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铅
硫酸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2105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农业开发与装备、湖南有色金属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等;硫酸铅的相关文献由735位作者贡献,包括雷立旭、刘巍、法俊卿等。
硫酸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105篇
占比:99.67%
总计:52280篇
硫酸铅
-研究学者
- 雷立旭
- 刘巍
- 法俊卿
- 钱梦飞
- 钱顺荣
- 陈美霞
- 刘守廷
- 李世平
- 王殿龙
- 代少振
- 项晨
- 马蓓蓓
- 刘泽斌
- 张俊丰
- 曹靖
- 杨家宽
- 潘军青
- 韦国林
- 吴红波
- 周言庆
- 夏曼曼
- 奥野茂夫
- 孙艳芝
- 张涛
- 张盼月
- 方明学
- 曾光明
- 朱可可
- 李名扬
- 杨建广
- 松浦辰彦
- 牛承东
- 王东升
- 王成彦
- 蒋剑虹
- 蒋天成
- 赵磊
- 邢化岛
- 邢鹏
- 邰建
- 郎笑石
- 钱海
- 陈永强
- 陈飞
- 马保中
- 何京明
- 何静
- 吕佳乐
- 吴婷
- 喻文昊
-
-
刘佳辉;
郑荣风;
张书振(指导)
-
-
摘要:
本期点评专家朱朝义湖南省会同县第三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发明与创新》专家团专家。一、问题的提出松花蛋又称皮蛋或变蛋,是中国传统美食。剥壳后的松花蛋弹性十足,蛋白呈墨绿色且有松花,蛋黄呈青黑色。松花蛋的口感爽滑,风味独特,入口有少许涩味和咸味。传统松花蛋的制作工艺如下:取食盐、生石灰、草木灰,按1:3:3的比例分别称量,并加入少量硫酸铜和硫酸铅混匀,制得松花蛋粉。
-
-
彭俊;
魏杨金;
史美清;
吴佳蕙;
王庆伟;
林璋;
刘恢;
颜旭
-
-
摘要:
采用硫脲冻融循环法分离硫酸铅-黄钠铁矾共沉淀物中的铅。研究结果表明,在硫脲冻融循环过程中,共沉淀物中混杂的硫酸铅逐渐在黄钠铁矾表面聚集,同时通过冷冻浓缩作用促进硫酸铅与硫脲反应,形成硫脲铅(Pb-tu)新物相。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钠铁矾周围的硫酸铅不断转化为Pb-tu,直至反应完全。12次冻融循环后,黄钠铁矾和Pb-tu发生自发分层现象,即黄钠铁矾沉于底部,而Pb-tu浮在黄钠铁矾的上层,从而实现铅的分离。分离后黄钠铁矾沉淀的浸出毒性比分离前降低了73.7%。本研究表明,硫脲冻融循环法在分离硫酸铅-黄钠铁矾共沉淀物中的铅和铁矾渣中有价金属回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
姚颖;
张壮森;
王宾;
连启会;
李会东;
吴浪
-
-
摘要:
针对高硫、高钠的高放废液玻璃固化过程中Na_(2)SO_(4)极易分解和分相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加入适量Pb(NO_(3))_(2)溶液将Na_(2)SO_(4)转变成PbSO_(4),再利用熔融法制备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首次采用在钢铁材料中广泛应用的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PbSO_(4)在玻璃熔体中的溶解特性,并探究不同温度(800~1 150°C)下PbSO_(4)与硼硅酸盐玻璃混合熔制后的热稳定性以及玻璃体中的硫含量。结果表明:在硼硅酸盐玻璃中掺入6%(质量分数,以SO;计)PbSO_(4)的样品在800°C和900°C为均匀的玻璃陶瓷,其中800°C时主要含SiO_(2)及少量BaSO_(4)、PbSO_(4)晶体,900°C时SiO_(2)晶体减少,BaSO_(4)晶体增多,PbSO_(4)消失并出现CaMgSi_(2)O_(6)晶体;样品在1 000°C时玻璃表面开始出现由PbO、BaSO_(4)、LiNaSO_(4)晶体组成的白色分相,在1 000~1 100°C时圆形PbO晶体逐渐长大,BaSO_(4)晶体由块状变为条状;样品在800~1 000°C时玻璃体中的硫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硫含量迅速下降。
