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细作用

毛细作用

毛细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7819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世界发明、地下水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第10届环保车用涂料研讨会暨第5届电泳涂料技术研讨会等;毛细作用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再昌、晋良海、A·施利赫汀等。

毛细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819 占比:99.72%

总计:57982篇

毛细作用—发文趋势图

毛细作用

-研究学者

  • 张再昌
  • 晋良海
  • A·施利赫汀
  • J·彼德森
  • J·米切尔
  • N·戈鲁克利赫
  • 丁彬
  • 罗健辉
  • 耿向飞
  • J·特雷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宿主空间调制策略,采用木头碳化和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出一类具有自支撑三维结构的碳纳米纤维网络均匀覆盖的低迂曲度碳质微沟道垂直阵列(CTC),用于锂金属复合负极。这种三维宿主材料模仿叶脉中的协作分工,一方面,低迂曲度碳质微沟道不仅可容纳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还提供长程范围内锂离子的均匀、直接和快速输运通道;另一方面,均匀覆盖的碳纳米纤维网络通过强的毛细作用提高电解液亲和力,从而作为局部储液池,促进锂离子在短程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沉积。
    • 摘要: 利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与地形相机数据,在着陆区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这些类似沉积岩的板状硬壳层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研究推断,这些富含硫酸盐的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的,这标志着祝融号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 李强; 李同录; 李华; 沈伟; 李萍; 张常亮
    • 摘要: 研究非饱和土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对认识非饱和土宏观物理力学行为的本质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岩土学界对此尚不清楚。文章提出利用毛细水算法进行非饱和土压缩数值试验,研究其宏观变形过程中土水作用与孔隙的演变规律。首先参考黄土骨架颗粒的形态和优势颗粒的大小,建立了540μm×400μm理想的非饱和土微观结构模型;其次利用毛细水模型计算某一含水率下水分分布及毛细力,并将此毛细力施加于土粒之间;然后施加外荷载,对含水率为5%、10%、18%的3个模型土样进行压缩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压缩曲线与同工况试验曲线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该模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宏观变形特征;在压缩过程中,随土体的变形,饱和度和基质吸力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且变化程度与含水率有关,表现为含水率越高,饱和度涨幅越大,而基质吸力却在土样干燥和近饱和时降幅较大;土体孔隙结构的演化形式与体积含水率有关,低含水率时孔隙以收缩变形为主,高含水率时以大孔隙压密为更小类型的孔隙为主。模拟结果可作为实验结果的有益补充,加深对土体宏观变形行为的认识。
    • 任亚林; 段群超; 李萌; 彭闯; 刘自华; 魏豪杰
    • 摘要: 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基于此,本文对于毛细管中不同物质对毛细现象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毛细管内添加不同股棉线以及不同内径对毛细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毛细管密度是影响毛细管芯吸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规格毛细管,芯吸高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芯吸速率逐渐减小。在对毛细管芯吸高度和芯吸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后,发现它们线性相关且曲线性拟合系数高于0.9,毛细管内毛细结构的多孔介质孔径大小对毛细管毛细芯吸效应有显著影响,毛细结构孔径适当的毛细管更有利于发生毛细作用,且毛细效果明显。相同规格的毛细管,芯吸平衡高度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
    • 闫晓清; 胡志宇; 刘凤泉; 李林; 谷传明; 戴熙瀛; 肖雨; 邢照亮; 周建军
    • 摘要: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电芯注入电解液时,隔膜局部区域出现褶皱并在隔膜和极片间残留有气泡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隔膜上的褶皱和隔膜/极片间界面的缺陷会造成电池内阻分布不均匀,内阻低的地方电池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局部过充或过放,进而影响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性能.针对这一现象,对不同种类的隔膜进行了研究,发现溶剂碳酸二甲酯(DMC)在流动浸润隔膜过程中,各种隔膜均会产生褶皱,且褶皱间距随隔膜厚度的增加略有增大.通过对DMC流动浸润隔膜的前端进行分析,发现隔膜产生褶皱主要有两个原因:DMC局部浸润隔膜过程中,毛细作用导致隔膜在液体流动前端出现隆起,在隔膜和极片间出现间隙.同时,DMC扩散到隔膜和极片的内部孔隙所排出的气体在极片/隔膜界面处积累形成气泡,导致隔膜出现局部的变形和皱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电池加工过程中把涂布有聚偏氟乙烯(PVDF)的复合隔膜与正负极片热压黏合,粘合力抵消DMC浸润隔膜时所产生的毛细作用,能够减少或完全消除隔膜的褶皱.实验表明,当隔膜和正极极片热压后的剥离强度小于10 mN/cm时,黏结力尚不足以完全平衡毛细作用,隔膜仍会出现局部的皱缩,但褶皱数量明显减少.当剥离强度大于15 mN/cm时,隔膜的褶皱现象才被完全消除,说明提高隔膜与极片间的黏结强度,是一个解决隔膜/极片界面处缺陷的有效方法,隔膜褶皱等宏观缺陷的消除也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
    • 聂云
    • 摘要: 水是我们最常见的之一,但水也有我们不了解的一面。下面的实验可以让我们对这个老朋友有更多的了解。发生了什幺?在这个实验中,水通过毛细作用逆流而上。液体一般具有表面张力,即液体表面分子之间会相互吸引,使表面收紧。毛细作用则是表面张力的一种表现。
    • 王云飞; 姜久红
    • 摘要: 以不同的水灰比(质量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制作实验试样,通过基本力学与氯离子浓度检测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水灰比和掺量范围并给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抗压抗折能力与水灰比呈负相关趋势。以四个侵蚀龄期的实验数据来看,0.15%体积掺量的PVA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效果最差。
    • 王云飞; 姜久红
    • 摘要: 以不同的水灰比(质量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制作实验试样,通过基本力学与氯离子浓度检测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水灰比和掺量范围并给出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抗压抗折能力与水灰比呈负相关趋势.以四个侵蚀龄期的实验数据来看,0.15%体积掺量的PVA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效果最差.
    • 朱晓林
    • 摘要: 本文对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进行了解析.色素分离的原因不单纯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还包括滤纸的毛细作用、滤纸纤维对层析液和色素的吸附作用、层析液对色素的脱吸附作用等多种因素.
    • 吕擎峰; 单小康; 赵彦旭; 贾博博; 杲斐
    • 摘要: 层状土层之间孔隙结构和水力学性质的不连续性对土体水盐运移有显著影响.基于现场调查,设计了两种不同粒径土层二元结构组合(黄土-砂质粉土和黄土-粉质黏土)的室内土柱试验,通过模型试验讨论了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土层结构对毛细水分布和盐分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细水补给条件下,黄土-砂质粉土构成的上细下粗型土层结构有利于毛细水盐运移,经过60 d蒸发后,其表层SO42-含量是上粗下细型土柱的两倍.在无毛细水补给条件下,砂质粉土层中水盐向上迁移总量和迁移速率大于粉质黏土层,最终上细下粗型土柱中上覆土层各层位离子含量均大于上粗下细型土柱.研究结果为层状土区盐渍土病害的防治提供了试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