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8315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情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白蚁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8年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等;病毒粒子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金明、王露楠、刘新民等。
病毒粒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315篇
占比:99.78%
总计:88514篇
病毒粒子
-研究学者
- 李金明
- 王露楠
- 刘新民
- 穆罕默德·霍曼
- 马丁·赖纳
- 黄天荃
- 孙国凤
- 孟长明
- 张括
- 张瑞
- 李成
- 村松慎一
- 王凤龙
- 王晓钧
- 王继科
- 赵林
- 陈昌福
- M·霍曼
- 于少芳
- 代君丽
- 何磊鸣
- 冯明光
- 刘东伟
- 刘宗才
- 刘志勇
- 刘明秋
- 卢红伶
- 周琳
- 大原有树
- 姚伦广
- 孙京臣
- 孙修勤
- 孟思妤
- 小沼浩人
- 山上亮
- 师东方
- 张二辉
- 张俊
- 张志群
- 张明玉
- 张晓婷
- 张祥满
- 彭建明
- 扈荣良
- 李彦良
- 李思经
- 李洪连
- 李秉鸿
- 李轲
- 杜鹏强
-
-
ZHOU PING-PING;
LI LIAN-FENG;
ZHANG KE- HUI
-
-
摘要:
非洲猪瘟(ASF)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该病的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核质大DNA病毒。虽然感染性ASFV颗粒的结构蛋白已经被解析,但大多数病毒结构蛋白的定位及其功能仍然未知。ASFV编码一个主要的衣壳蛋白p72和多个小的衣壳蛋白M1249L、p17和p49。已有文献表明,缺失p72和p17的ASFV不能进行衣壳的组装,缺失pB438L的ASFV产生了异常形态的病毒粒子且不具有感染性,而H240R在ASFV复制周期中的功能是未知的。
-
-
惠中兽药
-
-
摘要: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粒子大小为14-25nm,平均直径17nm,呈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环状DNA,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在组织中的悬浮密度为1.37 cm^(3),沉降系数为52S,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猪圆环病毒病虽然有疫苗,但是疫苗可能会免疫失败。另外,现在圆环病毒有4个型号,分别是1/2/3/4型,1型不怎么致病,2型可以用疫苗防,3型和4型没有疫苗。而现在3型的圆环病毒越来越多了。所以,如果猪场防控不好,猪圆环病毒就容易发病。
-
-
无
-
-
摘要: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粒子大小为14-25nm,平均直径17 nm,呈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环状DNA,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在组织中的悬浮密度为1.37 cm3,沉降系数为52S,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
-
-
陈立刚
-
-
摘要:
1病原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痘病毒脊索亚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锥形等,病毒表面螺旋结构与绳索样结构交叉排列,沿病毒颗粒长轴呈8字形缠绕,也有其他缠绕形式。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基因组为双股DNA,病毒有囊膜。在动物体外,传染性脓疱可使用牛羊睾丸细胞、羊胚胎皮肤细胞、牛肾细胞、He La细胞等进行培养,其中牛羊睾丸细胞是传染性脓疱病毒最佳的增殖细胞系。
-
-
李丹;
陈阳;
苗艳;
陈亮;
兰世捷;
沈思思;
张蕾;
冯万宇;
黄宝银;
于晨龙;
王爽;
王岩;
张军
-
-
摘要: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分布范围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影响犬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相似疾病的鉴别性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犬瘟热疾病提供更多方法及思路。一、病原犬瘟热病毒(CDV)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单链RNA病毒。病毒粒子有球形、长丝状以及畸形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有囊膜,其中以球形病毒粒子占比最多,其直径在120~350 nm之间。
-
-
LI SU-NAN;
LI RONG-RONG;
IQBALA
-
-
摘要:
丝氨酸整合因子5(SERINC5)是重要的宿主限制因子,通过组装进新生病毒粒子中抑制HIV-1的感染,而这一抗病毒活性能被HIV-1编码的Nef蛋白所拮抗。SERINC5和Nef的活性均起始于细胞膜,从SERINC5组装进病毒粒子到Nef通过内吞途径降解SERINC5均在细胞膜上发生,然而,细胞内合成的SERINC5如何从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目前尚不清楚。前期研究结果证实泛素分子在Nef降解SERINC5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
-
摘要: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可引起严重的出血热和最高达90%的感染死亡率。病毒粒子表面的糖基化膜蛋白(Glycoprotein,GP)是启动病毒感染的唯一蛋白,同时也是决定病毒毒力的主要因素。感染细胞中过量表达的GP蛋白可通过诱导细胞变圆、脱落,以及下调细胞表面相关分子的方式增强病毒毒力,而病毒为了能够提高其对感染细胞的适应性,会在复制过程中抑制GP的表达,但病毒自身、或病毒通过宿主细胞调控GP蛋白的表达的机理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
-
-
王炜
-
-
摘要:
禽流感是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流感病毒属分A、B、C3个型,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病毒粒子大多呈球形,少数呈杆形或丝状,大小为80~120纳米,病毒子表面有一层棒状三聚体纤维叫血凝素(HA),它能凝聚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还有一层蘑菇状(丝状)的四聚体纤维叫神经氨酸酶(NA),它有与血凝素相反的作用,能将被血凝素凝聚的红细胞解离下来.
