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1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3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299934篇;相关期刊288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科技资讯、建筑施工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大工桥梁学科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等;施工顺序的相关文献由1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日荣、李军、等等。
施工顺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934篇
占比:99.80%
总计:300547篇
施工顺序
-研究学者
- 傅日荣
- 李军
- 等
- 赵武装
- 邓安泰
- 乔丽梅
- 何继华
- 倪海桂
- 刁志刚
- 刘中涛
- 刘德诚
- 刘新荣
- 刘晓明
- 刘添俊
- 刘玮
- 包联进
- 卓杨
- 史书楠
- 吕蒙
- 周路线
- 姜文伟
- 孔光明
- 孔洁洁
- 孔祥伟
- 孙伟
- 孙瑞瑞
- 宁晓骏
- 宫海宁
- 岳地东
- 廖孝江
- 张亮
- 张小龙
- 张晓东
- 张琨
- 彭阳
- 徐宁
- 戴小松
- 曹世豪
- 朱维申
- 李志勇
- 李术才
- 李楠
- 李璐
- 李章
- 李笑琪
- 杨怀敏
- 杨泗军
- 杨达
- 欧阳锦
- 段书龙
-
-
童骏;
包联进;
汪大绥;
朱晓东;
闫琪;
任记波;
严从志
-
-
摘要:
昆明春之眼商业中心主楼建筑高度407m,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筑高度超400m的超高层建筑之一,主楼采用巨型支撑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介绍了主塔楼结构设计关键点,包括结构体系、黏滞阻尼布置、消能减震设计、地基基础的设计等;采用了屈曲约束支撑BRB、柱间黏滞阻尼器及悬臂黏滞阻尼等措施进行消能减震设计,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消能减震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对不同施工顺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施工顺序对不同类别构件的均有一定影响。设计中需对施工顺序予以重视。在基础设计中则着重关注了基岩起伏对塔楼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采取增补抗压桩和后注浆增强的形式对基岩埋深较深的区域进行加强,保证其沉降满足规范要求。
-
-
文杰;
秦善良;
孙梦尧;
王升;
陈保国
-
-
摘要:
超长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开挖顺序下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变形特性会出现明显差异。基于穗莞深城际铁路前海站基坑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4种不同开挖方案下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及内支撑轴力变化规律,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选出最有利于支护结构稳定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超长车站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空间效应,基坑边角对结构变形有显著约束作用;围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呈正相关关系;先开挖基坑两端区域,围护结构位移与地表沉降最小;同步开挖工序下,内支撑轴力最小。通过对比分析,为超长深基坑开挖施工提供了合理方案。
-
-
安永林;
李佳豪;
周进;
谭格宇
-
-
摘要:
为优化在建交叉隧道施工顺序,对不同近接施工影响程度进行动态分区以便于施工管理。以在建的珠海大横琴山一号隧道与珠机城际隧道交叉段为工程背景,其中珠机城际隧道(断面小)在上方,而大横琴山一号隧道(断面大)在下方,应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先上后下”及“先下后上”2种施工工况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施工顺序下立交隧道纵向位移、横断面位移、拱顶沉降、仰拱位移、塑性区及支护结构应力等变化规律。讨论地层围岩位移分区准则与既有结构强度分区准则。研究后行隧道掌子面施工至交叉点不同距离时,先行隧道位移以及结构强度的动态分区情况,其中红区为特危险区、黄区为危险区、白区为注意区。研究结果表明:“先下后上”施工比“先上后下”施工要好;现场采纳了此方案,先施工下方大横琴山隧道,然后再施工上方珠机城际隧道。“先下后上”施工时,上部隧道开挖至交叉点前6 m至交叉点后12 m对下部隧道影响明显;并以下部隧道距中轴线前18 m至中轴线后10 m范围内作为特危险区,同时上部隧道开挖至距中轴线前后0.25D(D为开挖隧道跨度)范围内需加强监控量测,以保证隧道安全。“先上后下”施工时,以上部隧道距中轴线前27 m至中轴线后13 m作为特危险区,同时下部隧道开挖至距中轴线前1D至距中轴线后0.25D范围内时需加强监控量测,保证隧道安全。
