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纹饰

纹饰

纹饰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98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中国史、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85篇;相关期刊683种,包括文物鉴定与鉴赏、紫禁城、收藏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文房四宝高层论坛、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纹饰的相关文献由2284位作者贡献,包括柴战柱、史小三、李正红等。

纹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6 占比:91.2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85 占比:8.42%

总计:2198篇

纹饰—发文趋势图

纹饰

-研究学者

  • 柴战柱
  • 史小三
  • 李正红
  • 田彦文
  • 石黎明
  • 程利民
  • 叶佩兰
  • 朱志荣
  • 陈润民
  • 杨玉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高伟利
    • 摘要: 聚焦文化概念的IP塑造,从文化IP特点和装饰艺术运动的理论经验中汲取灵感,提出在文化概念传播中,采用纹饰提炼的方法进行IP转化与传播。梳理纹饰IP塑造中主题文化的要点、设计转化的方法,接着在纹饰IP应用传播中,探索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方向;最后在如何提升文化与纹饰IP价值方面,提出观点和设想。
    • 谢昆宏
    • 摘要: 针对模件体系对瓷器图案的影响进行了解读和描述。瓷器经过独特的工厂生产模式之后,不仅造型工艺上坚硬耐用,而且装饰手法也变得丰富多样。正是因为工厂艺术中的“模件体系”的不断发展,让人们通过模件原则的运用将瓷器中的旧纹样与新型的纹样连接起来,让过去的历史在新图案中与人们的生活重新产生关联。
    • 王欢
    • 摘要: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黄釉瓷扁壶在北齐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黄釉瓷扁壶,向我们展示出了独具匠心的浅浮雕技法,稳重与粗旷的双重造型风格,西方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及西域风情的纹饰图案。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深刻交往,促使北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器物文化体系,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 乐玉荣
    • 摘要: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我国,陶瓷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提升为一种艺术。陶瓷的艺术欣赏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纹饰方面,纹饰也是陶瓷装饰的一种重要手段。陶瓷上的纹饰大都寄寓着吉祥如意,这也是我国文明的一种体现。近些年来,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其中陶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现代平面设计为了体现民族元素,赋予平面设计更多的文化底蕴,把陶瓷的纹饰加入其中,提高了平面设计的文化气息。主要分析中国陶瓷纹饰的种类,探讨中国陶瓷纹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齐吉祥; 孟凯(图)
    • 摘要: 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时,往往会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看到这样一种纹饰:它瞪着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张着有獠牙的巨口,浓浓的眉毛,大大的耳朵,而人们铸造器物时形成的扉棱成为它又高又大的鼻子。这是什么纹饰呢?我刚做讲解员的时候,按照讲解稿上写的告诉观众:“它是饕餮纹。”那什么是饕餮呢?讲解稿上写的是:“饕餮是一种神话中吃人的凶兽,因为它太贪吃了,竟然把自己给吃死了。”然而,现如今博物馆的展品说明牌上却将这种纹饰改叫“兽面纹”而不是“饕餮纹”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李渝琪; 卓凡
    • 摘要: 绞胎瓷起源于唐代,兴于宋朝,于北宋消失。绞胎瓷区别于普通陶瓷,普通陶瓷是在胎体表面做变化,而绞胎瓷是在胎内做文章,这是绞胎瓷的独特之处。胎内纹饰变化作为绞胎瓷的重要装饰,其艺术表达主要体现在纹饰上。点、线、面作为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对视觉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点、线、面的认知,结合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分析绞胎瓷的装饰内容,进而分析绞胎瓷代表的东方审美倾向、艺术价值、文化内涵,探索如何推动绞胎瓷纹饰的创新。
    • 李颖; 闫彦
    • 摘要: 通过对唐代马蹄形梳篦和宋代半月形梳篦的形式美进行研究,结合唐宋时期特殊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找出影响唐宋梳篦风格变化的因素,探究其形式美,发掘梳篦的艺术魅力和存在价值,从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 于凡
    • 摘要: 过渡期所生产的上品细料器一经发现,便以其青翠明艳且浓淡相宜的青花发色、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素养的纹饰、光泽硬亮的釉面、洁白坚致的胎体从明末清初瓷器中脱颖而出。但这样一批高质量的青花瓷却产自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代,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抱着这样的疑问,文章试图从工艺角度出发来解释这种现象。
    • 李叶红; 吴洪
    • 摘要: 本文以当代数字化环境下传统“八达晕”图案的传承与创新为专题展开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实物对比、设计实践等方法,结合图案纹饰史、设计美学、计算机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对传统经典“八达晕”纹样进行了全面而立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八达晕”纹样的框架结构组合规律、用色系统、内饰纹样等形象语言上具有八边内核在其中“米”字结构连方圆、灰暗与明丽并置、几何连缀而寓意吉祥的独特之处。根据其独一无二的形、色风格,可以从“形变”“移色”“新意”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创新。在现代视角的观照下,“八达晕”图案在数字化环境下可进一步地创新演绎,即从传统手工绘制到数码板绘、从二维平面图案到三维立体虚拟或实物装置、从观看穿戴到交互体验,实现多元的审美传承与技艺创新。
    • 翁宜汐; 张博文; 张孙晨
    • 摘要: 本文以近代福建漆器纹饰为研究对象,在物质文化视角下剖析近代福州漆器纹饰,并用类型学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一定数量的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双重考证,分析其大致经历五次纹饰流变的主要视觉特征并与社会文化进行叙事互证。较为系统的总结近代福建漆艺纹饰设计的时代性与在地性,为进一步研究福建漆器及工艺传承与创新提供学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