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类型
沉积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506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科学与财富、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7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古生物分会——地质古生物遗迹、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中国石油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等;沉积类型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蔡雄飞、孟越、李丹等。
沉积类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506篇
占比:99.65%
总计:43657篇
沉积类型
-研究学者
- 蔡雄飞
- 孟越
- 李丹
- 胡桂林
- 业治铮
- 于建群
- 何幼斌
- 冯小龙
- 刘晓雪
- 刘红林
- 吴少波
- 唐相路
- 宋云香
- 宋子齐
- 尹艳树
- 张尚锋
- 张昌民
- 张雄华
- 徐伟
- 战秀文
- 李世麟
- 李俊伟
- 李凌艳
- 杨田
- 杨立明
- 杨维磊
- 王成善
- 田景春
- 罗鹏
- 谭成仟
- 赵小蓉
- 赵燮京
- 赵颖
- 郑梦天
- 郭宇衡
- 钟建华
- 高振中
- 黄思静
- 黄晓波
- Harr.PT
- LOWENSTEIN T K
- W.E.Gallowy
- 丁培民
- 丁桔红
- 万仑昆
- 于桂芳
- 于正军
- 付建平
- 何卫军
- 何嘉亮
-
-
曹兰柱;
岳佳恒;
王宏霞;
黄传炎;
项鑫;
郑荣华;
田然
-
-
摘要:
通过对地震、岩心、测录井等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拗陷早白垩世砂砾岩体的主要沉积类型和发育规律,总结其中的凹陷结构类型及边缘类型,识别所发育砂砾岩体的成因类型,并对各成因类型的特征、发育环境等进行总结,最终构建相应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马尼特拗陷中的凹陷可分为简单单断式、单断断阶式和单断断槽式;在3种凹陷类型中识别出断裂陡坡型、断阶陡坡型、多级断阶型、挠曲缓坡型、断裂缓坡型、断阶缓坡型、无坡折缓坡型等7种凹陷边缘类型;拗陷内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等4种砂砾岩扇体类型。马尼特拗陷内部凹陷多属于较窄的小型断陷湖盆,较为适合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发育;而盆缘作为重要的过渡地带,其构造古地貌特征对砂砾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
吴志华
-
-
摘要:
宁海北带发育有多种沉积类型的砂砾岩油藏,坨165-193块沙四段发育大套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油藏,储层厚度大,含砾砂岩、砂岩和泥岩交互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块,展布特征认识不清。本文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在沉积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平面属性的优选与分析,明确储层参数的平面展布规律,提出一种较为快捷、准确的储层平面特征研究方法,对于指导砂砾岩油藏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
董艳蕾;
朱筱敏;
韦敏鹏;
李顺利;
赵瑞星;
贾天鹏;
关维锋;
张亚雄
-
-
摘要:
敦煌盆地是一个处于石油勘探早期阶段的中生代的断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阐明沉积体系分布是发现油气资源的基础.本文利用露头、钻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综合考虑构造演化、物源体系、岩心特征等多种因素,明确了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中下侏罗统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I大致对应于下侏罗统大山口组,SQII对应于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一段.边界断裂的活动形成了箕状断陷结构,使得凹陷的古地形具有南部陡、北部缓的分异特点,充填地层具有南厚北薄的分布特征.敦煌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北山、阿尔金-祁连山和三危山,五墩凹陷的沉积物来自于北部、南部和东部物源.五墩凹陷中下侏罗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该区的两口探井(西参1井和墩1井)在中下侏罗统均只钻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无井钻遇,但是可以通过露头和地震资料识别出来;湖相沉积可以分为滨浅湖及湖底扇两种亚相,滨浅湖亚相主要发育湖泥和滩坝两种微相,湖底扇亚相发育砂质碎屑舌状体和泥质碎屑舌状体两种微相.五墩凹陷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背景和物源的双重控制.北部及北东部受北山和北东部长轴方向物源影响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受三危山物源影响形成扇三角洲沉积,凹陷中央为滨浅湖沉积.