-
-
乔丽梅;
曹世豪
-
-
摘要:
建立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计算模型,采用节点耦合法,设计1稳态+3瞬态的4阶段计算流程,按照施工顺序依次对各层构件的早期湿度场进行分析,并分析服役阶段层间积水对CA砂浆层内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基床的稳态湿度场沿深度呈指数分布;支承层与轨道板的水化自干燥效应主要发生在浇筑后前7 d,而大气湿度的日波动性对暴露面湿度的影响深度约为10 mm;CA砂浆层的早期湿度主要受湿度扩散控制,待稳定后保持在70.0%~72.4%;CA砂浆层下界面离缝存在积水时砂浆层内湿度分布由线性逐渐向三次多项式转变,上下界面离缝均存在积水时积水区砂浆层浸泡5 d可达到100%的饱和湿度状态。
-
-
肖魁;
贾水钟;
贾君玉;
郭小农
-
-
摘要:
上海图书馆东馆属于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设计以高大空间为主,结构具有大跨度、大悬挂、大开洞的特点。建筑主要柱网尺寸为16.8m×16.8m,结构四周的大跨外挑区域采用"多层悬挂结构",在屋顶设置双向上翻钢桁架,通过桁架端部的吊柱来传递下方5层悬挂区的荷载。吊柱采用高强钢拉杆,拉杆长度可调节以适应施工误差。设计时需考虑悬挂结构的施工顺序、防连续倒塌、节点构造等问题,针对上述设计难点开展了专项计算分析、试验研究、健康监测等。
-
-
艾正伟;
宋文凯
-
-
摘要:
以某叠落盾构隧道施工为研究对象,对“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2种隧道施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先下后上”施工方式较“先上后下”施工方式地表最大沉降减小约54.8%;采用“先下后上”施工方式时隧道最大周边土体位移较小;通过对2种方式下地表沉降、隧道周边位移、衬砌管片最大轴力和位移进行对比可知,当工程中遇到叠落隧道施工时,应优先采用“先下后上”施工方式。
-
-
何少炜;
王学;
陆鹏州
-
-
摘要:
油气管道在大陡坡段山地地区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地形落差大,坡度陡,地势险峻,易发生滚石、滑坡等危险情况,人常常无立足之地,安全施工作业难度大,风险系数高。论文从油气管道布管、施工顺序、施工和固定方向以及施工机具的配置等角度提出了安全施工方法,并例举了工程实例说明了安全施工技术的可靠性,为大陡坡段山地油气管道安全施工提供了借鉴。
-
-
乔丽梅;
曹世豪
-
-
摘要:
双块式无砟轨道早期开裂与湿度分布有关。为了获取轨道早期湿度场分布特性,提出基于温度场模块的混凝土湿度场计算方法,开展密闭混凝土水化自干燥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早期湿度场计算模型,设计的稳态-瞬态-瞬态三步计算流程实现了施工顺序对早期湿度场的影响,并对大气干燥、水化自干燥、养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基础湿度在顶部大气干燥和底部自由水浸润下达到平衡后沿深度呈指数分布。轨枕经60 d养护后湿度峰值降至81.1%。由于施工阶段轨道各部件湿度分布的差异性,会在道床板浇筑完成后于界面处形成较高的湿度梯度。随后在自然养护阶段的大气湿度日波动对轨道表层的影响深度为14 mm。最终,整个轨道结构湿度场在水化自干燥、湿度扩散及暴露面大气干燥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下趋于平稳。
-
-
许洪伟
-
-
摘要:
国内重叠隧道大部分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来控制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的影响。今采用ANSYS软件对某工程两重叠隧道“先下后上”“先上后下”两工况引起地层位移进行分析,认为“先上后下”施工顺序可行,且采用“先上后下”施工比“先下后上”施工有利。通过对隧道衬砌管片间的纵向螺栓抗弯、抗剪检算,得出“先上后下”施工顺序需要对先建上部隧道设置刚性支撑来承担后建隧道施工引起的临时弯矩、剪力。
-
-
徐可文
-
-
摘要:
以拟建的某双线客运专线的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铁路跨越既有管线的数值模型,对单侧桥墩顺序施工及双侧桥墩同时施工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两侧同时开挖模型相比于单侧顺序开挖模型在水平垂直管线方向及水平沿管线方向上位移量Tx,Ty较小,两种模型中Tx最大值分别为0.275mm,0.726mm,最大位移差约2.5倍,Ty最大值分别为-0.193mm,-0.146mm,最大位移差约1.3倍,而在竖直方向上,两侧同时开挖施工相比于单侧顺序开挖施工位移量Tz较大,两种模型中Tz最大值分别为9.653mm,6.845mm,最大位移差约1.4倍。对于铁路、燃气管线此类对位移变形敏感的工程项目,应尽量结合受扰动建筑物对不同方向位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顺序方案。