-
-
张秀;
戴东情;
严文勋;
查燕青;
许新春
-
-
摘要: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对一批进口铅精矿进行测试分析鉴别。利用XRF对该样品进行半定量分析得到其主要所含元素及含量,再用XRD对该样品所含物相进行测试分析,推断出该样品的属性。通过铅精矿物与该样品比较,完成对固体废物的识别,根据样品属性和申报资料所述的生产工艺,确定该样品为冶炼锌过程中的副产物,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
-
刘兵泽;
黄玉柱;
刘浩;
史玉姣;
刘宇倩;
周合理;
胡宇杰
-
-
摘要:
考察了PbSO_(4)-ZnO-C体系中各组分在Na_(2)CO_(3)熔盐中的反应行为,揭示了PbSO_(4)固硫还原炼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873~1 123 K的温度范围内,PbSO_(4)首先和Na_(2)CO_(3)反应生成PbO和Na_(2)SO_(4),PbO和Na_(2)SO_(4)再分别被还原成金属Pb和Na_(2)S;温度大于1 123 K时,Na_(2)S和ZnO反应生成ZnS和Na_(2)O,Na_(2)O再和CO反应生成Na_(2)CO_(3)。Na_(2)CO_(3)在PbSO_(4)-C-ZnO固硫还原熔炼体系中不仅是充当反应介质,改善反应体系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效果,同时也是主要反应物之一;ZnO在反应过程中不仅是固硫剂,同时也是Na_(2)CO_(3)熔盐的再生剂。
-
-
李新颖;
王伟;
谢锋;
潘志刚;
刘孝伟;
衡振平;
姬利红
-
-
摘要:
研究了利用酒石酸钠电解液对硫酸铅和废铅膏进行直接固相电解制备粗铅的工艺可行性。探索了阳极材质、电解液浓度、添加剂、电流密度、极距、电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电解过程电流效率和电解能耗的影响。采用双盐桥参比电极对电解过程阴阳极电位进行监测,确立了最优工艺条件。在酒石酸钠浓度1 mol/L、电流密度375 A/m^(2)、异极距15 mm、温度50°C条件下固相电解硫酸铅,电流效率可达96.7%,吨铅电解能耗为676 kWh,获得电解铅纯度为99.8%。在上述条件下,固相电解废铅膏,其电流效率为91.60%,吨铅能耗1068 kWh,铅纯度为98.74%,电解液可通过补充氢氧化钠实现循环再生利用。
-
-
-
-
摘要:
一项小研究表明,汽车铅酸电池不同于深循环或固定电池。汽车电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启动电流容量,并且对深度放电或浮充(也称为第3阶段充电循环)反应不佳。起动电池的极板结构使表面积最大化,并且电解液比重(SG)高于其他电池,以提供高启动电流。与固定电池一样,允许保持在深度放电状态的汽车电池会经历永久硫酸化,其中在放电期间产生的小硫酸铅晶体转化为稳定的晶体形式并沉积在负极板上。
-
-
马红周;
王丁丁;
王耀宁;
王碧侠
-
-
摘要: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锌浸出渣中铅进行了真空碳热还原挥发研究.结果表明,100 g锌浸出渣中加入18.5 g固定碳含量73%的兰炭粉,当起始真空度10 Pa、1000°C保温30 min时,渣中铅还原率达到98.93%.