-
-
杨国丽
-
-
摘要: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以下简称PPR),因其发病引起羊只发热、腹泻、肺炎、口腔溃疡等,故民间也称其为肺肠炎。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能引起山羊和绵羊发病,一旦感染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50%以上,年龄越小的羊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PPRV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RNA病毒,该病毒有囊膜,病毒粒子外观大多为球形,核衣壳为螺旋杆状,还包含有亚单位。
-
-
孙洪霞;
李金萍
-
-
摘要:
牛白血病又名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牛淋巴瘤病、牛恶性淋巴瘤和牛淋巴肉瘤,是由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肿瘤性疾病。1病原特点导致牛白血病的病原为牛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正反转录病毒亚科丁型反转录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芯髓直径60~90 nm,外包双层囊膜,膜外有11 nm的纤突,病毒基因组为单股RNA,编码gp35、gp45、gp51、gp55、gp60、gp69等位于囊膜上的糖基化蛋白,P10、P12、P15、P19、P24、P80等位于芯髓的非糖基化蛋白。
-
-
-
张涛;
田丽芳;
张涛;
胡格;
索占伟;
穆祥;
滕可导
- 《2008年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
| 2008年
-
摘要:
为了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在口蹄疫(FMD)疫苗引起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FMD146S病毒粒子抗原对(FMDV146S)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膜MVECs产生IL-1α和IL-1β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大鼠心肌膜MVECs能够低水平的分泌IL-1α和IL-1β,FMDV 146S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引起 IL-1α和IL-1β分泌量升高。试验表明,MVECs在FMD疫苗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
-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家禽的一种急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临床有急性呼吸道和全身感染症,头颈水肿、腹泻等症状,死亡率可达100%。流感病毒分A、B、C三个型,A型见于禽、猪、马和人,B、C型见于人含血凝素(HA)神经氮酸酶(NA)活性糖蛋白纤突,依HA和NA分为许多亚型。病毒粒于侵入机体后附着于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在血凝素酶作用下进入细胞内,血凝素裂解后方有致病力,病毒核酸进入细胞核脱壳后复制,再由核内释放达细胞膜,获得衣壳后以出芽方式脱离细胞,则形成新的病毒粒子。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防治剂”型兽药分类的两个系列:防治剂、制剂。指出应用“防治剂”对畜禽进行抗病育种培育健康是发展畜牧业的唯一出路。
-
-
-
马爱霞;
丁壮;
徐明;
李娜;
刘伟;
宣华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副粘病毒病,是当今危害世界养殖业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相继出现各种动物副粘病毒感染的报道,给世界各地的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副粘病毒病对世界养殖业的危害越来越大,尤其猪感染禽副粘病毒-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要对副粘病毒提高关注.因此要对副粘病毒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M蛋白是病毒囊膜上的第三种蛋白,维持病毒粒子的结构和完整性,研究表明,M蛋白与F蛋白有密切的关系,M蛋白突变株,不能将F蛋白组装进入病毒粒子,也就不能形成有感染性的病毒子。M蛋白有多种功能,除构成病毒脂质囊膜内面支撑物和在病毒的装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调节病毒RNA的合成。由于其高度保真性,有的学者根据该基因变异程度将NDV划分为两个群.因此有必要对M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
-
王凤龙;
王芳;
申莉莉;
钱玉梅;
陈德鑫
- 《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拮抗细菌发酵产物抑制CMV 活性的测定、体外混合对CMV 粒体形态的影响以及活性物质处理烟株后系统诱导抗性的研究表明:1)拮抗细菌B6 发酵产生的活性蛋白对C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86.97%;2)电镜下观察到活性蛋白能打破CMV 粒体的正常形态,与CMV 粒子不可逆的结合,从而降低侵染力;3)拮抗细菌粗提蛋白诱导烟草及枯斑寄主苋色藜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抗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粗体蛋白处理后烟草叶片内CMV 含量明显降低,并随天数的增加呈由多到少再增多的趋势。
-
-
王凤龙;
王芳;
申莉莉;
钱玉梅;
陈德鑫
- 《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拮抗细菌发酵产物抑制CMV 活性的测定、体外混合对CMV 粒体形态的影响以及活性物质处理烟株后系统诱导抗性的研究表明:1)拮抗细菌B6 发酵产生的活性蛋白对C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86.97%;2)电镜下观察到活性蛋白能打破CMV 粒体的正常形态,与CMV 粒子不可逆的结合,从而降低侵染力;3)拮抗细菌粗提蛋白诱导烟草及枯斑寄主苋色藜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抗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粗体蛋白处理后烟草叶片内CMV 含量明显降低,并随天数的增加呈由多到少再增多的趋势。
-
-
王凤龙;
王芳;
申莉莉;
钱玉梅;
陈德鑫
- 《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拮抗细菌发酵产物抑制CMV 活性的测定、体外混合对CMV 粒体形态的影响以及活性物质处理烟株后系统诱导抗性的研究表明:1)拮抗细菌B6 发酵产生的活性蛋白对C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86.97%;2)电镜下观察到活性蛋白能打破CMV 粒体的正常形态,与CMV 粒子不可逆的结合,从而降低侵染力;3)拮抗细菌粗提蛋白诱导烟草及枯斑寄主苋色藜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抗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粗体蛋白处理后烟草叶片内CMV 含量明显降低,并随天数的增加呈由多到少再增多的趋势。
-
-
王凤龙;
王芳;
申莉莉;
钱玉梅;
陈德鑫
- 《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拮抗细菌发酵产物抑制CMV 活性的测定、体外混合对CMV 粒体形态的影响以及活性物质处理烟株后系统诱导抗性的研究表明:1)拮抗细菌B6 发酵产生的活性蛋白对C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86.97%;2)电镜下观察到活性蛋白能打破CMV 粒体的正常形态,与CMV 粒子不可逆的结合,从而降低侵染力;3)拮抗细菌粗提蛋白诱导烟草及枯斑寄主苋色藜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抗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粗体蛋白处理后烟草叶片内CMV 含量明显降低,并随天数的增加呈由多到少再增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