪日益严重,特别是随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种族对立日益加剧,美国社会的撕裂和极化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到美军的阶层和种族构成上,给全志愿兵役制的运行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
-
马小华
-
-
摘要:
在城市化过程中,西北乡村社会外出流动人口大量涌现,对于西北乡村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乡村社会的分化以及乡村记忆、乡村社会关联度等在乡村人员外流之下逐渐趋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人际关系网络通过"牵"与"引"的方式对处在变革之中的西北乡村结构与秩序产生了有机的整合力,从而维系着西北乡村社会的稳定运行.
-
-
马国强;
赵静;
翁有志
-
-
摘要:
近年来,城市学区房热度居高不下,学区社区及其社会空间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该文基于对南京某小区的深入调查,从微观的单个居住小区层面展开对学区社区社会空间特征及其机制的分析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城市学区社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社会空间分化"特征.机制分析从"分化"产生的前提条件、诱发因素、冲突根源三方面入手,本质上可将其归结为社会空间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的"阶段性失衡".
-
-
谢俊贵
-
-
摘要:
万联时代是对当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形塑的特定时代的理想类型化称谓,是由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引致社会加速变迁的结果.在万联时代,不仅信联时代因绝对网络区隔造成的信息分化依然存在,而且将使信联时代的信息分化呈现某种强化的趋势,并形成一种因相对网络区隔造成的层累式信息分化.社会不仅存在能否上网的绝对网络区隔和信息鸿沟扩大问题,而且会出现一种能够上何种网络、能够享受何种网络服务,以及能否利用万联网创造财富、获得权力、赢得声誉,以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相对网络区隔和信息鸿沟深化问题.这两者将成为万联时代信息分化层累化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指标.在万联时代即将到来之时,不仅要通过拥抱万物互联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要关注信联时代的既有落伍者和万联时代的新落伍者,并为其提供共享发展的机会.
-
-
袁松;
陈锋
- 《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先富能人治村在当前强调发展的话语下成为一种趋势,它的确有利于村庄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品的供给.但是,富人自身并无意于承担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富人村干部们通过公共事务中"以私贴公"等经济手段建立威信的做法,一方面使村民得益,另一方面也排斥了普通阶层的参政.从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富人本能地以经营企业的方式来治理村庄,在他们强调执行效率的治理模式面前,普通村民的话语权极其微弱.在社会分化的背景下,公私矛盾与贫富对立在村庄日常互动中纠缠在了一起,对富人村干部的道德优越感心怀怨气的少数村民倾向于通过信访等形式进行非制度的政治参与,村庄的公共性呈现出萎缩的态势.1980 年代建立于均平化社会结构之上的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在社会分化的形势下做出适应性调整成为一个问题.
-
-
刘小峰
- 《第三届村落发展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基层权力的“悬浮”状态事实上为培育宗族文化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此时典型宗族农村地区的祖祠重建和维护向来是村庄社会的公共大事件.文章采用“过程——事件”的分析策略,通过对一个南方自然村落围绕祖祠重建事件中心而展开的田野访谈、文本观察,展示了村庄社会公共事件中人们的行动逻辑和社会分化及其背后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在重建祖祠复兴传统的村庄公共事件中,客观上促成了祖荫传统的市场转向.也就是说,当代乡村社会日趋功利性和理性化,“爱心有价”成为村庄公共事务中已经产生阶层分化的农人行动指南.它既包括明面上的爱心捐赠,也包含了隐性的假公济私以及以核心家庭为中心的利益考虑.“爱心有价”分析路径可以用来理解其它的村庄社会公共建设工程.
-
-
Paul Waley;
鲍尔·瓦利
- 《2018广州学与全球城市发展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采用区域比较的方法研究东亚城市,从东京的角度看待广州和其他中国城市.本文介绍了东京作为全球城市发展的近期历史.它概述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发生的连续的城市重组浪潮,认为这些浪潮造成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分化和社会空间隔离.将日本城市重组的机制与同一时期中国城市的转型机制相比较,因为日本和中国的城市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已经投射到更多的垂直结构中.本文试图通过与日本对应城市的比较来充实中国城市的研究.
-
-
王虎学
- 《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现代社会是社会的现代性存在样式,其鲜明的理论特质就在于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社会分化体现为社会领域分化和价值领域分化,它所指认的是社会各领域及其价值原则相互独立、获取各自合法性的历史进程,分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历史境遇;但是,当社会分化导致社会分裂、价值冲突的时候,价值危机的加剧凸显出社会整合与价值整合的重要性,整合必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诉求和价值指向。从哲学上反思并阐明现代社会的这一理论特质,对于准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与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
-
-
-
-
童星;
文军
- 《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
| 2000年
-
摘要:
本文认为为了保证政府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务之急就是要理顺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和中介机构在配置资源、理顺关系,处理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