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场

风场

风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1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3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148306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临近空间飞艇系统技术发展研讨会等;风场的相关文献由45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涛、李勇、许福友等。

风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3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48306 占比:99.45%

总计:149127篇

风场—发文趋势图

风场

-研究学者

  • 张涛
  • 李勇
  • 许福友
  • 韩艳
  • 余晖
  • 夏海云
  • 周岱
  • 周洁
  • 唐勇
  • 张宏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宏轩; 肖凯涛; 宋伟伟
    • 摘要: 以CO为代表污染源,探究不同来流风速下街谷内风场和污染场分布特征。污染物浓度由低向高逐渐降低,且向背风面堆积。随着风速增加,中心面处回流作用增加,迎风面污染物浓度稀释;端口面处,顺时针大涡旋持续向左移动,风速高于5 m/s时该涡旋无法起到封闭作用,加速街谷内部与外界空气交换速度。污染物主要受三个区域控制,随着风速增加,整个街谷回流作用持续增加,区域3的涡旋右移,区域1的两个涡旋相互靠近。此结果可以深入了解污染物扩散规律,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有效参考,降低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 刘紫薇; 赵帅康; 魏笑然; 白晔斐
    • 摘要: 再分析风场资料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舟山群岛海域可再生能源评估、海洋灾害预防决策以及港口运维和船舶运输等涉海发展领域,然而不同业务机构所提供的再分析数据在舟山近海的性能表现不一,严重阻碍了此类数据的有效应用。基于2018年全年单点浮标观测资料,综合评价了舟山群岛近海面(10 m)风场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利用误差分析和风玫瑰图等统计工具对6种主流海表风场再分析资料,包括: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the 5th generation ECMWF atmospheric reanalysis,ERA5)、NECP第二版全球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CFSv2)、美国宇航局物理海洋学分布存档中心的多卫星融合资料(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日本55年再分析数据(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JRA-55)、第二版现代研究与应用回顾性分析数据(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ersion 2,MERRA-2)和ECMWF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再分析数据(the 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CAMS)在时间变化特征上进行了对比与评估。研究表明:在综合性能方面,ERA5对风场的再现能力最优,其次为JRA-55;在要素可信度方面,ERA5对风速的再现情况相对较优,而CFSv2的风向再现情况较好;风场产品在不同季节的模拟能力有所差异;不同风场产品在不同风速区间的重构能力也有所不同;在全年风向分布方面,各再分析资料都存在显著的东向偏差。研究结果为不同应用场景下风场资料的选取提供评估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舟山群岛近海的高精度长周期风场数据产品奠定基础。
    • 付廷正
    • 摘要: 风机分体式测风激光雷达是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将激光传感技术和测距技术相结合的远程探测器。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测量出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后向散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可以实现对大气风场的测量。本项目的应用方向为风力发电机组前端近距离风场的探测,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为四光路输出,采用分时发射的方案,可以合成计算出风力发电机轴向水平风速、风向和垂直风速、风向,机械结构上采用分体、微缩的方式,以适应恶劣、复杂多变的环境。
    • 陈友慧; 刘然; 李冬雪; 许傲然; 谷彩连
    • 摘要: 大多数输电线路的额定容量设计基于高温低风速等保守的气象条件,而且额定容量为定值,这种保守的方法往往导致线路容量利用率不足。动态调整线路容量的方法是利用当地的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和电网负荷,自适应地计算线路的可用容量。基于流体力学计算对当地风场进行建模,并将风场建模的结果与气象站数据相结合进行线路可用容量估算;在沈阳市郊区架空线上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线路计算可用容量在76%的研究时间内高于静态额定容量,比静态额定容量增加了22%,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何立; 赵圆圆; 伏冠西; 冉师齐
