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园艺、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6569篇;相关期刊601种,包括风景名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等;中国园林的相关文献由1325位作者贡献,包括季熊、章采烈、王绍增等。

中国园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7 占比:2.1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6569 占比:97.80%

总计:57841篇

中国园林—发文趋势图

中国园林

-研究学者

  • 季熊
  • 章采烈
  • 王绍增
  • 孟兆祯
  • 封云
  • 李树华
  • 傅凡
  • 冯仕达
  • 刘海燕
  • 田朝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松林; 宋爽
    • 摘要: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其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也是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及其他园林艺术的根本所在。通过对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思想的溯源,认为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审美与山水诗画基础上进行的立体时空创造,是中国山水艺术的重要载体。提出了中国园林山水营造的4种境界,即游历自然,寄情真山水;遗貌取神,诗画假山水;缩移模拟,壶中天地宽;以形媚道,山水比德。并以一次造园实践为依托,解析了如何在当代公共景观中进行山水营造,以达到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彰显场地特征与文化价值,还蕴含文人情趣与精神意境的多元统一,实现对中国优秀山水园林艺术的继承发展。
    • 杨帆
    • 摘要: 中国园林,作为特有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现代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所著《中国文人园林》一书,目的是将中国园林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作者通过点评《中国文人园林》英译本,指出译者翻译此类文本,应具备跨文化意识,巧妙利用翻译策略,从而提升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美的体验。
    • 王淼
    • 摘要: 纹章瓷又称“徽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属于专门为国外客户来样加工订制的定烧瓷器,因其上绘有欧洲国家皇室、贵族、富有阶层等象征和代表权利、地位、身份的纹章图案而得名。纹章瓷装饰纹样丰富,多有中国园林纹饰的应用,如山水风景、亭台楼阁、花鸟植物、园林人居等题材,配以精美别致的欧洲纹章,成为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奢华瓷器。文章通过中国园林博物馆数件馆藏外销纹章瓷,解析中国园林纹饰在纹章瓷中的应用,探究中国园林元素对西方园林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有利于对中国外销瓷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并对举办相关的专题展览和传播中国园林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栗星然; 王子豪
    • 摘要: 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不仅是历史长河的顺延,也是现代景观的活力,虽然中国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着时代的差异、设计的目的不同等,但两者仍有互通之处:服务对象都是人;都有中国元素的融入;一些设计手法可被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园林元素的加入使得现代景观设计体现自然美,与自然共生;景色与情感在意境中更好地融合,以此提高景观的生命力。文章通过浅析中国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的区别和联系,来说明对中国园林的理解不能仅浮于表象,也应注重中国园林元素如何适宜体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并且要明白对造园思想现代意义探索的重要性。
    • 周国文; 胡丹; 周冬盈
    • 摘要: 中国园林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色空间、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人生态和谐的象征。中国园林营建经历了“自然的人化”的过程,这是尊重自然的环境保护式实践,有利于维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并且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营建过程中,中国园林是城市生态领域营建中的绿化与美化的诗意栖居之地。同时,中国园林营建也经历了“人化的自然”的过程,这是坚持中国优秀传统园林生态美学文化的精髓、回归中国园林“真善美”的人文追求和把握园林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宗旨的过程。展望“自然-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园林哲学的发展趋向,应该坚持人、自然与文化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双碳”目标助力城市绿色发展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两个方向不动摇,进而实现新时代中国园林营建的绿色现代化。
    • 蒲恒恒; 张森信
    • 摘要: 中国人自古向往自然、热爱生活,大自然是生活必备的调味品。古代的先人在山水园林里赏花、泛舟、抚琴、采摘,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心理压力,精神与心灵得到寄托,使园林蕴含的生活情趣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发展。基于此,归纳了中国园林蕴含生活情趣的发展历史,从古代诗词、画作角度对园林所蕴含的生活情趣进行分类;辨析了当下园林式生活情趣现状,启示当下人群融入园林式生活情趣的意义与需求,建议当下都市人群抽出一定的时间体验园林式的生活乐趣,使心灵得到寄托;对乡村观光旅游、乡村民宿及度假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王晓丹
    • 摘要: 喜龙仁(Osvald Sirén,1879—1966)是20世纪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先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首届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Chales Lang Free Medal)获得者。喜龙仁曾是欧美多家博物馆和私人藏家顾问,他本人也是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喜龙仁曾六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停留,并痴迷于这座古老城市的建筑和文明,尤其是北京的园林。他的《中国园林》(Gardens of China,1949)、《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China and Gardens of Europe of the 18th Century,1950)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园林研究的扛鼎之作。
    • 夏慧琼
    • 摘要: "如画"是18世纪后期随浪漫主义而出现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强调粗糙、复杂、原真、非规则等审美价值.这种非对称、非工整的"如画"美学观,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产生了影响.相似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如画"般的造园理念也力求突破规整对称.中国传统园林的"如画"与西方现代建筑中的"如画"是否存在共通性?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西方"如画"观的发展,探索中国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建筑走向现代性的可能.
    • 苏楠
    • 摘要: 中国造园在世界园林史中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特别的风格。文章从画面美感、摹仿自然、相地合宜、动静结合、仰观和俯视、含蓄之美、虚实得法、曲直有度这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园林之美。
    • 陈筑依
    • 摘要: 本文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由方华文、王满良、贺莺等编著的英汉对照版《中国园林》中的英译文进行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的研究,并总结翻译技巧。本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进一步阐释《中国园林》英译文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体现汉语的历史性、文学性和逻辑性,以揭示翻译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