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0年内共计53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数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55篇;相关期刊347种,包括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物理教学、地震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首届临近空间飞行器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等;临界状态的相关文献由1004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文、陆彩鸣、刘洪光等。
临界状态
-研究学者
- 许文
- 陆彩鸣
- 刘洪光
- 李刚
- 段振华
- 陈明伟
- 侯成敏
- 冯桂春
- 周星辰
- 姚令侃
- 姚仰平
- 姚芳
- 孙东玲
- 孟国杰
- 封伟建
- 徐栋华
- 曹宗权
- 曹平
- 曾强
- 李仕雄
- 李江腾
- 李鸿彬
- 杨雪强
- 林本荣
- 林杭
- 林高平
- 梅蕾
- 樊杰
- 王军
- 罗灼礼
- 胡千庭
- 胡家康
- 苗法田
- 赵奎
- 车景顺
- 邓兴无
- 邵传平
- 邵海
- 阿西
- 陈学锋
- 陈荣华
- 顾兆林
- 高义刚
- 高卫宏
- 黄龙
- A. Lashkari
- Abe Y
- BakP
- BaureE
- CHEN YuMin
-
-
闫宝伟;
肖涵;
霍磊;
杨文发;
张俊;
许银山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2020年
-
摘要:
由旱至灾的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态,为辨识干旱致灾临界态,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干旱致灾临界态的辨识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反映干旱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极值特征的多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剔除指标间相关性引起的冗余信息,再进一步结合当地的历史旱灾记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原理寻求最优分类平面,对潜在的干旱样本是否致灾进行分类,由此确定的分类平面就是干旱致灾临界面。该临界面可以直观地揭示干旱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便于在干旱预警中推广应用。以汉江石泉以上流域为例,按照一定原则共选取107个潜在干旱样本,并结合历史旱灾记录,采用上述方法对潜在干旱样本中的致灾样本进行了辨识,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准确率分别达到88.6%和78.6%,识别精度较高。
-
-
邱旭
- 《数学通讯》
| 2020年
-
摘要:
笔者在文[1]中指出,在利用导数解决关于函数零点(或方程实根)的个数问题以及不等式的证明或求参数范围问题时,可以把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作为临界状态来寻求题目的答案或解题思路.进而把未知结果的求解问题转化成已知结果的证明问题.同时指岀,此类问题在历届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恰巧在2020年全国高考数学I卷理科试题第21题第(2)小问中再现此类问题.本文以此题为例,在文[1]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曲线切线的寻求方法以及如何发挥切点的功效.
-
-
-
-
-
方火浪;
王文杰;
施可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针对工程中存在大量的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使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对土体和结构物的受力变形及其相互作用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利用塑性滑移理论,将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宏观变形分解为一个宏观法向变形和剪切面内一系列不同方向分布的相互独立虚拟微观剪切变形;通过虚功原理,在粒状土的状态相关和边界面弹塑性理论框架内建立一个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多重剪切边界面模型.每个微观剪切变形包含一个微观剪应力-应变关系和一个微观应力-剪胀关系.引入一个与接触面土体密度和法向应力相关的状态参数,用以描述不同状态下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对不同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在二维或三维应力条件下的单调和循环剪切试验进行模拟计算,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非线性力学行为.
