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
软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54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48篇、会议论文122篇、专利文献88874篇;相关期刊823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西部探矿工程、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98种,包括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2013年江苏省地基基础联合学术年会等;软土的相关文献由96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松玉、王建华、王卫东等。
软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874篇
占比:95.31%
总计:93244篇
软土
-研究学者
- 刘松玉
- 王建华
- 王卫东
- 郑刚
- 雷华阳
- 王伟
- 王清
- 王军
- 丁智
- 赵锡宏
- 陈云敏
- 周健
- 孙红
- 徐中华
- 陈永辉
- 杨林德
- 王新泉
- 范宁
- 陈晓平
- 张伟
- 张飞
- 王哲
- 王浩
- 王磊
- 蒲诃夫
- 闻敏杰
- 孔令伟
- 王宁伟
- 简文彬
- 高彦斌
- 黄宏伟
- 于健
- 余飞
- 侯晋芳
- 冯双喜
- 刘敏
- 周秋娟
- 宋丁豹
- 宗钟凌
- 年廷凯
- 张文
- 房营光
- 曾新雄
- 李平
- 李立新
- 潘林有
- 祁子洋
- 童立元
- 郭兴森
- 陈善雄
-
-
于占福;
李庆;
乔宏政;
孔德莹;
刘涛影;
盛业山
-
-
摘要:
建筑工程中常常会遇到淤泥质土,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并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方面尤为重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三轴和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参数、加固地层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注意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其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合理选定三轴和双轴水泥搅拌桩参数后,三轴水泥搅拌桩加固连续墙内外槽壁,整体状态良好并得到有效的加固,同时双轴水泥搅拌桩对基坑止水效果显著,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周傲;
王斌;
李洁涛;
周欣;
夏文俊
-
-
摘要:
以太湖隧道某大型基坑工程为背景,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智能反演系统,开展室内软土蠕变实验,提出结合智能反演和蠕变实验的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综合确定相关土层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及蠕变相关参数.结合现场超载作用下软土基坑的变形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进行软土基坑超载作用下长期稳定性分析及变形预测中的可适用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太湖隧道的超载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张浩
-
-
摘要:
岩土主要是基于工程建设角度对地壳中所有的岩石与土的统称。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含有特殊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岩土,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特殊性岩土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会发生极大变化,物理力学性质也随之改变,这往往会给工程建设活动带来很大的经济、技术、安全影响,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安全生产事故。对于中东部地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软土及填土的勘察要点及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
-
杨永刚
-
-
摘要: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难以避免,填方路堤穿越软土地基时应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深层软土地基处置难度大风险高,现有技术多采用复合地基进行加固。有限元计算将连续结构体离散化,通过对每个离散的单元的计算进而得到连续整体的结果,相对于规范法在复合地基计算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以贵州某高速公路深层软土路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钻探及试验确定了研究区软弱土的分布情况和物理力学性质,选择典型路基横断面建立15节点高精度三角形网格模型,分别计算软土地基在有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的工况下,路堤填筑施工的稳定性及地基沉降变形,同时分析了路堤施工对附近的高压电塔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路堤填筑过程,路堤范围内以固结沉降变形为主,两侧主要发生挤出隆起现象;随着填筑高度增加,稳定性系数非线性降低,沉降及水平位移非线性增大。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后,路堤稳定性从0.775上升至1.9,地基沉降控制在0.244m,电塔基础水平位移由1.554m减少至0.037m。计算结果说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可有效的解决本项目深层软弱土问题,对下一步指导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
