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回火

回火

回火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518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3751篇;相关期刊513种,包括宽厚板、特殊钢、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一届学术会议、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等;回火的相关文献由894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成伟、罗光华、夏建明等。

回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4 占比:26.31%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1.33%

专利文献>

论文:3751 占比:72.36%

总计:5184篇

回火—发文趋势图

回火

-研究学者

  • 朱成伟
  • 罗光华
  • 夏建明
  • 徐一铭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跃虎
  • 杨刚
  • 陆海
  • 周黄山
  • 张文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宋欣; 李伟; 邴纯; 于涛; 毕建伟
    • 摘要: 通过严格控制轧制参数对S460G1钢进行热轧,得到厚度150 mm的特厚板,然后进行870~960°C淬火和550~660°C回火处理,研究了钢板的组织演变和强钢化机制。结果表明:热轧钢板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依次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淬火后,表面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1/4板厚处以粒状贝氏体为主,1/2板厚处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其中900,930°C淬火后1/4板厚处原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晶粒尺寸分布集中,范围分别为4.12~31.88,5.02~32.69μm;热轧钢板经930°C淬火与600~630°C回火后,其表面组织为回火索氏体,1/4板厚处及1/2板厚处的组织与淬火态类似,但板条铁素体等轴化及铁素体粗化趋势增加,此时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屈强比不高于0.85;马氏体/奥氏体(M/A)岛的分解、析出物的大量析出、位错消失及板条铁素体等轴化等是其具备良好强韧性的主要原因。
    • 王景琨; 黄海; 樊湘芳; 王浩
    • 摘要: 对Cr-Mo-V钢进行回火工艺试验,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Cr-Mo-V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回火工艺直接影响微观组织中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大小、形状、分布及马氏体形态。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再减小,冲击功先增加、然后减少,在回火温时间120 min时,强度与韧性达到最佳匹配;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试验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功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再增加,在回火温度为665°C时,强度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试验钢的要求,得出回火温度665°C+回火时间120 min为最佳回火工艺。
    • 曾晓波; 李强; 杜坤桥; 符鹏飞
    • 摘要: 介绍侧烧一段转化炉烧嘴的基本操作与日常维护,总结了预混烧嘴的点火和灭火关键点、开车不同阶段和正常生产时的烧嘴维护工作、烧嘴常见的故障及处理方式等,实现了烧嘴的质量把控以及一段转化炉的节能降耗和安稳运行。
    • 李冠楠; 商志强; 李红俊
    • 摘要: 通过金属摆锤冲击和显微硬度试验,采用OM、SEM、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700L汽车大梁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粒状贝氏体(GB)组织有所减少,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BF)数量逐渐变多,板条宽度增加,铁素体基体及边界上的白色析出物数量增多;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块状铁素体有所长大,马奥岛组织和残余奥氏体分解现象明显,且出现了数量较少的等轴状铁素体,回火析出物数量增多,回火温度超过600°C后粒子出现粗化长大现象。低温冲击功在不同淬火与回火条件下均表现为上下波动的状态,这主要与第二相粒子及基体组织规律性的变化有关;试验钢在经600°C回火后具有最佳低温冲击韧性,其主要原因是钢基体中存在数量较多的具有高密度位错的贝氏体铁素体(BF)与尺寸合适、分布均匀的第二相纳米粒子。
    • 吕光普; 刘潇; 张志浩; 李圣男; 杨文涛; 郑洪涛
    • 摘要: 在加速碳达峰、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氢作为一种多用途的能源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碳中和能力优秀的先进燃气轮机在能源、电力行业中发挥着保障能源安全和平衡电力瞬时供需的作用,使用氢等碳中性燃料的燃气轮机有着广阔前景和需求。回顾了氢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氢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了解决回火和NO_(x)排放的思路及方法。针对突出的燃烧不稳定问题,总结了氢燃烧室不稳定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对未来氢燃气轮机燃烧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 邓名洋
    • 摘要: 以热作模具钢的代表——H13热作模具钢的使用条件作为热处理工艺设定参数的主要考虑对象,采用合金化的角度简述合金元素在工件当中的作用,并分析现阶段H13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过程中正火、球化退火、淬火、回火等工艺,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并完善了传统的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 张尚毅; 沈征杰; 庞德禹
    • 摘要: 文中根据Andrews经验公式算出X80钢的AC1为713~740°C,AC3为830~870°C;设定试验淬火温度为930°C,研究不同的回火温度及冷却方式对金相、拉伸和低温冲击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提高到650°C,组织转变成回火索氏体和贝氏体,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降低,但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功都获得提升,综合力学性能增强。特别是650°C水冷回火,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因此,930°C淬火+650°C回火+水冷的热处理做为X80无缝钢管的热处理生产工艺,可以满足高压管线输送钢管的使用要求。
    • 刘佳朋; 杜涵秋; 李英奇; 任屹; 金纪勇; 刘丰收
    • 摘要: 基于矫直、回火和在线热处理3种典型钢轨生产工艺,采用不同工艺组合工业试制5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微观组织;采用布氏硬度、单轴拉伸、锯切应变片法、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速度测试等试验,研究典型生产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矫直使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自12.44%降至10.6%,有利于促进亚稳态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回火稳定残余奥氏体,提升冲击韧性20%以上;在线热处理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提高屈服强度19%以上,尤其能提高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对轨底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据此,为了综合提升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在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提升加工硬化能力和塑性。
    • 白云峰; 孙明君; 杨成; 张磊; 薛军; 李松柏
    • 摘要: 通过分析30CrMnSiA钢带状组织产生原因,并采用不同冶炼和热处理方式对其带状组织进行控制。结果表明,电渣方式冶炼坯料可有效减轻带状组织;高温正火可减轻带状组织但导致钢板硬度过高,正火后高温回火可在带状组织不恶化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钢板交货硬度。
    • 赵导文; 唐杰; 邓盛贤; 杨梨容; 刘畅
    • 摘要: 烧结Nd-Fe-B磁体的磁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构与其制备工艺尤其是烧结回火工艺密切相关。为此,制备了超高矫顽力的Nd-Fe-B烧结磁体,分析了回火工艺对其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Nd-Fe-B磁体的主相晶粒尺寸及形状主要由烧结工艺决定,高低温两级回火工艺会改善磁体晶界富Nd相分布,使其更均匀和连续分布在主相晶粒周围,有助于提高磁体的矫顽力。对于IVU16真空波荡器用高矫顽力烧结Nd-Fe-B磁体,经高低温两级回火后磁体Hcj提高了9.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