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4892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风景名胜、艺术探索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7长沙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等;日本园林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树华、赵芸鸽、卢一沙等。
日本园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892篇
占比:99.77%
总计:55018篇
日本园林
-研究学者
- 李树华
- 赵芸鸽
- 卢一沙
- 周宏俊
- 戎鹏
- 戴丽雅
- 李宁
- 李晓西
- 李玉红
- 李胜
- 杨文茜
- 熊川
- 金荷仙
- 陈蓓
- 黄耀志
- Souksatit SENESENGPHOM(苏莎惠)
- 丁山
- 于中宁
- 付凡
- 付强
- 付恒阳
- 伊红珊
- 何金华
- 倪慧强
- 倪静雪
- 傅建平
- 傅德亮
- 关涌
- 刘巍
- 刘庭风
- 刘微
- 刘松茯
- 刘海燕
- 刘玉安
- 刘红
- 刘芳瑜
- 刘颖
- 卓智慧
- 叶晨
- 吕慧
- 吴传道
- 吴晓芳
- 周向频
- 周宏俊1
- 周聪
- 唐洁芳
- 唐菲悦
- 夏溢涵
- 姚雪艳
- 姚鹏
-
-
王向荣
-
-
摘要: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人类的祖先源于非洲开阔的稀树草原,他们的部分后代虽然离开了非洲,迁徙到欧亚大陆而后又分散到世界各地,但是在内心中仍然沉淀下了对开阔、草木茂盛并栖息着大量食草类群居动物的环境的偏好,这种近乎天生的环境偏好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在不同文化的景观设计中,似乎都有寻求创造类似稀树草原型环境的倾向,如英国园林,甚至日本园林[1]。
-
-
黄山
-
-
摘要:
世界园林可分为中国园林、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三大体系。还有一种说法是分为东方园林,欧洲(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传统园林为代表。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均衡而壮观,具有外在的形式美,而东方园林则是随意、自然而含蓄,具有内在的意境美。日本园林一方面受中国的影响,但也有自身的发展和特点,特别是佛教禅宗的流行,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园林风格。
-
-
熊川;
金荷仙;
李胜
-
-
摘要:
代表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以其丰富的"禅宗"内涵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但有关枯山水造型演变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以及后期"禅宗枯山水"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缘由的研究颇为不足.通过归纳总结相关文献与古籍可知,尚无证据表明枯山水造型在远古至近现代演变过程中与禅宗具有必然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却在近代以后由于日本文化政策及相关学者推崇等因素而变得愈加紧密.探究枯山水造型演变、书面表达及其禅宗内涵的解读缘由与时代背景,对枯山水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
-
邱倩
-
-
摘要:
小野健吉所著《日本庭园空间美的历史》中,"眺望"一词多次出现,引起思考.研究认为,与中国园林的居游不同,日本园林讲究"眺望"、神往与深思,分别从宗教、日本园林造园材料、手法、经典造园著作《作庭记》、观赏方式中论证"眺望"之习.这一偏好来源于日本岛国所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大海情结——从神话、小说、谚语、画作可以彰显,也正是地理环境差异使得日本园林区别于中国园林的居游山水.
-
-
何金华
-
-
摘要:
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联系由来已久,存在许多相似的造园理念和造园手法.主要针对重庆市广岛园的造园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去探讨日式庭院的构成要素,同时总结对比中国庭院与之的异同,探讨当今日本园林在中国又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体现.
-
-
王迎;
赵建爽;
傅建平;
付强;
周聪
-
-
摘要:
中日古典园林在长期发展中各有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受自然美学影响,或表现宗教信仰,皇家气派或体现个人修养志向.日本古典园林起源于中国,经过长期文化渗透,形成具有日本特色园林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结合固安牛驼温泉酒店样板庭院景观设计,探讨现代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手法.
-
-
熊川;
邓舸;
金荷仙;
李胜
-
-
摘要:
日本枯山水可谓之精神庭园,其形成和发展不仅与中国文化的渗入有关,同时也与日本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通过梳理与归纳相关文献与古籍,可得三方面结论:其一,枯山水原型可溯至日本古代,其造型以模拟自然、写实为主;其二,镰仓时代由于政治、禅宗等因素,枯山水被赋予“禅意”色彩,表现为筑山写意之特征;其三,室町时代受宋代山水画、军事,以及山水河原者介入造园等因素影响,枯山水最终表现为平庭写意之样式.中国现阶段仿建的平庭写意类枯山水与禅意无关,未来应结合中国自然和社会等因素进行演变与创新.
-
-
孙楠;
张墨研
-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与“走出去”战略紧密相关,而“走出去”战略本身又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出发”相关,其中既有经济上的投资与合作,又有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通.而园林本身作为“文化综合体”天然地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因此,中国园林“走出去”已经引起新时期中国园林人的重视.实际上,日本园林的海外修建与传播史远较我国久远,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口碑.这些实绩与其将园林输出有机寓于国家文化战略之中的认识,与其具体实践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历史性经验等有关.通过文献与实地踏勘相结合,将这些方面的“他山之石”内容加以研究、提炼,指出日本园林“走出去”的成功除特定历史因素之外,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均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