-
苟富刚;
龚绪龙;
杨露梅;
张岩;
刘明遥
-
-
摘要:
土体含盐特征是研究环境演化、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农业开发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采集长江河口地区土样907件并对土体盐分进行测试,得到土体易溶盐8大离子含量和pH值。根据测试结果对研究区100 m以浅土层含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含盐量介于0.028%~1.226%之间。全新世土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含盐量呈增加趋势。含盐量最大值出现在如东组下段4-1层(埋深约26 m)淤泥质粉质黏土,盐分主要为NaCl。含盐量最小值出现在滆湖组下段的7~2砂层(埋深约81 m),其中HCO_(3)离子含量最高,其次为Cl;与Na;。深部土层(滆湖组)含盐量有所降低,黏性土含盐量一般大于砂土。各土层ESR(交换性钠)值均大于当地地表淡水SAR(钠吸附比)值,ESR最大值为当地地表淡水SAR值的47.7倍,最低值也为当地地表淡水SAR值的2.7倍,说明土体中可交换Na含量高。100 m以浅地层含盐特征受晚更新世晚期海侵和全新世海侵控制,土体盐分主要为NaCl,其主要来源为海水浸渍或浸染。更新世土层为陆相沉积,但受晚更新世晚期海侵与全新世海侵浸染,土体含盐量较高。如东组下段和中段地层为三角洲相沉积,受长江和海侵共同作用,盐渍土广泛分布;如东组上段土层为陆相沉积,土体已普遍脱盐,HCO_(3)离子含量最高。土体中Cl;含量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较大,特别是4-1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具有弱腐蚀性等级以上的土体占比高达99%,要做好基础防腐蚀工作。如东组上段的2-1和2-2土层(浅表土层)碱性较大,对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最大,需添加改良剂进行土体改良。
-
-
淦述许
-
-
摘要:
以苏州地铁5号线某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为背景,研究了苏州地区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中地层稳定问题。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地层失稳事故,文章采用现场测量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槽壁失稳特征及诱因,并探讨了失稳机理。事故分析表明,泥浆液面下降造成的槽壁支护压力不足是诱发槽壁失稳的主要原因。采用理论分析法对失稳事故进行验证,结果和现场测量较吻合。
-
-
赵民;
贺可强;
张冰;
吴邵芳;
孙义晓;
王书鹤;
王晔;
潘增志
-
-
摘要:
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探究滨海软土强夯置换碎石墩的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填料方式下墩长和墩径均随夯击次数递增,大填料时墩长小、墩径大、最大墩径埋深浅、长径比小。不同锤体锥角下,墩长与墩径均随夯击次数递增,大锥角时墩长短、墩径大、最大墩径埋深缓增。不同夯击能下,墩长随夯击次数递增,墩径影响不明显,存在最佳夯击能,大夯击能最大墩径埋深大且增幅小,小夯击能墩体长径比大且增幅大。模拟B21墩体的生成过程,与模型试验基本吻合,拟合了墩型公式。
-
-
-
刘楚;
文琰
-
-
摘要:
总结了软土的工程性质及判别方法,分析了换填法、强夯法、预压法、水泥搅拌桩等在软土地基的处治原理和适用情况,从沉降、安全系数、变形速率、设计荷载等方面提出了软土路基设计控制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软土路基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科学指导。
-
-
罗先福;
邓安;
何蕃民;
李艳
-
-
摘要:
滨海地区覆盖层多为厚层软弱土层,且含有多层液化土,桩基承载力较低。通过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可提高桩侧、桩端阻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桩的承载力。但桩基后注浆技术在高含水量粉土-粉质黏土沉积地层中的效果及适用性难以确定。本文结合某核电站工点对滨海地区的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分析,为类似工程的桩基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
-
ZHU Shiye;
朱事业
- 《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在珠海市横琴新区环岛西堤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整理基础上,对沿线软土分布、成因及物质组成进行说明,对沿线102组原状土样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随埋深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对区内建筑物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时,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深厚软土层按其所表现的工程特性进行分层处理;同时选取软土物理力学参数应分层对待,才更为可靠、合理.
-
-
Chen Chao-bin;
陈超斌;
Ye Guan-lin;
叶冠林
- 《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研制了基于LVDT传感器的高精度小应变三轴仪,详细介绍了该三轴仪的结构以及传感器参数.针对信号干扰等影响微小位移测量精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恒温、接地、使用高精度直流电源等措施,并利用中值滤波的方法有效提高了LVDT局部位移计的测量精度.利用安装有LVDT位移传感器的三轴仪对上海软土进行K0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成功获得上海软土在0.001%~0.1%小应变范围内的割线模量变化情况;确认了LVDT位移传感器能够获得比霍尔效应局部位移计更小应变范围的软土割线模量,指出自主研制的设备比黑盒子产品更有利于实现测量精度的提高.
