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教育、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43740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美术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教育高峰论坛、第三届设计教育高层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13年CIID第23届哈尔滨年会等;环境设计专业的相关文献由6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慧、邰杰、郭建伟等。
环境设计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3740篇
占比:99.76%
总计:244322篇
环境设计专业
-研究学者
- 李晓慧
- 邰杰
- 郭建伟
- 严明喜
- 李杰
- 程熠
- 马建梅
- 魏忠
- 严颖1
- 刘文月
- 叶俊东
- 宋作梅
- 宋季蓉
- 封妍
- 张振兴
- 张春庆
- 张晨
- 张爽
- 曹晋
- 李叶
- 李燕
- 杨子奇
- 杨斌
- 梁燕敏
- 汤洪泉
- 王涵
- 王迪
- 王鑫
- 王鹏新
- 程国辉
- 肖莹颖
- 谭娟
- 赵丽美
- 陈晶
- 黄红春
- 于沛鑫
- 于洋
- 余利平
- 刘亚平
- 刘小平
- 刘岩
- 刘敏
- 吕光
- 吕小辉
- 吴广
- 吴文治
- 周慧
- 唐建
- 唐文宝
- 唐道远
-
-
-
丁虹翔
-
-
摘要:
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该文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创作阶段和成绩评定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整改措施,以实现以管理促教学的目的。
-
-
叶俊东
-
-
摘要: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人才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还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课程开设先后顺序欠妥,作业过多,过于重视团队作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肤浅,所学与实际工作脱节。通过教学研究及实践,应当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运用在教师教学中,积极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
-
-
郝大慰
-
-
摘要:
3DMAX软件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必修课,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3DMAX软件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3DMAX软件课程的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实际的课程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学模式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常见。本文就环境设计专业3DMAX软件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
-
张娜
-
-
摘要:
高等院校的项目制教学法已开展多年,在项目制教学法在各个专业盛行的情况下,针对各个不同专业和层次具体做法的探讨却有些不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从项目制本身的特点、学生差异、独立院校本科教学等方面来研究与环境设计专业更为契合和开展的项目制教学法。在传统项目制教学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的教学人群、教学规模、教学手段,找到适合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开展的项目制教学方式。运用这种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的教学方式来契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能够适应独立院校自身教学发展的需求。
-
-
余青青
-
-
摘要:
近年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且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景观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习景观设计的门槛。教师如何在既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性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对专业领域产生持久的兴趣与深入学习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这在学生层次不一的民办高校中尤为重要。
-
-
秦华
-
-
摘要:
针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其教学中的优势,研究与探索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过程中交互脱轨的问题[1]。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过程还局限在课堂中,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过程设计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线上实训内容,是更有效的应用方式之一。主要依托网络明华慕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整合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打破实习实训基地区域化的束缚,开阔生源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优化校企业协同,促进学生多维知识的架构,便于学生进行课程实训、毕业实习,提升就业率。着力构建慕课等精品课程,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课程建设。基于现有的线上名华慕课教学平台功能构建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多元教学方式。
-
-
李君
-
-
摘要:
虚拟仿真教学是当前应用较为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它可将二维模型转化成三维立体模型,这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从虚拟仿真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出发,以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提出虚拟仿真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以适应未来艺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
-
韦卓秀;
蔡安宁;
刘彦铭
-
-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新形势的发展,众多高校开始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为服务依托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育改革能够不断地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教育的融合,构建校企双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当前创新实践教育的形势和环境设计教育现状,探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创新实践教育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
-
田甜;
仇晨宇
-
-
摘要: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手绘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根据时代新需求进行课程改革。高校需要厘清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创新视角出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调整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创新教学手段,利用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终身学习,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专业自信,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手绘实践能力,以促进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创新。
-
-
-
宋蓓蓓;
潘晓燕
- 《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的造物思想和设计观念,对当代设计有重要影响.研究立足于环境设计专业开设民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基础理论的重点设置、应用规律研究、设计领域衍生、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作业设计等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探索.以期促进当今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实现民艺的文化传承与活态发展.