-
-
-
王秋玲;
甘泉峰;
朱月强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浮筒式防风单点系泊系统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对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建模,符合实际需要的条件下给出系统各个组件的参数.对系泊系统中各个组件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平衡和力矩的平衡原理,建立描述各个组件的倾角关系的物理模型.然后采用MATLAB仿真技术,在合理范围内微调浮标的吃水深度,模拟计算浮标游动区域和钢桶倾斜角以及锚链形状,对比分析各因子对系泊系统优化设计的影响,从而对给定海域的实际情况、优化系泊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
-
-
-
SUN Xiang;
孙翔;
GUO Xiao-xia;
郭晓霞;
SHAO Long-tan;
邵龙潭
- 《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相对于其他临界状态模型,基于热力学的临界状态(TCS)模型不需要引入塑性势假设,能够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通过对TCS的修正,使其能够模拟初始K0固结的影响,利用了返回映射算法进行了TCS模型的ABAQUS本构二次开发,通过与ABAQUS内嵌的修正剑桥模型(MCC)计算结果的对比,证实了该程序的可靠性.对模型中的2个控制屈服面形状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它们对应力-应变关系与剪胀关系的影响,修改TCS模型参数可以实现非椭圆的屈服面,进而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不同的参数对于屈服面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同时还比较了采用考虑K0固结及旋转硬化的TCS模型与不考虑K0固结及旋转硬化的MCC模型所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剪胀关系的差异.对于真实土体,K0固结及旋转硬化是土体的基本力学特性.最后证明了TCS模型较MCC模型(模型中没有考虑旋转硬化与K0固结对硬化规律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模拟该特性,所以更加有效.
-
-
ZHANG Deng-fei;
张登飞;
CHEN Cun-li;
陈存礼;
LI Wen-wen;
李文文;
YU Dian-bo;
于佃博
- 《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用双室非饱和土三轴仪,对Q3原状黄土进行一系列控制吸力的各向均等压缩及同时控制吸力和净围压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吸力,净围压及应力路径对非饱和原状黄土临界状态及水量变化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各向均等压缩及三轴剪切应力条件下水土体积比与净平均应力关系的表达式、偏应力与净平均应力临界状态关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非饱和原状黄土水量变化的影响显著,随着净平均应力增大,等向压缩应力条件下处于排水状态,剪切应力条件下视吸力及净围压的大小可能处于吸水或排水状态,不同试验条件下水土体积比与净平均应力或其增量之间对数关系呈二段直线.吸力对偏应力与净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的影响皆随着净围压增大而减小,不同吸力(大于0)下水土体积比与净平均应力的对数关系临界状态线皆近似为平行直线.
-
-
陶永清;
石洋;
赵辉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首先比较二氧化碳流体在液态、超临界状态以及跨临界状态下对生姜中姜油树脂的提取效率,之后对跨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并对所得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7MPa、20℃液体状态下对生姜中姜油树脂的溶解能力与20MPa、40℃超临界状态时的溶解力相当,出率几乎相同,且提取的姜油树脂的杂质少、品质更好.随着萃取压力超过25MPa以后,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才随着压力的升高骤然提升.通过改变二氧化碳布液及压力、温度等条件,使得二氧化碳在一个萃取分离周期内两次跨过临界点,在保证姜油树脂出率的情况下,因避免了相变时气化潜热的发生而大大节省了能耗,经多次重复试验证实跨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稳定可行,是一种全新的萃取工艺。
-
-
唐鸣放;
杨真静
- 《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根据现有实验,分析了屋顶绿化在被动式室内热环境状态下的热流特点.采用屋顶绿化实验方法,证明了屋顶绿化在室内人体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内存在着不向室内传热的临界状态.通过屋顶内表面热流与室内外温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屋顶绿化传热临界状态的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气温.
-
-
杨立明;
马亮
-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前震或广义前震对于强震的短临乃至临震预测至关重要,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就是利用前震序列进行成功预测的典型例子.近年来的玉树7.1级、于田7.3级等地震均具有明显的前震活动,因此,判断一次显著地震事件或地震序列是否具有前震属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依据有关岩体爆破损伤前后的声波测试实验结果,初步研究认为,强震前中等震级地震频谱偏移可能与强震前震源区或主震相关区域应力场增强接近临界状态时,破裂的亚稳态扩展或区域介质破碎损伤、裂隙扩展、成核等过程有关。
-
-
-
刘红;
岳连捷;
徐骁
- 《首届临近空间飞行器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以高超声速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方法对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自起动流态进行分析,发现再起动流态中存在临界状态,分离区能否消失是进气道能否自起动的关键.独立分析边界层厚度和激波强度对进气道自起动极限的影响及作用规律,同时发现非定常效应有利于提高进气道自起动极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