-
-
Song Yun-qi;
宋云奇;
Zhang Shuo;
张硕;
Ye Guan-lin;
叶冠林
- 《第27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获取土体的力学特性,本文比较了应变控制与应力控制的大主应力加载方式之间的区别,并对上海软土进行了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大主应力加载的真三轴试验,得到了上海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结论如下:应力控制的大主应力加载试验不能获取超固结土体软化后应力应变曲线.此外,当应力控制的大主应力加载试验的偏应力接近极限强度时,试样的偏应变速率会极速增加,这将导致试样的超孔压发生累积,来不及消散.试验结果表明,上海④层软土的抗剪强度在5%偏应变时已发挥绝大部分,试样的抗剪强度在偏应变超过5%增加不大.
-
-
李卓明;
庞杰;
刘艳晓;
郑凌逶
- 《第九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在等电势情况下,使用吹填淤泥、滩涂淤泥和宁波软土开展室内电渗试验,并测量排水量、电流、电势和含水率等试验数据,研究电渗对不同软土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吹填淤泥排水效果最好,适合使用电渗处理;滩涂淤泥排水速率下降快,电渗处理周期短,建议与其他工艺联合使用;宁波软土能耗系数最低,电渗处理后含水率分布较为均匀,但处理周期偏长.建议工程应用中综合考虑处理周期与经济成本来确定电渗处理的可行性.
-
-
GAO Yanbin;
高彦斌;
WANG Tongyu;
王同宇
- 《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杭州湾地区位于浙北平原区,是钱塘江深切河谷区,全新世沉积物的埋深和厚度具有特殊性.工程界将这个地区浅部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划分为全新世富阳海侵的2层,较深的淤泥质黏土划分为晚更新世晚期杭州海侵的2层.对比研究发现,这种分层方法与该地区软土的沉积年代和沉积序列研究成果相矛盾.通过地层14C年龄测定确定软土层的沉积年代,结合一些地质学者提出的钱塘江深切河谷的沉积序列,认为深部软土形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富阳海侵时期,应属于全新世的2层.规范中应考虑这个地区的特殊性,将全新世的两个软土层分别划分为2和3层.
-
-
-
-
-
Yin Xiaotao;
尹小涛
- 《第13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软土的破坏受其微观结构控制,微观结构的形成和黏土矿物及沉积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尺度下微观结构的表现形式不同.本文采取温州某工程平原区3.0m附近的海相沉积软土,设计了100倍200μm、800倍50μm、2000倍20μm的SEM电镜扫描试验.根据SEM试验结果图像对比发现,软土的微观结构分别为200μm对应团块+层状结构、50μm网状结构、20μm絮片状结构;根据图像灰阶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区雷达图对比发现,软土在101.25°-146.25°、11.25°-56.25°存在两组近于正交的优势微观结构;灰阶统计特征值雷达图和形状因子均揭示了软土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团块+层状结构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网状结构<絮片状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及其优势方向会极大影响软土在不同尺度下的破坏形式.灰阶统计特征值中变异系数的表现最稳定最优;形状因子相对于灰度统计特征值能更好的表现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分析不同微观结构时需要设定不同的SEM试验视窗尺度.
-
-
SUN Mingqian;
孙明乾;
王清;
WANG Qing;
NIU Cencen;
牛岑岑;
YAN Huan;
闫欢;
DONG Jiaqi;
董佳祺;
XIAO Guangping;
肖广平;
徐新川;
XU Xinchuan;
SUN Tie;
孙铁
- 《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软土的固结与蠕变是土力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但是传统的固结理论,例如太沙基固结理论没有考虑软土的流变特性,对软土的次固结沉降无法做出准确的解释.为了研究软土的固结与蠕变以及次固结沉降特性,掌握其应力和变形规律,本文对传统的固结理论进行了改进.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次固结系数和修正的Singh-Mitchell经验蠕变模型,建立了考虑次固结效应的一维流变固结微分方程.在太沙基三维固结理论和比奥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Singh-Mitchell经验蠕变模型,建立了考虑次固结效应的三维流变固结微分方程.新建立的流变固结微分方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软土固结和蠕变性状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为软土固结沉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