-
-
-
杨子沛;
金磊;
乔勃
- 《第七届中国建筑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竖向现浇结构与水平预制装配构件叠合梁板施工技术"是以结构楼层为对象,将同类型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等参数,归结成少量规格的构件型号,以便于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和施工质量控制.竖向现浇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和梁吊装和校正工作,然后进行墙柱混凝土浇筑,再进行预制空心板的吊装和校正工作,再进行梁板钢筋的绑扎和砼浇筑.该施工体系充分发挥了现浇结构、预制构件二者自身性能优势,彻底解决了预制叠合梁、预制板支撑,施工顺序等技术难题.
-
-
SONG Li-xin;
宋立新
- 《第十届FPSO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甲板片预制中主节点间的公差和变形控制问题,以典型模块化平台甲板片预制为例,提出甲板片建造的场地布置和施工焊接顺序,解决模块化平台甲板片尺寸精度控制问题,制定甲板片的预制公差要求,既能保证模块化平台整体的建造公差,又合理控制了甲板片的建造周期及成本.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合理的施工顺序及焊接方法,促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另外,进行局部调节的垫墩,采用先进的甲板片精度测量方法将有助于甲板片尺寸的精度控制,应作为模块化平台建造的重点技术进行研究。
-
-
LIU Feng-ning;
刘丰宁;
HE Zheng;
何政
- 《第26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上海某框架-核心简体系超高层建筑为例,基于ETABS2016软件分析比较不同施工顺序对结构竖向变形累积规律的影响,比较CEB-FIP模型与B3模型对徐变收缩的预测结果,分别采用温度荷载与微观预应力固化理论的方式来模拟温度作用.结果表明,季节性温度变化对结构竖向变形规律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分区施工模拟方式并考虑温度影响可以较好地预测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变形规律.
-
-
王仕统
- 《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根据美国、日本对高层混合结构(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的适用范围,结合我国现行规范(程)的规定,以及我国近年来超高层混合结构体系的现状,谈谈对超限高层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看法和建议.本文结语中,还介绍了美国新世界贸易中心1WTC混合结构(纽约是非抗震设防区),它的施工顺序与我国混合结构不同,分析施工顺序更科学.
-
-
王永梅;
何鹏飞;
屠齐华
- 《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金属屋面系统的面积大、超长扇形的施工难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屋面施工顺序、超长扇形板搭接技术、二次防水设计及施工技术、金属屋面板浮动式出屋面洞口节点设计等关键技术.实践证明,通过该系列技术措施,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为此类屋面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
-
范垚垚;
朱健;
李磊;
侯静;
艾迪飞
- 《第九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因工期需要,在工程实施一定阶段后,整体施工顺序会发生变化.结合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实例,整体式开挖基坑中施工顺序变为"先浅后深"时,经过计算分析,对围护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该工程现场施工状况及监测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并能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此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