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4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3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790篇;相关期刊607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等;苯巴比妥的相关文献由318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自良、张海棠、王文志等。

苯巴比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3 占比:64.79%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2.25%

专利文献>

论文:790 占比:32.96%

总计:2397篇

苯巴比妥—发文趋势图

苯巴比妥

-研究学者

  • 王自良
  • 张海棠
  • 王文志
  • 何勇
  • 张改平
  • 陈惠金
  • 伍国锋
  • 刘彬
  • 吴宗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媛媛
    • 摘要: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苯巴比妥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治疗的103例惊厥性癫痫患儿,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1)、治疗组(n=52)。常规组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后对比两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TESS)、血清相关指标[血清甘丙肽(GA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23%高于常规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0周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9.62%低于常规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地西泮、苯巴比妥联合应用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神经网络,减轻癫痫持续时间,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 杨帆
    • 摘要: 目的分析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小儿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惊厥发作控制时间、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惊厥发作控制时间(8.26±1.28)h、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时间(2.79±0.24)d、住院时间(6.29±1.02)d短于对照组的(10.12±2.21)h、(3.25±1.18)d、(8.15±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与地西泮对于小儿惊厥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清学指标,缩短治疗的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 张海丽; 王廷智; 韩艳
    • 摘要: 目的探究苯巴比妥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研究组给予苯巴比妥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CRP、CK-MB、α-GST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3^(+)、CD4^(+)/CD8^(+))。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CRP、CK-MB、α-G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gA、IgM、IgG水平及CD3^(+)、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可提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疾病康复有显著效果。
    • 宫明; 曾佳; 崔馨予
    • 摘要: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水平及退黄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抚顺市眼病医院治疗的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及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08%)比对照组(78.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苯巴比妥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值得借鉴。
    • 甘鹏飞; 宁俊杰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左乙拉西坦(LEV)口服溶液治疗超早产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报道我院1例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治疗超早产儿惊厥的临床资料,并以“左乙拉西坦”、“新生儿惊厥/癫痫”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levetiracetam”、“neonatal seizures/epileps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PubMed、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超早产儿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反复惊厥为主要表现,首选苯巴比妥(PB)治疗无效后更换为左乙拉西坦,惊厥获得完全控制。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本例患儿,共668例新生儿。胎龄≥37周患儿共439例,胎龄<37周新生儿229例;胎龄位于28~36^(+6)周患儿共99例,<28周患儿120例;左乙拉西坦治疗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出血、不明原因抽搐、颅内感染、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等;治疗方案主要为首选LEV,首选PB失败者更换为LEV,LEV联合PB;用法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口服及序贯治疗;近期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及激惹,发生率为1.4%,均发生于静脉用药;绝大部分文献缺乏对远期不良反应的观察。治疗后完全缓解362例、显著有效6例、部分有效6例、无效120例,总体有效率75.7%;静脉给药、口服途径、序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87.6%、80.8%。结论LEV作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新生儿惊厥发作;LEV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最佳剂量尚未确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提供有效数据;根据新生儿耐受情况可选择LEV口服、静脉或序贯治疗。
    • 陈杭
    • 摘要: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肠道功能及白蛋白、赖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2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儿分为叶酸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治疗,叶酸组给予叶酸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7 d。结果治疗后叶酸组的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84.2%)(P<0.05)。叶酸组治疗期间的体重增长、摄入奶量与大便次数都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赖氨酸、Hcy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叶酸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叶酸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联合苯巴比妥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应用能抑制血清赖氨酸、Hcy的释放,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能改善患儿的胃肠功能,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孙明霞; 华颖; 王艳萍; 周坚
    • 摘要: 目的 总结SCN2A基因突变早发癫痫性脑病(EOEE)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SCN2A基因突变EOEE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1个月4天患儿,因“1天内无热抽搐4次”就诊。患儿生后3天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抽搐,诊断为新生儿惊厥,予口服苯巴比妥片治疗。本次入院后继续予以苯巴比妥治疗3天,视频脑电图提示多灶性尖波发放。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为癫痫,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控制癫痫发作。为明确患儿病因,对患儿及其父母的癫痫基因Panel、线粒体基因组、癫痫相关拷贝数变异进行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SCN2A基因出现疑似致病变异c. 468G>C(p. Lys156Asn),为错义变异;患儿父母该位点均未发现异常,患儿SCN2A基因突变为新生突变。结合患儿起病年龄、发作形式及生长发育情况,明确诊断为EOEE,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生酮饮食(KD)治疗。经KD治疗后好转出院,目前患儿癫痫发作已完全控制,但智力及运动发育稍有落后。结论 EOEE患儿可伴有SCN2A基因突变,基因检测可明确突变类型,结合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可明确诊断,当苯巴比妥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时,可早期应用KD治疗。
    • 教野
    • 摘要: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急诊小儿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惊厥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研究组给予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惊厥症状控制时间、实验室相关指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惊厥症状控制时间(11.11±2.03)min短于对照组的(15.27±3.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 d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血清S-100β蛋白(S-100)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NSE(25.05±2.13)ng/ml、BNDF(6.71±1.05)μg/L、S-100(0.15±0.03)μg/L低于对照组的(31.03±2.29)ng/ml、(12.29±1.15)μg/L、(0.29±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2.13%(1/47),低于对照组的12.7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惊厥治疗中实施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方案,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缩短症状控制时间,更好的改善惊厥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王玉珍; 焦丽华; 康国; 李树华; 张双
    • 摘要: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丙戊酸钠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患者的疗效及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RESLE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且对照组患者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研究组患者口服苯巴比妥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均治疗3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caspase-3、MBP和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治疗后疗效、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aspase-3、MB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LES患者接受苯巴比妥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有效改善caspase-3、MBP水平,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认知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 高书娇
    • 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气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5例,按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苯巴比妥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氧化应激指标、血气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患儿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两组患儿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血清尿素(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AST、AL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窒息能减轻呼吸抑制及酸中毒,较单独使用苯巴比妥治疗,可更显著抑制患儿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