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框架
测评框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2544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考试研究、上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十三届中国(天津)2009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第15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与策略学术研讨会(2009)等;测评框架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俊民、刘威、刘非凡等。
测评框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544篇
占比:99.86%
总计:62633篇
测评框架
-研究学者
- 王俊民
- 刘威
- 刘非凡
- 吴成军
- 周也
- 徐晶
- 朱忠明
- 朱立明
- 林静
- 王后雄
- 罗良
- 赵国杰
- 郭筱琳
- 钟金荣
- 韦文婷
- 齐才
- WANG Junmin
- Zhao Yuxiang
- Zhu Qinghua
- 丁同英
- 丁锐
- 万兴睿
- 严忠权
- 乐中保
- 于蓉
- 任明满
- 何小阳
- 何长
- 余祖光
- 俞如旺
- 兰国良
- 刘世界
- 刘姣
- 刘姣1
- 刘安巍
- 刘岗
- 刘文利
- 刘晓莉
- 刘晓萍2
- 刘达
- 刘雪燕
- 包旭东
- 卢珂
- 史加祥
- 吕辰祎
- 吴书正
- 吴立宝
- 周敏
- 周釜宇
- 孔凡哲
-
-
王华树;
刘世界
-
-
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术语抽取软件在翻译、教育、语言学等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软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研究参考ISO/IEC 25010:2011和GB/T 2500.10—2016,从术语抽取软件的特性出发,选取功能适用性、兼容性、性能效率、易用性、信息安全性五个方面,探讨了术语抽取软件的动态化测评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框架应用建议与应用案例,以期为用户选择恰当的术语抽取软件提供科学依据.
-
-
徐志伟;
邱兼顾;
张小兵;
包旭东;
董健
-
-
摘要: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测评,需要思考一系列问题:怎样贯彻“测评即学习”理念,进行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怎样在高中三年的视野下,构建高二选择性必修的测评框架?怎样覆盖所学、迁移运用,进行教学评一致性测评?怎样兼顾教材专题的组元形式,落实高二研习的教学要求?怎样在必修水平一二的基础上进阶到水平三四?怎样为省级、国家级测评提供实践智慧?……南京市高二语文中心组同人们在这些方面作了持续的可贵探索,特予荐读,希冀引发更多的关注、思考和探索。
-
-
刘晓莉;
孙兴华
-
-
摘要:
视觉空间推理作为空间观念的发展,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数学能力,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构建科学合理的测评框架是小学生视觉空间推理能力培养及评价的重要基础。该文从心理学和数学视角辨析视觉空间推理相关概念,探寻小学生视觉空间推理能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构小学生视觉空间推理能力表现的测评框架,并给出测评的实践样例,以期为教师如何发展和评价学生的视觉空间推理能力提供参考。
-
-
郭学恒;
吴成军
-
-
摘要:
关键能力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之一,关键能力在生物学科考查实践中需要构建学科化的测评框架和考查路径。在分析生物学科关键能力构成要素和凸显测评可行性的基础之上,从概念习得、学科表现、行为表现三个维度,可构建包括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学科关键能力测评框架,并明确各项能力的表现要求。考查路径方面,可基于重要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考查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设置开放性试题考查创新能力。生物学科关键能力测评框架的构建,为深入考查生物学科关键能力及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
-
盛雅琦;
张辉蓉
-
-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情境性的现代教育评价成为主旋律,呼唤教师在正确解读教育评价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构评价素养体系。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能够从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情意的综合表现,具有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助推教育评价范式转型等时代价值。教师评价素养的测评框架包含理解评价、实施评价、解释和运用评价结果、元评价共4个一级指标,以及明确成就期望、选择评价方法、遵循评价伦理等12项二级指标。
-
-
何长;
廖杨芳
-
-
摘要:
学习测评框架是落实以评促学这一课标要求的重要依据.以物理课程标准的测评建议为理论依据,本研究建构了以形成物理规律、习得物理规律、理解物理规律与运用物理规律为测评视角的物理规律学习测评框架,从这4个角度对物理规律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并以平抛运动规律为例,展示了应用物理规律学习测评框架命制测评试题的实践.
-
-
许岳锋;
王梦倩;
崔鸿
-
-
摘要:
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诊断我国高中生科学论证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论证的结构、水平、态度3个维度构建科学论证测评框架,并结合课标要求和高中生物学学科特点,开发了高中生物学科学论证测评工具。通过试测与实测,证明了测评框架的合理性与测评工具的可行性,为一线教学落实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提供启示。
-
-
王安民;
张正严;
刘安巍
-
-
摘要:
模型建构能力是科学思维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模型建构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测评理论,将元建模知识、抽象表征、问题解决确定为模型建构能力的构成要素。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描述,从情境陌生度和问题深广度两个角度,确立直用模型、识别模型、选用模型、构建模型、创建模型的五级进阶水平,构建模型建构能力测评框架。依据框架编制测评任务,经实测检验发现,框架拟合良好,内容效度及信度较高,表明该框架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建模能力的基本要素,对开展科学建模能力培养与测评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
魏宁
-
-
摘要: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生评估项目之一,PISA近年来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原定的PISA2021不得不推迟为PISA2022,相应地,原定的PISA2024也改为了PISA2025。但对我们来说这并不打紧,我们更关注的无疑是PISA2025的测评领域、测评框架及其借鉴意义。
-
-
郝连明
-
-
摘要:
数学演绎推理是逻辑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基于数学教育的研究视角,从推理形式、认知水平、推理情境、推理内容4个维度构建了数学演绎推理能力测评框架.结合IRT理论对超过5万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表现好于男生;城乡学校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学校学生表现明显好于县镇和农村学校学生,这种差异在测试的不同维度上均有所体现.学生在反思维度表现不佳,需要引起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重视数学演绎推理培养的重要性.
-
-
-
-
-
- 华东师范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公开公告日期:2020-11-27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评人体黄疸水平的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点是采用四氯化锆与1,2,4,5‑苯四甲酸组成的稀土后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制备包括:四氯化锆与1,2,4,5‑苯四甲酸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制得UiO‑66(COOH)2,将其分散在硝酸铕的水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制得活化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COOH)2:Eu,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由乙醇分散液滴涂在多孔试纸上,获得的荧光试纸可进行人血清中胆红素的测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快速有效的通过人眼或读色软件获得人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实现人血清中胆红素含量的精确、快速检测,操作快捷,在材料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