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
熔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515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6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94661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会、第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2015金属溶剂萃取国际研讨会等;熔盐的相关文献由8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玉庭、马重芳、韩伟等。
熔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4661篇
占比:99.09%
总计:95534篇
熔盐
-研究学者
- 吴玉庭
- 马重芳
- 韩伟
- 曾智勇
- 邹杨
- 张密林
- 王兆文
- 石忠宁
- 刘斌
- 王建强
- 胡宪伟
- 李梅
- 高炳亮
- 官景栋
- 王伟
- 奚正稳
- 李晴暖
- 谢宏伟
- 汪的华
- 严睿
- 丁静
- 吴燕
- 尹华意
- 张鹏
- 朱福兴
- 王志伟
- 窦强
- 鹿院卫
- 李志军
- 殷建平
- 薛凌云
- 陈金根
- 丁路
- 刘平心
- 李有霞
- 焦树强
- 王旭
- 穆天柱
- 何辉
- 张雷
- 臧平伟
- 谢雷东
- 邓斌
- 张艳梅
- 王道红
- 孙登科
- 崔小敏
- 杜晓静
- 计建炳
- 张建元
-
-
李润达
-
-
摘要:
熔盐作为太阳能热发电的储热材料优势明显。随着太阳能热发电电站系统,尤其是塔式电站系统的优势越发显现,对于熔盐工作温度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现有电站中主要应用的是硝酸盐,然而硝酸盐的工作温度极限愈发不能满足集热器工作温度升高的需求。介绍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概念与三种现有形式,并通过对常用熔盐的分析,简要阐述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熔盐储能材料的筛选方法,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以及已实际应用的熔盐的论述与分析,可以认为塔式光热电站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且熔盐的优化仍然有很大空间。
-
-
孙宁波;
郎少庭;
司江菊
-
-
摘要:
采用旋转法对用于电沉积制备钨涂层的Na_(2)WO_(4)-WO_(3)熔盐体系的高温黏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熔盐体系温度对沉积物的形貌与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3~1223 K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熔盐黏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低于1113 K时,无法在石墨表面获得钨涂层。该熔盐体系电沉积制备表面致密均匀的纯钨涂层的适宜温度为1173~1198 K。
-
-
-
汪艳芳;
何飞;
张芳芳;
李刚;
邱仕麟;
王园英;
包生重;
李昌林
-
-
摘要:
基于步冷曲线法、CCVC法和观察法,研究了KF含量对电解质体系初晶温度、电导率、氧化铝溶解性能和阴极电解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晶温度随K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增加1%的KF,初晶温度降低1.83°C左右;电导率随过热度增加而增大,过热度每增加1°C,电导率平均增大0.009 S/cm;相同过热度下,KF每减小1%,电导率平均升高0.033 S/cm;相同过热度下,KF含量对氧化铝溶解速度的影响较小;阴极炭块的电解膨胀率随KF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本工作旨在研究KF含量对铝电解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为铝电解工业选择适宜的电解质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
-
郝婷婷;
王旭;
翟玉春;
常云龙
-
-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电解制备Al-Cu-Y合金的热、动力学条件,对AlF_(3)-(Li,Na)F-(Al_(2)O_(3)-Y_(2)O_(3))熔盐体系的密度、黏度及电导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阿基米德法、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和旋转法测定AlF_(3)-(Li,Na)F-(Al_(2)O_(3)-Y_(2)O_(3))熔盐体系在温度为900~1000°C范围内,n((Li,Na)F):n(AlF_(3))=2.5时的密度(ρ)、电导率(σ)、黏度(η)随温度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900~1000°C范围内,AlF_(3)-(Li,Na)F-(Al_(2)O_(3)-Y_(2)O_(3))体系中Al_(2)O_(3)和Y_(2)O_(3)的含量一定,密度—温度、黏度—温度和电导率—温度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在温度为950°C条件下,熔盐体系的密度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随Y_(2)O_(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电导率随Y_(2)O_(3)或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体系的黏度则随Y_(2)O_(3)或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
-
窦砚鹏;
汪沛霖;
李鹏;
杜开发;
汪的华
-
-
摘要:
理解高温熔体(熔盐、液态金属及合金)在碳材料表面的润湿行为对发展高温能源储存与转换、材料铸造与加工、电解冶金、熔盐制备碳等技术十分关键,而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系统评述还很罕见。本文首先结合实际应用,对常见典型碳材料/高温熔体固−液界面润湿性特点进行了梳理,评述比较了目前常用的三种高温接触角测定方法,随后重点对两类润湿机理进行了讨论:固−液界面非反应的物理润湿和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的反应润湿,以期深化和拓展对于高温熔体在碳表面润湿性的认识,为相关应用提供有关界面润湿的指导。
