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行动逻辑

行动逻辑

行动逻辑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6562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两岸教育政策学术研讨会、重庆市政治学会2012年年会暨“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农村研究青年论坛等;行动逻辑的相关文献由5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远、周章买、张成等。

行动逻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6 占比:2.6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562 占比:97.27%

总计:17026篇

行动逻辑—发文趋势图

行动逻辑

-研究学者

  • 王志远
  • 周章买
  • 张成
  • 贺雪峰
  • 征春秀
  • 谢启秦
  • 谢正富
  • 陶国根
  • 付小倩
  • 刘中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新文; 郝永强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发展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指向和战略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而有效治理的核心在于建构一核多元的治理共同体,新时代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来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行动逻辑层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遵循的是整合碎片化乡村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培育乡村社会自治能力的逻辑;在实践路径方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核心在于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引领、政治吸纳与嵌入动员相结合的组织建设,以及民主决策与执行监督相统一的行动统筹。通过凝聚治理共识、增强治理合力,从而在推动乡村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
    • 李翠敏; 徐生权
    • 摘要: [研究目的]以往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多将舆情演化的动因归根于社会问题,这种笼统的社会问题归因有将舆情演化机理“黑箱化”的嫌疑,也阻碍着研究者对其真正机理的追寻与理清,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舆情演化的过程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可能。[研究方法]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为网络舆情个案,以行动者网络为分析框架,识别出舆情中的多元行动者,并跟随这些行动者,揭示舆情的演化过程。[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演化是人与技术等多元异质行动者参与、行动的过程。网络舆情演化的内在机理则源于多元异质行动者行动逻辑的联结与冲突。网络舆情的治理可以从打破“行动者网络”的联结与化解行动逻辑之间的冲突入手。
    • 司林波; 王伟伟
    • 摘要: 绩效问责是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为了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必须找准绩效问责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生成的方向和关键着力点。绩效问责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行动逻辑是对协同治理绩效问责何以产生、沿着何种规律发展以及产生何种问责结果的规律性问题的解释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性、统一性、有序性和一致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本质逻辑特征,有效约束着治理实践中各级治理主体的自主性张力,二者之间的内在互动构成了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实践的行动逻辑。从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行动逻辑出发,可以有效解释绩效问责促进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内在机理,也为探索有效提升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的问责路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引。
    • 胡佳欣
    • 摘要: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教育组织,现代产业学院办学功能的实现需要学院治理加强理论借鉴,推进实践创新。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的“行动者-转译-网络”分析框架,为现代产业学院内部治理提供了新的向度。识别治理主体,分析异质行动者的联结互动,呈现网络治理的新向度,对于内部治理路径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利国
    • 摘要: 推进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是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综合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受主体自身利益偏好、认知惯性以及周遭环境变化等影响,民族互嵌内含的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以及个体行动逻辑对民族互嵌式社会的建设水平和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建设要对异质主体的内在行动逻辑进行充分的分析考察,并以共同体建设为轴心,建立有效的社会共生、情感联结、利益保障及协作共治的“耦合”机制。
    • 梁宇栋
    • 摘要: 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元治理者。情境合法性转换和治理中对权威的依赖决定了政治引领和参与社会治理是其引领社区治理的基本目标,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面对当前社区的异质性和陌生化,组织化策略是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选择。然而,社区居民委员会目前存在过度行政化倾向、社会力量参与的象征性倾向和社区治理的碎片化状态。文章提出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加强自身组织力建设、纵向结构性嵌入社区并与既有行政管理职能高度合一、横向勾连各种社会力量、在制度和价值层面进行整合等实践路径引领社区治理。
    • 王扬; 乐晶
    • 摘要: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完善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激活农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地方政府投入的注意力有限、农职院校教育教学方向偏差、农民传统小农意识制约、市场与社会的“缺席”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而对“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议题学理性讨论的不足则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发挥的理论困境。基于此,将“资本”理论引入并提出“技能资本”这一概念工具,讨论技能资本的具身化、表征化和集体化特征分别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维度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过程,认为技能资本是农村职业教育独特的价值禀赋。最后,从提升农民技能资本视角出发,提出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路径。
    • 孙菲; 朱志伟
    • 摘要: 社区微更新是在存量空间之上将居民需求与城市治理相融入的一种治理安排,其核心是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这就涉及多主体合作参与何以可能的议题。基于此,在成都市Y街道H街区的打造过程中,从记忆理论的视角来看在街区打造中充分展现了社区居民的情感安排与行动逻辑,以“情”“动”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多主体合作参与格局,要遵循空间逻辑、关系逻辑与文化逻辑。但为了社区微更新更好地聚力创新需要迈向情理一体化,要做好供需间的精准匹配,处理好基层参与与顶层设计、标准化布局与个性化展现之间的关系。
    • 刘志; 梁晨曦; 彭年强
    • 摘要: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总体上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决定作用。聚焦到基础教育领域,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将立德树人的工作融入区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工作主线,把握多元治理格局、弹性法治思维、行政行为转变三大行动逻辑,建立教育治理体系中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环节、治理结果四大要素的运作机制,推动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以及高质量育人成果的实现。
    • 许日华
    • 摘要: 当前国家正在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现状距离现代化治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高校其他治理模式相比,善治模式在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迈向现代化建设上更具优势和正义,也更符合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实践诉求。把善治模式带入高校继续教育治理领域,需要围绕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个核心议题厘清公共利益是谁的利益、公共利益该如何整合以及应怎样实现三个基本问题。在善治模式下,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应按照政府调控、学校主导、学员参与、专家导引、社会协同的逻辑展开行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