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度场

湿度场

湿度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62907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内蒙古气象、气象学报、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江苏省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六届学术交流会、2014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二届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建筑技术论坛 等;湿度场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郁凡、付传清、吕恩利等。

湿度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2907 占比:99.77%

总计:63051篇

湿度场—发文趋势图

湿度场

-研究学者

  • 郁凡
  • 付传清
  • 吕恩利
  • 尹君
  • 王瑞骏
  • 田野
  • 罗慧
  • 贺皓
  • 金南国
  • 金贤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向东; 袁兆廷; 刘长红; 欧阳保
    • 摘要: 在湿度场下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岩石膨胀性、衬砌和埋深对膨胀岩巷道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围岩变形进行规律研究。以结合现有的湿度应力场理论,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三种因素对膨胀岩巷道围岩的影响程度分析对比。其结果表明:膨胀岩巷道围岩的变形均受上述三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衬砌能够对膨胀岩的变形起到较好的变形抑制作用,无支护的围岩底板鼓起量和顶板下沉量分别减少149 mm和28 mm。同时对围岩顶底板两种位置的影响中表现为衬砌对顶底板影响最大,其次为膨胀性和埋深。
    • 吴相东; 田建平; 黄海飞; 黄丹; 杨海栗; 高剑
    • 摘要: 传统曲房通过人工开关门窗和向曲房内撒水的方法来调节曲房内相对湿度,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难保证不同位置大曲质量等级一致。需要掌握曲房内加湿装置对曲块发酵过程中湿度调控的变化规律,实现曲房内相对湿度的实时调控。基于曲房三维紊流模型,以曲房加湿过程中的相对湿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孔介质模型及组分传输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曲房加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结合现有曲房加湿试验平台对曲房模拟模型进行验证。加湿过程中相对湿度模拟值和试验值最大偏差为1.1%,加湿时间仅相差6.5 s,验证曲房加湿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试验研究加湿管道直径、开孔数和开孔尺寸对曲房加湿效果的影响,使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加湿装置参数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管道直径为80 mm、开孔数为6、开孔直径为30 mm,曲房加湿效果最好,与优化前的加湿装置相比,优化控制参数后的加湿装置的加湿时间缩短了6.6%,为后续曲房湿度控制研究提供了模型参考和理论数据支撑。
    • 罗舜
    • 摘要: 膨胀土的膨胀势将给工程的安全性带来严重的影响。降雨是诱发膨胀土基坑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在降雨条件下的基坑湿度场分布规律;通过湿度场的变化以及膨胀力的机理,探讨了膨胀力在基坑中的分布规律;根据条分法计算原理,在极限平衡条件中考虑膨胀力,并给出了考虑膨胀力的基坑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在数值模型中,将湿度场中的膨胀力等效为水压力,计算膨胀土基坑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基坑安全性在降雨一定时间后,基坑稳定性才下降;相对不考虑膨胀力,考虑膨胀力的基坑安全性系数降低25%。
    • 乔丽梅; 曹世豪
    • 摘要: 双块式无砟轨道早期开裂与湿度分布有关。为了获取轨道早期湿度场分布特性,提出基于温度场模块的混凝土湿度场计算方法,开展密闭混凝土水化自干燥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早期湿度场计算模型,设计的稳态-瞬态-瞬态三步计算流程实现了施工顺序对早期湿度场的影响,并对大气干燥、水化自干燥、养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基础湿度在顶部大气干燥和底部自由水浸润下达到平衡后沿深度呈指数分布。轨枕经60 d养护后湿度峰值降至81.1%。由于施工阶段轨道各部件湿度分布的差异性,会在道床板浇筑完成后于界面处形成较高的湿度梯度。随后在自然养护阶段的大气湿度日波动对轨道表层的影响深度为14 mm。最终,整个轨道结构湿度场在水化自干燥、湿度扩散及暴露面大气干燥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下趋于平稳。
    • 杨荣山; 李莹; 许钊荣; 刘佳
