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溶盐
易溶盐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5227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地质通报、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学术研讨会、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等;易溶盐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卫东、吴胜军、周训等。
易溶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5227篇
占比:99.91%
总计:125337篇
易溶盐
-研究学者
- 冯卫东
- 吴胜军
- 周训
- 方斌
- 李潇丽
- 沈云霞
- 谌文武
- 任国伟
- 余春雷
- 冯炳超
- 刘武强
- 匡静
- 吕志玲
- 周海燕
- 崔自治
- 张卫红
- 张文
- 张永红
- 张爱军
- 戴悠玲
- 李姝
- 李振霞
- 李玉梅
- 杜伟飞
- 潘国勇
- 王利贤
- 王章群
- 王鹰
- 秦新栋
- 罗明奇
- 袁宁
- 裴树文
- 陈国强
- 陈渊召
- 陈炜韬
- 马振凌
- 高萍
- Cui Kerui
- Liu Jingjing
- Xia Lei
- Zha Fusheng
- 万力
- 严淑梅
- 严绍军
- 于春亮
- 于梦翌
- 付倩丽
- 付延龙
- 任瑞平
- 余承华
-
-
苟富刚;
龚绪龙;
杨露梅;
张岩;
刘明遥
-
-
摘要:
土体含盐特征是研究环境演化、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农业开发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采集长江河口地区土样907件并对土体盐分进行测试,得到土体易溶盐8大离子含量和pH值。根据测试结果对研究区100 m以浅土层含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含盐量介于0.028%~1.226%之间。全新世土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含盐量呈增加趋势。含盐量最大值出现在如东组下段4-1层(埋深约26 m)淤泥质粉质黏土,盐分主要为NaCl。含盐量最小值出现在滆湖组下段的7~2砂层(埋深约81 m),其中HCO_(3)离子含量最高,其次为Cl;与Na;。深部土层(滆湖组)含盐量有所降低,黏性土含盐量一般大于砂土。各土层ESR(交换性钠)值均大于当地地表淡水SAR(钠吸附比)值,ESR最大值为当地地表淡水SAR值的47.7倍,最低值也为当地地表淡水SAR值的2.7倍,说明土体中可交换Na含量高。100 m以浅地层含盐特征受晚更新世晚期海侵和全新世海侵控制,土体盐分主要为NaCl,其主要来源为海水浸渍或浸染。更新世土层为陆相沉积,但受晚更新世晚期海侵与全新世海侵浸染,土体含盐量较高。如东组下段和中段地层为三角洲相沉积,受长江和海侵共同作用,盐渍土广泛分布;如东组上段土层为陆相沉积,土体已普遍脱盐,HCO_(3)离子含量最高。土体中Cl;含量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较大,特别是4-1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具有弱腐蚀性等级以上的土体占比高达99%,要做好基础防腐蚀工作。如东组上段的2-1和2-2土层(浅表土层)碱性较大,对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最大,需添加改良剂进行土体改良。
-
-
严绍军;
彭立洲;
农明艳;
周伟强;
时红莲;
方云
-
-
摘要:
易溶盐富集是陕西西安大雁塔砖体表面风化、结构破坏、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为分析盐害对大雁塔砖体结构、强度的影响机理,采用以饱和硫酸钠溶液为介质,对大雁塔砖体进行易溶盐结晶循环模拟劣化试验。在Na_(2)SO_(4)反复结晶、溶解过程中,测定试样的质量、波速及单轴抗压强度等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盐害作用下,试验砖体表现出与塔体表面类似的风化破坏现象;Na_(2)SO_(4)晶体在试样孔隙内不断发育,晶体挤压效应导致孔隙率增大,内部结构破损;质量、波速、单轴抗压强度随循环的次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砖体对盐害耐受力约为砖体质量的0.5%。
-
-
申得有;
李升;
高远;
葛燕燕
-
-
摘要:
喀什噶尔河流域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受自然条件及人类农业活动影响,流域内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以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样检测的土壤易溶盐数据及收集到的研究区往年土壤盐渍化相关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总结了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时间尺度上的盐渍化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轻度、中度土壤盐渍化分布在流域中上游,重度、极重度盐渍化则分布在流域中下游。整个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在1970—2010年总体上呈加速恶化的态势,在之后的2010—2019年,盐渍化程度呈波动式减缓的态势;研究区内轻度和中度土壤盐渍化重心向西南方向及阿克陶及英吉沙一带移动,重度和极重度盐渍地的重心则往东北方向及伽师县和岳普湖县一带移动。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的土壤盐渍化治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
冯立群;
姜咏乐;
刘文静
-
-
摘要:
基于离子在蒸馏水中导电原理,根据各因素和电导率的线性关系,依次确定快速检测方法基准的土水比、振荡时间和温度;在此基础上做大量标定试验,建立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土样烘干浸取液过滤情况下电导率与含盐量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8,烘干未过滤两者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7,未烘干未过滤和未烘干过滤两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也达到0.96.