-
-
马海宽;
屈薛勇;
李培力;
隋健;
刘慧超;
寇永乐
-
-
摘要:
介绍了线材在线盐浴的优点,提出了其核心部分大型熔盐二次换热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说明。对大型熔盐二次换热冷却系统设备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某厂多年运行证明该技术和装备稳定可靠,发展潜力巨大。
-
-
魏子敬
-
-
摘要:
熔盐具有较高的使用温度、高热稳定性、高比热容、高对流传热系数、低黏度、低饱和蒸汽压等优势,是优良的传热储能介质,已在光热发电领域广泛应用,这也为熔盐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对熔盐储热技术在参与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利用谷电加热熔盐蓄热工业供汽或供暖等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
-
-
刘家良;
韩兵强;
张锦化;
陈俊峰
-
-
摘要:
以二氧化钛(TiO_(2))、硅粉(Si)和偏硼酸钠(NaBO_(2)·4H_(2)O)为原料,采用熔盐辅助硅热还原法制备出超高温陶瓷二硼化钛粉体(TiB_(2));讨论合成温度和添加熔盐硅酸钠(Na_(2)SiO_(3))对反应进程的影响,研究热水水洗法对副产物二氧化硅(SiO_(2))去除的效果,并表征目标产物TiB_(2)粉体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为1100°C、保温时间为4 h时,可以得到结晶程度高的TiB_(2)单晶晶粒;TiB_(2)粒径约为400 nm,有少部分粒径可达到1μm;在反应体系中加入Na_(2)SiO_(3)可降低体系液相的黏度,有利于对SiO_(2)的吸收;通过调整硅酸钠的模数,可以在常压下通过热水水洗法去除副产物,避免酸洗法对环境的污染。
-
-
伍昕宇;
刘飞飞;
李嘉豪;
陈鑫宇;
陈淑梅
-
-
摘要:
结合氧化钕传质机制及其溶解动力学规律,提出一种针对氧化钕溶解过程的求解策略,以预测氧化钕在复杂流场条件下溶解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并对影响氧化钕溶解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工业实际中的脉冲加料和连续加料方式对比研究两种给料方式下氧化钕溶解过程的特征。仿真结果表明,与连续加料方式相比,采用脉冲加料方式时氧化钕在电解槽内达到均匀分布的时间更快。最后,将单颗粒氧化钕在静流场条件下的溶解时间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除仅一组数据的最大误差在10%左右外,其他数据的误差均在5%以内。
-
-
-
-
-
-
粘洪强;
徐权;
蒋丹宇
-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冶炼传感器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及技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熔盐冶炼技术在诸多金属制备中得到了重视.随着熔盐反应堆等科技的发展,对熔盐的成分、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氧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熔盐中氧含量对熔盐相关工艺等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测定熔盐中氧含量的方法还研究得较少.文章制备了简易的熔盐测氧探头,并在CaCl2和CaCl2-CaO熔盐中进行了氧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锆测氧探头能够用于熔盐中氧含量的测定,但其测定精度和重复性仍需要改进和完善.
-
-
-
王淑兰;
陈晓云
- 《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利用光伏太阳能电池是解决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生大量CO2温室气体、危害环境的唯一途径。传统上采用西门子法制备太阳能级Si。由于西门子法存在着工艺复杂、副产物多、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本文以冶金级Si为原料,研究si的熔盐电解精炼过程,旨在开发新的太阳能级Si的生产工艺。分别以石磨、Si和Si-Cu(31mol%)合金为阳极,测量了81CaCl2-10NaCl-9CaO(in mol%)和81CaCl2-8.0NaCl-8.5CaO-2.5Si(in mol%)两种熔盐在Mo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以液态Cu-Si合金为阳极、Mo丝为阴极,81CaCl2-8.0NaCl-8.5CaO-2.5Si(in mol%)熔盐为电解质,在-0.2~-0.3V电压下进行了电解精炼实验,获得了多晶Si。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和表征了Si的形貌和组成。
-
-
谢宏伟;
王锦霞;
郎晓川;
朱毅;
翟玉春
- 《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以非晶态的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FFC法在CaCl2-NaCl熔盐中直接电解制备高纯硅。对二氧化硅阴极片的烧结温度对阴极片形貌、结构和电解进行研究。发现与1200°C烧结制备的阴极片相比,1100°C烧结制备的阴极片多孔且分布均匀,晶体结构仍为非晶态,电解速率明显快。
-
-
杨洋;
付海英;
耿俊霞;
王子豪;
窦强;
李晴暖
- 《第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熔盐的真空蒸馏方法是利用载体盐与裂变产物、腐蚀产物之间的挥发性差异,来实现载体熔盐的回收和杂质的去除.本研究使用自行研制的密闭式真空蒸馏装置蒸馏处理FLiNaK盐、FKZr盐等,研究了不同蒸馏条件下腔体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以及对蒸馏收集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通过密闭腔体内气压变化监控蒸馏进程的可行性,并且使用此装置处理了含有稀土等裂变产物的FLiNaK盐、FKZr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蒸馏条件的优化可以使蒸馏收集率>99%wt,密闭腔体内的蒸馏进程可以通过腔体气压变化判断,经过密闭蒸馏,载体氟盐的稀土去污系数可达102,且去污效果随着蒸发比例增加而减弱。由于密闭蒸馏装置结构简单、回收率高而且无尾气排放,改进后可能更适合于蒸馏放射性熔盐,因此本工作为将来处理TMSR的放射性燃料盐提供了可行性研究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