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教育、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4954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群文天地、环境经济、山东教育:中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全国植物园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仕凭、周建国、张俊等。
生态环境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4954篇
占比:99.86%
总计:205237篇
生态环境教育
-研究学者
- 周仕凭
- 周建国
- 张俊
- 朱艳
- 刘敬奇
- 吴宁
- 吴建设
- 吴睿卿
- 张利国
- 张德珍
- 彭涛
- 徐琴华
- 汪朝辉
- 董秋苹
- 许锋华
- 贺建林
- 赵功伟
- 雷蕾
- 韦立柏
- 马昱
- 丁媚英
- 丁燕
- 丁绍旭
- 严平
- 乔小红
- 乔淑芳
- 于丽1
- 井博
- 付方倩
- 代瑞
- 任平华
- 任玥姗
- 何子涵
- 何永波
- 何良俭
- 余姗珊
- 修国欢
- 倪慧君
- 傅之屏
- 党方庆
- 冯亚梅
- 冯爱龙
- 凌云
- 刘丽彬
- 刘丽莎
- 刘允祥1
- 刘双月
- 刘嵘
- 刘建华
- 刘文俊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今年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以下简称宣传中心)努力探索生态环境宣教工作路径,围绕绿色冬奥、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实践参与为导向、与文化艺术互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首都特色"生态环境教育之路。全年组织了30余次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组织近千名中小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实践参观探访,举办了才艺大赛、美术大赛、音乐会展演等各具特色生态环保主题活动,辐射人群超3500万人次。
-
-
杨轶博;
刘晓庆
-
-
摘要:
湿地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生态旅游功能和生态环境教育作用的国家公园的一种形式。2005年相继出台的《中国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纲要》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标志着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进入规范化时代,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生活,这也快速推进了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公园除了要提供生态保护功能外,还要给人们带来美学感官体验,公园内的环境景观建设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
-
史晓荣
-
-
摘要: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对于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意义重大。重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路径,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区域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审视我省基础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由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主办的《环境教育》杂志是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类的专业期刊。截至2021年10月,该杂志共刊发我省2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文章27篇。
-
-
周英
-
-
摘要:
在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为了能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就要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因此,当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教学实践活动时,应该将生态环境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加入到环境保护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以此发挥生态环境教育渗透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懂得保护环境的含义及意义,从而实现环境教育渗透在生物教学中的根本目的。
-
-
-
无
-
-
摘要: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占地面积35亩,绿化覆盖率近50%,环境整洁雅致。学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而奠基;为教师发展而铺路;为学校发展而改革”的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作为发展特色和创建品牌的突破口。学校是全国首批绿色学校,2015年获得国际生态校(Eco-school)绿旗荣誉,2016年、2021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
-
-
无
-
-
摘要: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创建于1912年,前身为辅仁初等学校。目前有南圩路和浦源路两个校区。先后获得“全国绿色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第一批)”“金山区垃圾分类示范校”“金山区生态教育联盟学校”等荣誉称号。明确目标,构建管理机制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书记领导、条线负责人分管,各相关条线、教研组通力合作实施的环境教育管理项目组,责、权、利明确,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及时落实和开展。
-
-
无
-
-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是银川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一体化的创新型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将绿色生态工作始终放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当中,提升生态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崇尚生态文明良好风尚的发展理念,曾荣获“2021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
-
程玲
-
-
摘要:
义乌市新丝路学校创办于2019年,占地面积36394.9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2738平方米。学校以“生本、生态、生活、生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方式、生长状态和成长目标,营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教育生态,让学生在健康、温暖、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学校已先后荣获“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等荣誉称号。
-
-
李斌;
张莹颖;
胡丹
-
-
摘要:
近年来,湖北省扛起生态大省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全面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宣教活动,推进精准宣教。以新闻媒体宣传为平台,以社会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报道环保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开创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新局面。
-
-
-
张楠
- 《2018年(第五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麋鹿苑科普剧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扩展期4个阶段.剧目《小麋鹿回家记》是麋鹿苑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尝试之一.排演过程中,科普人员和艺术工作者经过反复沟通,从剧本的撰写与修改、舞台表演的初期策划、科普人员的表演培训、专业导演的剧目指导、道具的优化与升级等方面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的碰撞交融,达到了二者各尽所长,规避短板的良好科普效果.其科普效能的主要源泉包括:科学为艺术提供创作素材;科学为艺术保证科学性,提供平台;艺术为科学增加表现形式;艺术为科学吸引受众,增加资源渠道等.在未来的生态环境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二者犹如鸟之两翼不可分割.
-
-
- 《2008年全国植物园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熊岳树木园建园历史悠久,物种之丰富,堪称中国北方"袖珍树木园";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科普教育工作,生态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已成为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
-
-
蒋得斌;
廖德宝;
张利国
- 《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公众生态环境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责之一,怎样通过生态环境教育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重视,对公众生态环境教育的探讨和研究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热点。本文对猫儿山近年来开展自然保护区公众生态环境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并为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公众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提出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