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陶器

陶器

陶器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3年内共计203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艺美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9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244篇;相关期刊707种,包括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四川文物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0年中国桂林·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吐鲁番学暨欧亚游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2007年年会等;陶器的相关文献由2229位作者贡献,包括一木智康、川上克博、颜育文等。

陶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9 占比:86.44%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1.57%

专利文献>

论文:244 占比:11.99%

总计:2035篇

陶器—发文趋势图

陶器

-研究学者

  • 一木智康
  • 川上克博
  • 颜育文
  • 町田光义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李家治
  • 林惠祥
  • 韦仲华
  • 韦宇洪
  • 伊藤正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徐成
    • 摘要: 1986年,在四川广汉月亮湾附近,当两个被尘封了3000多年的器物坑被打开之后,成百上千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百上千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象牙猛然出现在人们面前,向世人呈现了古蜀人那完全陌生却又精彩有留下任何文字,并且关于他们的一切都没有进入中原古史文献的视野之中。
    • 刘娜妮; 刘思然; 陈坤龙; 孙周勇; 邵晶; 邸楠; 邵安定
    • 摘要: 本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出土陶器进行了成分和岩相分析。结果显示,陶器原料主要为低铝易熔黏土,钙含量较低者可能使用古土壤制成;少量钙含量较高者则使用第三纪红黏土。个别样品黏土中粉砂含量很低,可能与河流冲积土或原料反复淘洗有关。罐和豆多为泥质陶,鬲和盆则多夹砂,羼合料类型包括砂质、沉积岩、铁镁质岩屑和熟料等。本次分析样品出土地点相对集中,但其羼合料和粘土种类均较为多样,显示其可能来源于多个制陶作坊。
    • 李二超; 黄琳; 王秀楠
    • 摘要: 本文指出贵州陶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汉代贵州开始出现硬陶、釉陶和原始青瓷,六朝时期出现成熟的瓷器。从六朝至宋初,贵州境内的瓷器,主要为外部输入,直至宋代中晚期,贵州开始掌握烧制瓷器的技术,开始出现本土的瓷器。明清时期,贵州境内的青花瓷多为外部输入,但本地仍然保留着青花瓷的生产。民国以来,制瓷技术回旋式发展,釉陶器再次出现。时至今日,贵州境内还传承着原始的制陶制瓷技术。
    • 张留生; 许小静; 冯亚腾
    • 摘要: 在自然界中,储藏量最多的矿物陶瓷原料是陶土原料,陶土原料的化学成分与一般粘土相似,与高岭土相比Al_(2)O_(3)含量量低,SiO_(2)、Fe_(2)O_(3)含量较高,矿物组成也较复杂,主要用作生产日用陶器具、建筑陶瓷及工艺美术陶类产品。陶土原矿料烧后一般呈灰白、浅灰、黄色、红色、紫色等色调,这也就决定了利用陶土原料生产的陶瓷产品,其胎色是有色的,产品不可能是类似洁白的瓷器,其产品分类应属陶器或炻器大类。本文选取国内12种陶土原料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陶土原料的基本特性、一般研究方法及在产品中的应用。
    • 贾宾
    • 摘要: 海南省博物馆水下考古工作队在历年的西沙水下考古工作中发现并发掘出水了大量西沙出水文物,它们按器类主要分为陶器、瓷器、金属器等。其中瓷器为大宗,按釉色分有青白瓷、青瓷、青花、白瓷、黑釉和酱釉等,这些精美的文物有着很高的价值,值得很好地研究与鉴赏。
    • 王红; 田春丽; 王小坡(图)
    • 摘要: 清晨,当我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听到清脆的鸟鸣时,会不会感到心情非常舒畅呢?鸟作为人类最早的伙伴之一,在数千年里一直与我们同行。我们的祖先用各种方式将鸟的形象记录下来,特别是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陶器上,鸟纹非常普遍。人类为什么要在陶器上记录鸟的形象呢?鸟在古人的心目中又代表了什么呢?让我们与父母一起走进甘肃省博物馆,观察这里的陶器,去寻找鸟的身影,探寻这些鸟纹背后的秘密吧!
    • 曹艳昕; 王非(图)
    • 摘要: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穿衣被排在第一位。那么你知道古人穿什么衣服吗?远古时期人们用树叶和兽皮蔽体御寒,到了新石器时代,有了原始的纺织技术,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变化,其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其中,陶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下面这件旋纹陶纺轮,就是用于纺织的。
    • 刘玉丽
    • 摘要: 中国是陶瓷之乡,在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需要修复并保护的陶器是最多的。因陶器文物的质地和结构本身就比较脆,有着难保存的特点,加之长埋于地下,必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损,陶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是长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对于一些碎裂严重的陶器文物如果再想要修复便会变得十分困难。故而要重点分析影响陶器文物保护的因素和相应的修复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该项工作更为科学、高效的落实。
    • 陈小波
    • 摘要: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烧制,从陶质区分,有红陶、彩陶、黑陶、白陶和灰陶。2万年前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粗绳纹红陶。本文就万年前红陶、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跨湖桥和河姆渡时期、半坡人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等陶器及其装饰纹样进行简略梳理。对研究陶瓷历史发展以及装饰纹样研究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 肖晴
    • 摘要: 运用符号学、设计学理论,利用专业软件和色彩采集法对双墩遗址出土陶器的器形、刻划符号、色彩三个维度进行符号特征文化因子提取,构建双墩遗址出土陶器文化因子数据库;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美学标准,对文化因子关键特征进行重组和创新,创造出符合现代设计美学要求的素材样本,为双墩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