-
-
-
-
摘要:
Pb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1 6%,储量比较丰富。在自然界中,Pb资源多以伴生矿形式存在,以Pb为主的矿床和单一Pb矿床的资源储量只占总储量的32.2%。主要含Pb矿石有方铅矿(PbS),白铅矿(PbCO3)和硫酸铅矿(PbSO4)。此外,少量Pb还存在于各种铀矿和钍矿中。中国Pb资源的总体特征是:贫矿多,富矿少;小型矿多,大型矿少;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复杂的矿多,简单的矿少;基础保证年限不高。
-
-
-
-
俞小花;
杨大锦;
谢刚;
李荣兴;
李永刚;
林艳
-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对富含硫酸铅的物料进行了碳酸化处理,通过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碳酸化试剂:碳酸氢铵+氨水。考察了转化剂用量、液固比、转化时间、转化温度等因素对硫酸铅转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3∶1。碳酸氢铵+氨水用量为理论量的1.2倍,转化时间为30 min,温度为室温时,硫酸铅的转化率最高可达~88%。并对转化过程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碳酸氢铵+氨水作为转化剂转化硫酸铅的过程完成的比较快,但是进行的并不是很彻底,其原因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碳酸铅固体包裹了硫酸铅物料,阻碍了律速步骤扩散的进行。
-
-
-
-
罗金凤;
陈文有;
丁英萍;
邱祖民;
刘娟
- 《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2005年无机盐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介绍了铋冶炼浸渣采用碳酸氢铵转化--硝酸浸出--硫酸沉铅--氢氧化钠反应合成三盐基硫酸铅的工艺原理;探讨了铋冶炼浸渣采用碳酸氢铵转化过程中,碳酸氢铵及醋酸加入量、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铅的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转化反应的最佳制备条件:NH4HCO3/Pb摩尔比为2.5:1,室温条件下反应时间2.5h,不加醋酸,液固比为3:1,颗粒粒径应大于160目。
-
-
-
钱春燕;
宋伟民
- 《2010第五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PM2.5中存在的几种不同铅化合物的不同毒性.rn 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细颗粒物染毒组、硫酸铅染毒组、氯化铅染毒组和氧化铅染毒组.其中各染毒组再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剂量组经气管滴注连续染毒3 d,最后一次染毒24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的测定;收集血液测定全血中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δ-ALAD)活性.rn 结果:三种铅化合物均可引起大鼠BALF中显著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和巨噬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较高剂量的铅化合物(67.5μg/kg和337.5 μg/kg)可引起BALF中LDH、AKP、ACP活力,TP、ALB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其中硫酸铅高剂量染毒引起的上述作用最为明显.三种铅化合物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大鼠全血中δ-ALA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染毒时,氧化铅的降低作用最为显著(P<0.01).rn 结论:气管滴注三种铅化合物可引起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与含相同剂量铅的PM2.5相比,三种铅化合物的作用较弱.三种铅化合物的呼吸道毒性不同,可能和不同铅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相伴阴离子以及在体内微环境中的转化方式不同有关.
-
-
刘成峰;
翁家宝;
郑雪琳;
孙萃玉
- 《20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以聚丙烯酸(PAA)为模板,在稀的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PbSO-PAA螺旋纳米链.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了这种螺旋纳米链的特征.纳米链链长可以达到几微米,链直径约为25nm.形成的螺旋圈的直径在70-80nm之间.螺距约为75nm,螺旋角约120°.PbSO纳米微粒包含在PAA长链内部,粒与粒之间的距离约为10nm.
-
-
刘成峰;
翁家宝;
郑雪琳;
孙萃玉
- 《20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以聚丙烯酸(PAA)为模板,在稀的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PbSO-PAA螺旋纳米链.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了这种螺旋纳米链的特征.纳米链链长可以达到几微米,链直径约为25nm.形成的螺旋圈的直径在70-80nm之间.螺距约为75nm,螺旋角约120°.PbSO纳米微粒包含在PAA长链内部,粒与粒之间的距离约为10nm.
-
-
刘成峰;
翁家宝;
郑雪琳;
孙萃玉
- 《20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以聚丙烯酸(PAA)为模板,在稀的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PbSO-PAA螺旋纳米链.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了这种螺旋纳米链的特征.纳米链链长可以达到几微米,链直径约为25nm.形成的螺旋圈的直径在70-80nm之间.螺距约为75nm,螺旋角约120°.PbSO纳米微粒包含在PAA长链内部,粒与粒之间的距离约为1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