    • 摘要: 长期处于水环境中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内部存在不均匀的湿度场,而湿度会对轨道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研究水环境中双块式无砟轨道内部不同湿度状态下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结合水环境中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湿度分布情况,建立了混凝土基质纳观组分(C-S-H)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混凝土基质展开多尺度计算,并进行两级均匀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表层湿度的梯级分化明显,轨道内部的湿度差最高可达38.4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饱和度由0增加到100.00%时,支承层、道床板及轨枕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幅分别可达35.0%、19.5%、16.2%.
    • 袁刚烈; 车爱兰
    • 摘要: 为了评价路基土湿度场的空间分布,研究了一种基于振动测试及电测量的高速公路路基湿度场空间分布快速测试及评价方法。选取某多雨潮湿地区在建高速公路的一段路基作为等比例试验路基模型,布置注水系统以改变路基的湿度场,设计了含水率分别为17%、19%及20%的3种路基模型Ⅰ、Ⅱ、Ⅲ;分别采用振动测试、温湿度传感器测试、高密度面波测试及电测量4种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路基土的含水率ω、弹性波振幅A、剪切波速度V _(shear)、视电阻率ρs;分析了弹性波振动衰减率及电阻率分布,评价了路基湿度场的空间分布;将电测量测得的视电阻率换算成含水率ωρ,并与由温湿度传感器测得的含水率ωsensor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路基含水率由17%提高至20%,路基振动衰减率增长了20%~30%,剪切波速度减小了16%,验证了采用振动测试能够快速评价路基湿度场的变化;电测量法换算含水率ωρ与温湿度传感器测量换算含水率ωsensor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3%范围内,验证了电测量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评价路基湿度场的空间分布。
    • 唐焱; 刘昌豹; 甘家毅; 梁才航
    • 摘要: 影响稀土灼烧工艺的因素十分复杂,关系产品质量稳定及能耗,现行工艺存在优化空间.通过剖析灼烧窑中温度和湿度分布状况,运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流体传热、多孔介质传热等理论,按特定组分运输模式,建立灼烧过程质量、动量和能量耦合传递数学模型.设置不同边界导入Fluent环境对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完成数据处理实现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准确反映灼烧窑中温湿度场分布及变化,且最终仿真结果与实际灼烧后的产品湿度含量相符合.
    • 刘兆宇; 罗会龙; 陈颐; 邹聪明
    • 摘要: 以标准密集烤房为对象,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运用大型模拟软件(Fluent),对烘烤干筋期密集烤房内部的温度场、湿度场及气流组织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密集烘烤典型送风参数下温度场、湿度场、气流组织分布的规律及进风口风速与烟叶间隙风速的关系.综合考虑风机能耗、叶间风速,进风口风速宜选取2.2?3m/s.
    • 刘展瑞; 张潭; 张鹏; 李宜航
    • 摘要: 为研究广西某干线公路全风化花岗岩软土路基内部湿度场的长期变化规律,利用GeoStudio建立路基湿度场数值模型,模拟路基内部湿度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土含水率主要由气候与地下水影响,路基建成后,路基含水率会随时间逐渐增大到平衡湿度状态,之后地下水主导路基内部含水率的变化.同一水平面内,含水率由路基中心向路基两侧逐渐增大;同一竖直面内,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 朱超; 卢靖宇; 代希华; 倪雅
    • 摘要: 为了解钢箱梁内部温度场与湿度场变化规律,以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工程坭洲水道桥钢箱梁为背景进行研究.考虑钢箱梁受太阳辐射、外环境气流、内部输送干燥空气(相对湿度45%)等影响,采用CFD数值模拟对昼夜不同区间下其内部温、湿度场进行分析,并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结果 表明:白昼恒温区间(14:00~17:00),钢箱梁内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为4.1%;跨中横隔板之间相对湿度最低,通入45%干燥空气可有效避免钢箱梁腐蚀;夜晚降温区间(17:00~20:00),钢箱梁内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为3.7%,横隔板顶部温度降幅较小,底部钢板快速降温至最低;持续通入45%的干燥空气,钢箱梁内相对湿度大于55%的区域呈跨中向两侧、自底向上扩散趋势,U肋近壁面相对湿度最高(64.7%),腐蚀风险增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