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块式无砟轨道

双块式无砟轨道

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7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69204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201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现场技术交流会、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相关文献由9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荣山、赵坪锐、李成辉等。

双块式无砟轨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69204 占比:99.99%

总计:3069486篇

双块式无砟轨道—发文趋势图

双块式无砟轨道

-研究学者

  • 杨荣山
  • 赵坪锐
  • 李成辉
  • 郭佳
  • 韦有信
  • 刘学毅
  • 杨斌
  • 王浩
  • 章远方
  • 万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明厚
    • 摘要: 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砟轨道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轨道形式。本文结合兰新客运专线第二双线某标段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案例,从施工测量的准备阶段、无砟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三个方面,阐述了无砟轨道精调测量控制的要求,介绍了精调施工的作业流程、技术要点、容许限差以及注意事项,以供同类型项目参考。
    • 杨荣山; 胡猛; 孔晓钰; 康维新; 曹世豪
    • 摘要: 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枕边裂缝水力伤损问题,推导出动荷载作用下枕边裂缝内动水压力分布解析式并建立枕边裂缝扩展计算模型,分析列车运行速度及裂缝几何形态对动水压力与裂缝扩展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趋近或远离,枕边裂缝内动水压力值呈正负交替状态,当轮对与转向架临近伤损区时,裂缝内动水压力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随着裂缝开口量减小、列车运行速度及裂缝长度的增加,枕边裂缝内动水压力与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增大,比较而言,裂缝几何形态是枕边裂缝扩展的控制性因素;枕边裂缝疲劳寿命受裂缝初始长度控制,其随裂缝初始长度增加显著减小,列车运行速度是裂缝疲劳寿命的关键影响因素,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明显增大了裂缝疲劳扩展速率。
    • 董敏琪; 苏谦; 黄志超; 程鹏; 裴彦飞; 刘宝森
    • 摘要: 由路基沉降引起的无砟轨道上部结构过量下沉会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进而降低线路运营安全性及行车舒适性,由于天窗期时间短,选择高效的抬升处置措施是当下高铁运营维护的重难点之一。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安全,通过ABAQUS内嵌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子程序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进行无砟轨道机械抬升模拟,并与室内实验、现场作业等手段结合,提出一套适用于双块式无砟轨道过量沉降的机械抬升及注浆加固快速修复方法,现场验证其整治效果。结果表明: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支承层底部机械抬升时,抬升点布置间距宜为1 m;抬升时需在千斤顶与路肩接触位置放置30 cm×30 cm的钢垫板,以保证千斤顶与路肩接触位置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单块轨道板单次抬升限值为4 mm,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机械抬升方法:分步抬升法。室内实验表明: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作为注浆加固充填材料满足现场施工及长期服役要求;现场抬升及监测结果表明,抬升方案设计合理,线路平顺性恢复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潘利; 王育江; 杨睿
    • 摘要: 针对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现浇混凝土易开裂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道床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同时基于多场耦合模型对道床板混凝土开裂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掺入抗裂剂对道床板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后期强度影响较小,早期明显体积膨胀,有效补偿了混凝土收缩;掺入抗裂剂后道床板中心和上表面开裂风险系数由1.0以上降低至0.7以下,基本不开裂。经工程现场应用,掺入抗裂剂的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完成6个月后未发生开裂,混凝土抗裂性能较好。
    • 杨星智
    • 摘要: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砟轨道施工结构,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上,作为一种现浇施工工艺,难免在施工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无砟轨道施工进度、质量等。结合多条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深层次剖析无砟轨道结构特点、施工组织、工装配备、工序管理等要点,凝练出“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吃透图纸、弄清意图,强化管理、保障服务”24字指导思想,并总结出一套高效、适用、经典的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对今后无砟轨道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刘巍
    • 摘要: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采用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虽然较为成熟,但整体施工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仍然需要大量人工辅助。施工过程中存在人工散枕误差大、施工工序复杂、人工精调精度操作强度高等问题,亟需研究一套适用于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化施工装备。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化系列施工装备通过采用一体化底座板系统及自动整平机、智能化自动分枕平台、新型嵌套式轨排、混凝土自动振捣机、轨排精调机器人、道岔自动精调机、无砟轨道承轨台检测机器人等设备,形成智能化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模式和道床板流水作业法施工工序,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实现数据可控,实时上传,提高无砟轨道精度,减小扣件更换率,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了无砟轨道施工精度、稳定性和施工效率,满足现代高速铁路施工技术的发展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解决了施工单位在高铁建造领域的痛点,为实现我国高铁智能建造、智慧铁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推动了高速铁路的智能化及产业化发展。通过现场应用和验证,双块式无砟轨道智能化成套装备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同时,后续根据现场需求,需进一步优化设备功能,使得我国能够全面掌握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最新建造技术,彻底解决人工干扰大,数据不可控等重大技术难题,完善我国智能施工技术体系,形成一系列施工装备类的技术产品,满足时速350km/h及以下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需求。
    • 孙春雷
    • 摘要: 双块式无砟轨道是我国主要的轨道结构形式之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智能建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建造,从数字化设计、一体化施工、信息化管控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形成黄黄铁路无砟轨道数字化设计成果,打通了与施工装备的数字化接口,实现了利用设计数据驱动施工装备进行一体化作业模式。同时基于B/S架构构建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关键工序质量进度管控;通过预警预报方式防止误差累积和传递,以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本系统应用,提升了黄黄铁路无砟轨道建造质量和效率,为建造我国智能高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杨荣山; 李莹; 许钊荣; 刘佳
    • 摘要: 长期处于水环境中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内部存在不均匀的湿度场,而湿度会对轨道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研究水环境中双块式无砟轨道内部不同湿度状态下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结合水环境中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湿度分布情况,建立了混凝土基质纳观组分(C-S-H)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混凝土基质展开多尺度计算,并进行两级均匀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表层湿度的梯级分化明显,轨道内部的湿度差最高可达38.4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饱和度由0增加到100.00%时,支承层、道床板及轨枕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幅分别可达35.0%、19.5%、16.2%.
    • 马弯; 孙立; 王森荣; 张杰; 闫亚飞
    • 摘要: 近年来,BIM技术依托多个试点项目逐步在铁路行业中推广应用。作为信息的载体,模型创建是BIM关键技术之一,但依托现有的BIM商业平台,难以实现轨道工程信息模型的创建以及专业间、阶段间协同设计。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以Revit软件作为三维图形引擎开发轨道BIM设计软件,研究轨道零构件参数化模型超高、方位角、坡度等参数的表达方式,基于线路、路基、桥梁、隧道等专业接口信息,分析轨道超高设计、配板设计、数据模型,自动创建和更新轨道信息模型。研究表明,利用双块式无砟轨道BIM设计软件,能够形成道床板、底座等轨道构件参数化模型、全线轨道数据模型以及BIM模型,提高建模效率和精度。研究成果初步支持专业间的数据协同,支持无砟轨道设计、施工阶段的信息管控与共享,推动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BIM正向设计。
    • 殷明旻; 向芬; 乔建春; 方宜; 蒋楚生
    • 摘要: 某高速铁路路基段无砟轨道出现上拱病害,且平面上有一定量的偏移,经深入分析,主要原因为路基基岩在构筑过程中应力重分布作用下的缓慢蠕变。目前该病害尚无根治措施,为整治该段因上拱引起的限速,决定在线拆除并重构无砟轨道。本文提出的营业线天窗时间内进行无砟轨道重构整治方案,不断道限速运行,方案可行,效果良好,相关施工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