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矫直

矫直

矫直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7620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7151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包钢科技、河北冶金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北京金属学会第六届冶金年会、2010’中国铜加工技术与应用论坛、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等;矫直的相关文献由1224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西韩、李文喜、刘磊等。

矫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5.91%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7151 占比:93.85%

总计:7620篇

矫直—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甘悦
    • 摘要: 本文将总体介绍空调用高效换热管矫直、锯切、倒角、吹扫一体成型系统的集成、设计。分别从如何实现单支自动上下料、物料的定尺锯切、倒角及各个加工动作间的物料周转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从而实现高效换热管的一体成型全自动化加工。整个一体成型系统的运用,很好的将员工从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锯切精度可达±0.5 mm,有效避免了手工加工质量不可控问题,进而提升空调质量稳定性。
    • 段勋兴; 谭正生; 刘志芳
    • 摘要: 板材压下量是矫直工艺中至关重要的参数,本文借助现有研究矫直模型和求解方法,分析11辊矫直机压下量与板材初始参数的内在关系,旨在将其用于在线矫直工艺设定。研究结果表明:压下量与厚度呈现非线性关系、与屈服极限呈现线性关系、与弹性模量呈现不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无论板材来料参数如何变化,只要其弹性极限曲率不变,就可以设置相同的压下量;板材的合理压下量可以通过压下量与弹性极限曲率的关系曲线快速差值得到,从而应用于在线矫直工艺设定。
    • 刘佳朋; 杜涵秋; 李英奇; 任屹; 金纪勇; 刘丰收
    • 摘要: 基于矫直、回火和在线热处理3种典型钢轨生产工艺,采用不同工艺组合工业试制5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微观组织;采用布氏硬度、单轴拉伸、锯切应变片法、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速度测试等试验,研究典型生产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矫直使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自12.44%降至10.6%,有利于促进亚稳态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回火稳定残余奥氏体,提升冲击韧性20%以上;在线热处理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提高屈服强度19%以上,尤其能提高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对轨底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据此,为了综合提升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在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提升加工硬化能力和塑性。
    • 王新社; 曾海霞; 卢明霞; 李冰; 王伟; 张丽娜
    • 摘要: 以材料力学和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工业生产中不同钢种、状态和试验条件下的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结果得出,在钢的矫直变形范围内,弯曲载荷-位移曲线中第二阶段可简化为线性关系,钢的矫直定理为f_(r)=K·(f-f_(m)),推导出的矫直定理在特钢工业实际应用中,准确地表达了钢弯曲后产生的残余弯曲挠度与总弯曲挠度之间的关系,使得矫直操作变得简单、直观、可控,提高了矫直质量和效率,尤其使压力矫直的效率提高30-80倍。该矫直定理填补了在矫直领域中之前没有直接计算弯曲后残余弯曲变形量公式的空白,丰富了现有矫直理论,对推动矫直技术的发展、矫直设备的设计与机械制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张秀山
    • 摘要: 通过对履带钢冷却变形与矫直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履带钢冷却变形机理,找出履带钢板型变形的原因,并制定可行的措施,对履带钢矫直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履带钢的矫直质量,提高成材率,满足客户需求。
    • 陆向辉; 郭贺松; 杜兴明; 陈松亮; 张君威; 邵靖斌
    • 摘要: 楔形板因其特有的楔度特征造成在矫直过程出现矫直独有的变截面尺寸矫直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板带矫直模型进行工艺制定与质量管控,只能通过人工经验对矫直阶段进行管控,造成人工干预下无法保证楔形板质量长期稳定。本文以楔形板矫直为研究对象,以通过对楔形板矫直过程压下量及矫直力模型的计算,来解决因楔形板变截面厚度矫直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问题,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进行仿真模拟。通过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能够精确地获取工艺数据及矫直过程矫件的变化趋势。用线性递减方案矫直楔形板时,理论压下量与理想压下量之比接近1,满足递减规律压下要求。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与仿真模型的一致性,为后续优化矫直工艺提供了研究基础。
    • 白国君; 杨吉春; 梁文京; 乌云达来
    • 摘要: 残余应力是由钢轨生产过程中的预弯和矫直过程中的环境决定的,钢轨轨底不合理的残余应力可导致早期破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为解决包钢U76CrRE稀土高强钢轨残余应力控制难点问题,结合钢轨生产实践,优化改进钢轨预弯、矫直工艺,达到降低轨底残余应力效果。
    • 韩志杰; 李钧正; 张军
    • 摘要: 钢轨轨底残余应力是影响钢轨行车安全一项重要指标。矫直工序是轨底残余应力增加的主要环节。文章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保证钢轨热处理后轨形良好,矫直可以采用较小压下量,减小不均匀变形。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量的方式,通过建立矫直模型,分析矫直工艺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明确影响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并在现场实际测量验证。结合模拟和实测结果,制定优化矫直压下规程,使钢轨轨底残余应力明显降低。
    • 袁希金; 许用会
    • 摘要: 针对重载汽车用传动半轴成品在矫直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数显洛氏硬度计等,对42CrMo半轴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半轴化学成分符合42CrMo钢的标准要求,半轴横截面硬度分布不均匀,表面淬硬层显微组织为淬火组织。成品半轴表面淬硬层显微组织为马氏体,相变时发生体积膨胀,产生不均匀应变,导致晶界处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削弱晶界间结合力甚至出现微裂缝,是造成半轴矫直时在外力作用下沿晶断裂的主要原因。
    • 万文华; 许加陆; 徐旋旋; 戴林荣; 杜佳美
    • 摘要: GCr15钢Φ50 mm规格热轧圆钢在应力断料时产生脆断。采用宏观及微观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GCr15圆钢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Cr15热轧圆钢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圆钢心部区域存在封闭的厚片网状碳化物和矫直处理时矫正力过大,致使圆心部区域晶界处萌生沿网状碳化物的微裂纹,而圆钢内部较大轴向内应力进一步促进了圆钢的脆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