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龄期
早龄期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490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混凝土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暨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第三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论坛、全国第十三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等;早龄期的相关文献由815位作者贡献,包括沈德建、吴胜兴、段小芳等。
早龄期
-研究学者
- 沈德建
- 吴胜兴
- 段小芳
- 赵海涛
- 袁娇娇
- 杨杨
- 邱伟明
- 胡昌斌
- 诸华丰
- 陆培娟
- 陈育志
- 周岳年
- 骆勇军
- 曹秀丽
- 江晨晖
- 王丽娟
- 李明
- 黄杰
- 崔正华
- 成大宝
- 殷粉芳
- 江倩艳
- 冷发光
- 唐易民
- 张今阳
- 王甲春
- 田冠飞
- 赵志方
- 阎培渝
- 王潘绣
- 许四法
- 魏珍中
- 丁健
- 吴霞
- 朱晓琳
- 沈德飞
- 蒋凯迪
- 贾瑞明
- 陈晓东
- 黄冬辉
- 万意
- 吴炎平
- 周亮亮
- 孙增华
- 季伟
- 张涛
- 张风臣
- 李士海
- 洪彬
- 陈宇良
-
-
齐广政;
辛建达;
王振红;
汪娟;
马晓芳;
李金桃;
侯文倩;
段修斌
-
-
摘要:
早龄期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由于自身变形受到相邻构件或地基的约束产生温度应力,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强度,混凝土便会开裂。鉴于传统的约束圆环法和平板法无法考察温度历程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开裂行为的影响,基于研制的新型开裂全过程仿真试验机在实验室内实现了对混凝土日降温0.3°C的速率控制,重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真实温度历程,测量了不同龄期(3、7和14 d)快速温降条件(0.5°C/h)下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基于开裂温差分析了龄期和水泥类型对早龄期混凝土抵抗快速温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抵抗快速温变的能力与龄期(强度)正相关,松弛能力随加载龄期的推迟逐渐减弱;低热水泥混凝土较中热水泥混凝土应做好更严格的早龄期阶段表面保温措施。
-
-
傅金阳;
徐光阳;
杨曾;
赵宁宁;
刘守花
-
-
摘要: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衬砌混凝土早龄期开裂问题,以我国西部某超高地温隧道为依托,利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方法分析温度与湿度变化耦合作用下高地温隧道衬砌混凝土早期开裂机理及针对性保温隔热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地温与混凝土早龄期水化产热共同作用形成的温度应力是隧道衬砌早龄期开裂的内在原因,早龄期混凝土强度增长不足是表面开裂直接原因;高地温隧道诱发衬砌混凝土早龄期开裂的围岩温度临界值约为63°C,低于此值时隧道衬砌正常施工不会导致早龄期开裂;超过此围岩温度临界值时,建议在初支与二衬间设置夹心式保温隔热层,避免衬砌混凝土因过大内外温差出现早期表面开裂;采用夹心式保温隔热层相比二衬表面设置表贴式保温隔热层更具施工组织便利性,且可避免衬砌混凝土长期处于高温状态。研究结果可为高地温衬砌混凝土早龄期开裂风险防控和隔热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
-
赵源;
侯子义;
李思李;
田波;
权磊
-
-
摘要:
为了研究路面低坍落度混凝土早龄期弯曲断裂特性,基于国际材料和试验室联合会推荐的双参数模型,通过MTS测定两种常用配合比组成的路面混凝土浇筑后1、3、5、7 d的P-CMOD图及荷载-挠度曲线图,计算得到相应龄期的断裂能、断裂韧度和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根据所得的断裂能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增大,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117.91%、107.45%;混凝土断裂能及断裂韧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而增长,两组混凝土的断裂能分别增长17.40%、43.82%,断裂韧度分别增长57.14%、58.64%;龄期与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断裂曲线形态影响较小;早龄期的混凝土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变化不明显;混凝土断裂能的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
-
汪洋;
王育江;
李华
-
-
摘要:
研究了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早龄期变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膨胀剂后膨胀混凝土的早龄期抗压强度提高了6%~17%,早龄期劈裂抗拉强度降低了27%~42%,但对混凝土28 d龄期时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混凝土早龄期弹性模量在掺入膨胀剂后普遍有下降的趋势,至28 d龄期,膨胀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降低了1.5~7.3 GPa。膨胀混凝土由于膨胀剂的效能,可在早龄期存储较大的膨胀变形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早龄期膨胀混凝土的最大膨胀变形可达到142με~315με,有利于结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提升。但在膨胀混凝土中掺入矿粉会显著增大混凝土的自收缩,使膨胀剂的膨胀组分作用减弱。
-
-
周俊宏;
王育江;
吴奕环;
汪洋
-
-
摘要:
文章研究了掺入粉煤灰、矿粉及复掺时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单掺时当粉煤灰、矿粉掺量为30%,复掺时当粉煤灰掺量为20%,矿粉掺量为15%时,与其它工况相比较,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增长显著,但与此同时弹性模量反而稍有下降。
-
-
张必亮;
张骞尹;
袁广林;
李庆涛
-
-
摘要:
考虑不同的高温龄期、受热温度,对钢筋混凝土(RC)框架边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高温温度、不同高温龄期下RC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的升高,各试件的极限荷载均逐渐降低,滞回曲线的捏缩现象均越来越明显,开裂荷载、峰值荷载、初始刚度均逐渐降低,耗能能力和延性也逐渐劣化。7 d龄期高温-再养护至28 d节点的抗震性能与28 d龄期高温后节点的抗震性能相比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极限荷载最多降低7.2%,延性最多降低6.6%,初始刚度最多降低20.13%。研究结果可为早龄期遭受高温的RC框架节点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
姜锐;
张绍松;
陈宇良;
黄芳玮;
徐鸿飞
-
-
摘要:
为揭示直剪作用下早龄期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与力学性能,将取代率和养护龄期作为研究参数,制作了27个立方体试件进行剪切试验,观察了试件断面形态,获得了试件的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分析了取代率和龄期对直剪强度、峰值位移和剪切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龄期t=3 d时,主要为骨料与水泥基体之间的黏结破坏;t=7 d、28 d时,主要为界面黏结破坏和骨料剪断破坏2种破坏形式;t<7 d时,取代率越大,抗剪强度越大,峰值位移越小;当t=28 d时,取代率越大,抗剪强度越小,峰值位移越大;相较于t=3 d的抗剪强度,t=7 d、28 d的抗剪强度提高幅度分别为20.70%和75.40%。龄期较短或较长时,取代率对损伤影响均较大,t=7 d时,取代率对损伤影响最小。最后,提出了不同龄期下再生混凝土直剪强度计算公式。
-
-
张秀磊
-
-
摘要:
采用温度匹配(TMC)和绝热两种温度养护模式,对某大坝混凝土(高粉煤灰掺量)开展温度-应力试验(TST)。结合温度匹配(TMC)和绝热养护情况下实际测量的自由试样的应变,得出大坝混凝土的一个系数(热膨胀系数)和一个规律(温度变形规律),结合两者分析温变环境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坝混凝土的自收缩在早龄期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温度变化过程会对其自收缩变形产生影响;对于同一种类别的混凝土,其自收缩在绝热模式和温度匹配模式情况下的发展规律存在差异,绝热模式要大于温度匹配模式;基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现存的“等效龄期”预测法仍存在一些缺点,需要深入研究并改进。
-
-
段小芳;
袁娇娇
-
-
摘要:
为了研究塑钢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将体积率为0%、0.45%、0.90%和1.35%的塑钢纤维掺入混凝土中,以探寻早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塑钢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劈裂抗拉强度的增幅最大,抗折强度次之,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最小,且随着龄期发展,早龄期劈裂抗拉强度发展最快,抗折强度次之,立方体抗压强度发展最慢;掺入适量塑钢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早龄期拉压比和折压比,改善混凝土脆性,且0~28d塑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拉压比和折压比随着龄期增大而降低,最终趋于平稳.