-
-
吕擎峰;
谷留杨;
单小康;
刘备;
郭连星
-
-
摘要:
对甘肃玉门市兰新铁路附近的44个土样进行分析.基于粒度分析试验将土样分为粒径>2.000、2.000~0.250、0.250~0.075、<0.075 mm 4个组,共176个试样,结合离子色谱法测定试样中3种无机盐的阴离子质量分数w(Cl-)、w(NO3-)、w(SO42-扣),利用电导率仪进行电导率测试.结果 表明,取样地点的土以硫酸盐渍土为主,含有少部分亚硫酸盐渍土,中强或强盐渍土居多,盐渍化程度高.NO3-和SO42-主要集中于<0.075mm的细粒组中,且质量分数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升高;C1-主要集中于>2.000mm粒径组,质量分数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性小;复合离子主要集中于<0.075 mm的细粒组中,总含盐量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升高.电导率在<0.075mm的细粒组最大,并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易溶盐含量与电导率呈线性关系,随着含盐量的增加,电导率增加.
-
-
冯炳超;
高萍;
袁宁;
田小朋;
岳冠宇
-
-
摘要:
为了查明兰州新区灰土地基盐渍化的机理,对兰州新区舟曲中学等场地的素土掺入熟石灰、Ca(OH)2、Mg(OH)2、CaSO4等试剂后进行易溶盐含量分析,同时进行对比发现:石灰的掺入使土体中的可溶性硫酸盐含量显著增大,使土体次生盐渍化;掺入纯Ca(OH)2和Mg(OH)2后土样中硫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并且与掺入熟石灰的样品中的硫酸盐含量差别不大,这说明灰土盐渍化主要是石灰中Ca(OH)2和Mg(OH)2引起;灰土中可溶性硫酸盐的增加与Ca2+、Mg2+离子对土体中胶体颗粒吸附的阳离子(Na++K+)及阴离子(SO42-等)的交换作用有关,而土壤胶体吸附的阴阳离子在易溶盐试验制取浸出液时,处于吸附状态的离子不能溶于浸出液,故易溶盐试验检测不到胶体吸附的离子.
-
-
-
-
刘学芹;
张建根;
刘梦琳
-
-
摘要:
文章针对GB/T 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易溶盐和有机质试验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易溶盐试验中碳酸根、重碳酸根、镁离子等计算公式的讨论、各离子测试结果单位表征、易溶盐和有机质试验滴定读数准确度、硫酸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有机质试验重铬酸钾标液浓度及配制方法的操作等问题的论证分析,提出GB/T 50123-2019相关规定的不足和改进建议,为易溶盐和有机质试验提供指导,为《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修正提供借鉴.
-
-
李潇丽
-
-
摘要:
泥河湾盆地发育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并记录了华北更新世人类活动历史。近年来的发现表明,作为盆地重要组成部分,蔚县盆地是解读中更新世古人类行为演化与环境适应的关键区域。吉家庄遗址地处蔚县盆地东部吉家庄-黄梅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是近年来新发现和发掘的中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HCO3^--SO4^2--Na^+型,pH值平均为8.93,偏碱性;剖面平均含盐量为0.67‰,属于半咸水湖,指示半干旱区湖泊演化由碳酸盐湖向硫化物湖过渡阶段。SO4^2-、Cl^-、Na^+、Ca^2+和Mg^2+等5类离子的变化曲线与剖面沉积物易溶盐总含量变化大体一致。依据易溶盐主要离子比值和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含量,并结合沉积物特点将湖泊气候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记录了气候由相对冷湿→凉干→相对温暖湿润的变化过程,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第2阶段早期,处在古湖水位降低且气候向干凉转变的湖滨环境。该项研究对探讨泥河湾古湖的演化以及蔚县盆地吉家庄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气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
-
- 《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由于毛细水迁移引起的盐分累积,土质文物材料会发生以颗粒散体化、掉块为特征的所谓酥碱病害.利用交河故城粉土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毛细水上升条件下孔隙溶液的化学特征.通过分析含水量、PH值、电导率(Ec)值及易溶盐离子变化发现,毛细上升前锋区以NaCl结晶富集为主,亚前锋区以Na2SO4结晶富集为主.毛细水迁移引起土-水体系中可溶盐以难溶盐、中溶盐、易溶盐的次序结晶分异,可能会导致文物发生盐壳、盐霜、颜色加深3种不同形式的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