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不良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00485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医药与保健、内蒙古中医药、中国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13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3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由40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韬、张誉华、杨婕等。

皮肤不良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0485 占比:99.93%

总计:200634篇

皮肤不良反应—发文趋势图

皮肤不良反应

-研究学者

  • 孙韬
  • 张誉华
  • 杨婕
  • 覃斌芳
  • 付美兰
  • 冉小柯
  • 崔慧娟
  • 张传雷
  • 彭艳梅
  • 徐欣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佳
    • 摘要: 目的对2020年潍坊市各医院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特点和规律做统计分析,为乙酰谷酰胺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提供相关参考。方法使用Excel统计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潍坊市各医院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使用情况,收集135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具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转归情况。使用问卷调查及查阅病案信息的方法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皮肤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给药部位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并详细记录其临床表现。结果潍坊市2020年各医院共收录135例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其中男74例,占比54.81%,女61例,占比45.19%。30岁以下患者16名,占比11.85%,30~50岁患者33例,占比24.44%,50~70岁患者45例,占比33.33%,70岁以上患者41例,占比30.37%。皮肤不良反应87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2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6例、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3例、给药部位不良反应24例,其中48例同时出现皮肤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9例同时出现皮肤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0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35例不良反应患者,其中132例患者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占比97.77%,3例状况不详,占比2.22%。结论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不良反应以皮肤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为主,建议临床重视。
    • 王瑞航; 刘晓波; 廖思; 华鹏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黑色素瘤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Stata 15.1软件计算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Rev Man 5.3软件评估所有等级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26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黑色素瘤致所有等级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皮疹22%[95%CI(0.19,0.26)]、瘙痒10%[95%CI(0.08,0.11)]、角化过度7%[95%CI(0.04,0.10)]、脱发5%[95%CI(0.04,0.07)]、皮肤乳头状瘤1%[95%CI(0.01,0.03)]、痤疮样皮炎10%[95%CI(0.06,0.14)]、皮肤鳞状细胞癌2%[95%CI(0.00,0.04)]、干性皮肤10%[95%CI(0.08,0.12)]和红斑11%[95%CI(0.09,0.13)];与单用BRAF抑制剂相比,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降低了瘙痒、角化过度、脱发、皮肤乳头状瘤、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P<0.05)。结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黑色素瘤患者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为皮疹;与单用BRAF抑制剂相比,联合用药显著降低了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 蒋玥; 胡志伟; 李金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养肤润肠汤治疗晚期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三科收治的122例晚期肺腺癌合并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养肤润肠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分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患处皮肤油脂含量及表皮含水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C型趋化因子27(CCL27)、CCL17浓度和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痤疮、皮疹、瘙痒、皮肤干燥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痤疮、皮疹、瘙痒、皮肤干燥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2±0.14)分vs(1.19±0.17)分,(0.99±0.15)分vs(1.11±0.18)分,(1.01±0.12)分vs(1.20±0.16)分,(1.00±0.14)分vs(1.5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皮疹、皮肤干燥、皮肤瘙痒、指甲改变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表皮含水量均高于治疗前[(26.88±4.71)%vs(15.62±2.35)%,(30.37±4.23)%vs(15.38±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表皮含水量高于对照组[(30.37±4.23)%vs(26.88±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CL27、CC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1.61±0.31)pg/mL vs(2.45±0.42)pg/mL,(3.19±0.61)pg/mL vs(3.57±0.66)pg/mL;(1.39±0.25)pg/mL vs(2.49±0.43)pg/mL,(2.87±0.54)pg/mL vs(3.68±0.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CL27、CC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9±0.25)pg/mL vs(1.61±0.31)pg/mL,(2.87±0.54)pg/mL vs(3.19±0.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肤润肠汤治疗晚期肺腺癌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可减轻抗癌药物毒性,促进皮肤屏障恢复,改善血清因子含量,且安全性良好。
    • 刘光娣
    • 摘要: 目的探讨末梢血糖采样轮换定位图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糖监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11月该院收治的需行末梢血糖监测的血糖控制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末梢血糖采样轮换定位图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随机选择手指末梢血糖采样部位的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末梢血糖采样轮换定位图可有效降低ICU患者末梢血糖监测过程中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
    • 邵文博; 李韬芝; 于然; 孙适然; 袁淳晟; 程志强
    • 摘要: 手足综合征(hand-food syndrome,HFS)是一种由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部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颜色暗沉、水泡、皮肤开裂、脱皮、肿胀等,严重者甚至指甲脱落。目前HFS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COX炎症受体、卡培他滨药物累积、酶和转运体代谢有关。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而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发生严重HFS的患者只能予以减药、停药,极大影响了患者治疗进展。
    • 刘淑娟; 陈秀兰; 苏乌云; 曹冉华; 都兰; 李超; 白俊文; 张瑞; 栗东海; 宋菲; 张璐; 王薇
    •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发生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化疗治疗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双靶联合化疗治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5例患者双靶联合化疗治疗后,发生较明确皮肤不良反应的共11例。其中,光敏性皮炎3例、湿疹样皮炎6例、带状疱疹2例。结论双靶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时可能并发不同类型皮肤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后可继续行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发挥药物的最大抗肿瘤效应。
    • 马永红; 敬洁; 周敏; 刘宇
    • 摘要: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手段,在肿瘤治疗的无进展期和生存期有显著的疗效。然而,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导致了不同于化疗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需要采用不同的护理路径。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报告和临床指南将PD-1/PD-L1抑制剂相关性皮肤免疫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归纳为共同性护理对策、专科性护理对策以及必要性护理对策共3类,为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 乐艳丽; 余颖婕; 彭巧妮; 张欢韵
    •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治疗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根据肿瘤中检测到的特异分子研发出了靶向性治疗药物,其较传统化疗药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好、副反应减少。但随着肿瘤靶向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患者对生活质量期望的不断提高,这些新型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皮肤不良反应事件较为常见,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 杨荷; 陈晓琦; 张传雷; 冉小柯; 陈欣菊
    •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其相关免疫不良反应也逐步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皮肤不良反应是其中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文报道1例晚期贲门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时发生重度苔藓样皮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基本痊愈的病例。
    • 摘要: 1月25日,国家药监局于官网发布关于修订吉非替尼片说明书的公告(2021年第17号)。【不良反应】增加上市后经验:吉非替尼片上市后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来自于无法确定样本量的自发报告,难以准确估计其发生频率。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皮肤不良反应是吉非替尼片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多表现为轻到中度的皮疹、干燥、瘙痒等。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已收到掌跖红肿综合征(手足综合征、手足皮肤反应)报告,表现为手掌和足底感觉异常、红斑、脱屑、水疱、出血、皲裂、水肿或角化过度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