-
-
高喜才;
赵程;
王琪;
马腾飞;
刘帅
-
-
摘要:
为研究早龄期巷旁充填混凝土损伤破坏超声波预测方法,制备了7,14,21,28 d等4种早龄期充填混凝土试件,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其微观形貌,并进行单轴压缩力学特性测试,分析了充填混凝土损伤累积过程中连续超声波参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龄期增长,充填混凝土试件内部结构逐渐致密,使得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非线性递增,泊松比呈非线性递减,超声波波速、主频幅值呈递增关系;主频幅值表现出与试件裂隙扩展有很高的相关性,根据主频幅值极值点确定了裂隙闭合应力点σ'cc及损伤应力点σ'cd,并依据特征应力点划分了裂隙发育的3个阶段,可以将主频幅值的极大值点作为充填混凝土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为巷旁充填混凝土承载性能超声波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
-
-
-
-
许朴
- 《上海市水利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的分析混凝土结构早龄期非结构性裂缝的产生机理,文中提出了混凝土三维有限元热传导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混凝土水化反应而引起的温度变化,采用考虑水化度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计算公式来表征早龄期时温度变化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应力分析中采用Bazant双幂函数徐变模型考虑徐变对混凝土应力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和相应产生的应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
WANG Li-juan;
王丽娟;
HU Chang-bin;
胡昌斌;
L(U) Heng;
吕恒
- 《第六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为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湿度场性状特征,采用瑞士SHT15型数字化温湿度传感器,针对不同施工季节、不同基层与面板接触边界,进行水泥混凝土板早龄期湿度场的室外路面板监测试验研究.监测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湿度场在铺筑完之后依次经历饱和阶段、湿度下降阶段和波动阶段,各阶段的发生时刻和幅值取决周围气象条件和边界条件;通常工况下板底湿度高于板顶湿度,沿板厚方向形成湿度梯度,夏季施工路面早龄期板顶板底最大湿度差可达8%.此外,分析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其它混凝土结构,由于属于薄板结构,湿度场的影响和控制应额外注意混凝土路面基层边界条件与施工季节等因素.
-
-
Han Yudong;
韩宇栋;
Zhang Jun;
张君;
Wang Zhenbo;
王振波
- 《第三届两岸四地高性能混凝土国际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设计了内养护水灰比(WIC/C)为0.12的预吸水轻骨料内养护高强混凝土,并研究了密封和环境干燥两种养护条件下预吸水轻骨料对高强混凝土自浇筑起早龄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以及内部相对湿度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和内部湿度均明显呈现两阶段发展的特征,且收缩发展的第一阶段内混凝土内部湿度一直处于饱和态;预吸水轻骨料的掺入,显著缓解了高强混凝土自干燥,混凝土内部湿度下降第二阶段的速率及其下降值均明显减小;预吸水轻骨料内养护几乎完全消除了高强混凝土第二阶段自收缩,但对第一阶段自收缩的缓解作用有限;当预吸水轻骨料内养护和较强的外环境干燥同时存在时,内养护高强混凝土干燥试件的干燥收缩也发展明显,且其中心点处内部湿度测量值可能因试件内部较大的湿度梯度而对试件整体的湿度水平表征性较差.
-
-
Gao Yuan;
高原;
Zhang Jun;
张君
- 《第三届两岸四地高性能混凝土国际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采用钢环约束试验对早龄期混凝土抗拉松弛参数进行了标定.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测量钢环内表面环向应变可以获知由混凝土收缩引发的钢环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均布应力.同时,采用包括未知参数91,d和p的幂函数对混凝土徐变进行模拟,建立考虑徐变影响的混凝土收缩对钢环外表面产生的均布应力的计算模型.通过对徐变模型中不同参数组合的试算,找到能够满足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误差要求的91,d和p组合.本文对C30和C80混凝土(分别代表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进行了环约束试验,得到了两种混凝土抗拉徐变参数组合.计算结果显示:91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对C30和C80混凝土Φ1的取值范围分别为2.01~2.08和0.47~0.53.参数p和d可以表达为Φ1的线性函数.采用获得的徐变参数组合对其他学者试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
-
-
-
诸华丰;
冷发光;
田冠飞;
周岳年;
王波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暨第八届理事会换届会议》
| 2011年
-
摘要:
准确测定早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特性对研究和评价早龄期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影响收缩变形的诸多因素具有关键性意义.由于该阶段的混凝土正处于从流塑状态到凝结再到硬化的变化过程中,为避免测量操作的触力导致被测目标发生不确定的微变形或位移,必须采用非机械接触方法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准确测量混凝土成型后全过程收缩变形特性的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变形测量方法的实现和面向产品的全自动测量装置的研制,解决的技术关键、采取的技术创新及所达到的技术性能.该仪器良好的实际使用效果验证了GB/T 50082修订稿引入的非接触式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方法的技术合理性和实际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