-
-
臧慧;
宋季蓉;
李晓慧
- 《第十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已经进入了高等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在中国,由于市场需求的导向,很多高校都设有环境设计专业,其已经成为艺术设计学科中招生规模最多的专业.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教学方法观念相对滞后,设施条件落后,理论更新速度较慢等.而在学生学习上,也反映出不同程度的设计意识不够、缺少原创性、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太少、缺乏集体协作能力等现象.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面的革新措施,希望在不断地探讨与研究中寻求更先进、更适合本专业的教育发展之路.
-
-
王泽
- 《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开展的形式,提出造型基础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影响因素,阐释综合造型基础教学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造型基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
杨娟
- 《2017第三届中国-东盟建筑艺术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文章阐述了当前网络竞赛驱动这种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对该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目前的角色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以笔者在广西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历为例,对网络竞赛驱动这种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化进行了探索分析,提出了以网络竞赛项目为导向作为教师评定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
-
-
程雪松;
李松
- 《中国设计理论暨首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阐述了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和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的社会背景下,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和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的改革.文章从对于工匠与工匠精神的解读,到专注力、坚韧性、精细化等培养学生的方法和路径.文章进一步指出,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入工匠精神的基因,方能实现"为中国而设计"的美好愿景.
-
-
王蕊;
邵力民
-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艺术工学是目前日本部分设计类大学提出的一种学科概念.这些大学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将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学科进行融合,在学科研究层面主张“艺工结合、文理渗透”.艺术工学学科,是艺术和工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她的本质特征.本文主要调查了日本设置艺术工学的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理念、教育内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此为借鉴,提出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升级转型的新形势下不等同于原有的以视觉审美的艺术营造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加强工学教学内容,健全环境设计学科知识结构,以艺术工学的理念和方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环境设计学科.
-
-
Gao Ying;
高莹;
Fan Xixuan;
范熙晅;
Li Xiaohui;
李晓慧;
Fan Yue;
范悦
- 《201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众多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同时设有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就是其中之一.环境设计与建筑学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是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交叉.然而虽然开在同一个院系,但在现状教学中,二者之间并没有充分利用自有优势互补建设,也缺乏联合大平台互动完善各自专业.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学与环境设计如何开展互通互补教学展开研究,通过比对分析二者课程设置的现状,教学内容的差异,学生反馈异同,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现存教学体系提出在教学环节加强建筑学知识渗透的具体措施,以此完善丰富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使得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发挥各自学科专长,为设计类学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
韩冰;
谢玄晖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26届杭州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展示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其课程体系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当下我国设计教育仍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体系,环境设计教育仍然具有强烈的美术教育色彩,针对设计类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以创新作为设计教育的核心,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两翼,以思维教育为主导,构建较为完备的展示设计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
张长江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26届杭州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艺术与设计,是不等于,还是等于;是限定,还是非限定;是全部,还是一部分,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一直表现至今.如不能很好地阐述这一关系,不仅会影响中国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也会影响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认识艺术与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坚守设计基本规范与表达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创意或创新,才能使中国的室内设计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环境设计的大的专业下,分为风景园林与室内设计两个方向。但是,这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清本正源,就是“艺术设计”的这个提法,因为这个提法致命的要害之处,就在于好像有一部分设计是要被艺术限定的,或者说有一种只有艺术的设计,还有诸如可持续设计、生态设计等。这就大大地混淆了艺术等于设计的这个界限,为现在中国教育的混乱局面埋下了伏笔。2004年,作者把美国室内设计教育评估标准引进到中国,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关注,当然也有个别的反对者,但是,今天这些个别人也都有了新的改变,因为借鉴美国推出中国的室内设计教育评估标准,已经列入国家教育的科研课题,从政府层面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状况已经有了开端,当然也不能太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