    • 摘要: 为研究山区复杂风场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效应的规律,以川滇金沙江特大桥索塔承台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MIDAS/FEA对承台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力进行仿真计算,并对承台温控系统进行设计及温度场实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3 d内其温度及应力达到峰值;混凝土呈现内部温度高、表面温度低的状态;温度应力前期集中于构件表面,后期有向内部转移的趋势,且表面有应力集中的现象;基于理论计算,提出温度控制应以“外保内散”为原则,且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吻合,温控效果显著。
    • 陈潇然; 万寒月; 王炳文; 邢小军
    • 摘要: 在火箭助推器回收过程中,经过降落伞减速,系统将以稳定速度飞行,此时高空风场将成为返回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火箭助推器-降落伞系统的六自由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风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火箭助推器-降落伞受风干扰及外界不确定因素扰动下的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精确描述风场中火箭助推器-降落伞的运动特性;风场对火箭助推器-降落伞系统的飞行轨迹和姿态角有较大影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宿兴涛; 孙海洋; 卞双双
    • 摘要: 为检验区域气候模式与沙尘模式耦合模式RegCM Dust的性能,以2006年东亚地区一次沙尘暴过程为例,将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检验模式对沙尘天气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沙尘暴过程的地面风场特征模拟效果较好,总体上重现了大风区的分布;地面沙尘浓度和沙尘光学厚度模拟结果与观测分布总体吻合。模式虽然是区域气候模式与沙尘模式耦合模式,但由于其内核是建立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基础上,因此对天气过程尤其是沙尘天气过程具备较好的把握能力,对于沙尘天气过程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赵延岩; 应江; 李振朝; 高晓清; 罗勇
    • 摘要: 在能源发展低碳化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西北戈壁是我国建设光伏电站的主要区域,为了更好地理解戈壁光伏电站对局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本文利用2019年12月、2020年4月、7月和10月新疆五家渠戈壁光伏电站与参考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光伏电站与参考站点的气象要素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光伏电站与参考站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和季节差异,夜间各个季节光伏电站2 m高度气温都低于参考点,随着高度增加,夜间冷却效应减弱。白天春、夏、秋季光伏电站内2 m高度气温高于参考站点,而冬季低于参考站点。随高度增加,光伏电站在春、夏季白天的升温效应减弱,秋、冬季升温效应增强;由于光伏面板比土壤比热容低,白天光伏面板温度高于参考站地表温度,温差随太阳辐射增强而增大;由于光伏阵列对风的阻挡作用,光伏电站内相比参考站风向单一、风速更低。随着高度增加,光伏阵列对风场的影响减小。
    • 张骁; 孙楠; 刘壮峰; 李骏; 王铮清; 虞佳维
    • 摘要: 针对舟山气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业务需求,舟山精细化10 m风场资料在业务应用中使用中国气象局开发的Micaps4软件查看,存在显示过于密集、操作繁复等问题,现基于WebGIS方式和采用B/S架构,利用信息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精细化预报格点风矢量资料分色斑图、流线图、风杆图实时显示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快速显示未来12 h整点精细化风场预报产品,为预报业务人员进行天气研判提供参考,提高气象服务工作效率,推动防灾减灾工作。
    • 丁文浩; 李云; 徐世凯; 李晶; 赵金箫; 阮仕平; 王勇
    • 摘要: 为了解太湖表层湖流对变化风场的响应特征,以及风场-表层流场对蓝藻迁移的影响,通过GPS粒子示踪器对表层湖流进行观测,结合观测期间风场的变化特征和遥感图像,分析了变化风场条件下太湖的表层湖流特征以及蓝藻水华的迁移聚集过程。结果表明:太湖风场是太湖表层流场的主要驱动力,但受到地形特征、岸线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域表层流场对风场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太湖风场影响下太湖表层湖流在空间上的广泛差异性是导致蓝藻迁移过程中在不同区域聚集程度不同的主导因素,也是区域性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风场-表层流场-蓝藻迁移聚集过程是一个依次传导的响应系统,条件适宜风场影响下的流场是触发蓝藻水华短时间、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外部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