-
-
张倚安;
李士祥;
田景春;
周新平;
杨田
-
-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取芯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详细的岩芯观察为基础,以Z43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低密度浊流沉积及混合事件层三种沉积类型.砂质碎屑流沉积整体呈块状,岩性为中—细砂岩,内部可见多个接触面,为多套砂质碎屑流沉积垂向叠置形成.低密度浊流沉积中大部分为中—薄层的正粒序砂岩垂向叠置而成,部分泥质含量较高,表现出砂泥互层的特征.混合事件层主要由下部干净的块状细砂岩与上部富含变形泥岩撕裂屑的砂质泥岩或泥质砂岩成对组合形成,其成因为浊流流动过程中侵蚀泥质基底,黏土物质或泥质碎屑的混入导致浊流向泥质碎屑流转化,最终形成下部浊流沉积上部泥质碎屑流沉积的混合事件层.相近位置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垂向叠置,指示了复杂多变的重力流流体演化过程.对重力流沉积类型的准确认识,能进一步促进对深水重力流流体转化过程的理解,明确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为鄂尔多斯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
-
李瑞琴;
刘成林;
LOWENSTEIN T K
-
-
摘要:
钙华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尔斯湖内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广泛发育钙华丘,丘状体的高度从几厘米至45 m不等,通常高度为5~12 m.钙华丘内存在4种沉积相,分别为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结壳状钙华沉积相、柱状钙华沉积相和薄层结壳状钙华沉积相.从时空分布来讲,钙华呈两种沉积层序,分别为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结壳状钙华沉积相-薄层结壳状钙华沉积相-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和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柱状钙华沉积相-薄层结壳状钙华沉积相-多孔海绵状钙华沉积相.这些钙华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从微观尺度来讲,主要由纳米球晶体和棒状晶体组成,被解释为是微生物作用活动的结果.钙华沉积相中δ13C的测定结果均为正值,表明西尔斯湖钙华属于热成因钙华.对西尔斯湖钙华主要沉积类型及沉积成因的讨论,可以为我国钙华研究提供对比参考资料.
-
-
-
邢作昌;
张忠涛;
林畅松;
张博;
洪方浩;
宫越
-
-
摘要:
针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内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清楚的问题,在大量高精度地震及少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组合分析,对荔湾凹陷珠海组—珠江组底部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类型、时空演化及控制因素进行归纳.根据地震相组合的差异,认为研究区存在前三角洲浊积扇、块体搬运沉积、水道化斜坡扇、盆底扇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前三角洲浊积扇为与陆架边缘三角洲同期形成的较小规模浊积扇体(裙),富砂可能性大;块体搬运沉积以头部具有断坡崖和多条小型滑脱断裂、内部显示滑移和挤压等变形构造、整体向东南移动为特征;水道化斜坡扇头部发育多条小型水道,沉积相由浊积水道、堤岸复合体等微相构成;盆底扇以双向下超丘形强振幅连续中频地震相为识别标志,可识别出下切谷、水道充填、前缘决口扇、席状朵叶体等微相.推测构造、气候、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的耦合作用造就了研究区内的重力流沉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的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重力流沉积.该研究成果可为盆地超深水区重力流沉积规律的总结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
-
张彤
-
-
摘要:
三合村洼陷馆下段3--5砂组是研究区新发现的含油层系,微幅构造、岩性构造和岩性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传统的馆下段辫状河沉积认识制约了油藏类型的认识和勘探空间的拓展.结合前人沉积认识,通过对馆下段岩性油气藏的分析研究,对研究区馆下段的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相似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
-
-
郭昭江;
杨光;
宋来亮;
董福奇;
王飞
- 《中国石油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牛庄洼陷在古近纪沙河街组沙三段沿凹陷长轴方向发育了大套的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洼陷内牛48井、史114井、高898井等20余口三角洲前缘斜坡取心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和仔细研究,将牛庄洼陷重力流类型划分为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四种沉积类型,借鉴各沉积类型在岩心上的识别标志,探讨了各类型的演化关系,并建立了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序列,绘制了沉积模式图,认为在一套理想的重力流沉积序列中,自底向上依次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
-
-
-
-
-
黄继新;
彭仕宓;
肖昆;
卢春慧
- 《中国石油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在潍北地区孔-段油藏描述中,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技术对孔一段储层物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潍北地区孔一段主要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变快,沉积环境不稳定,储层非均质性很强。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测井和沉积特征的深入研究,划分出精细的小层单元,并结合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研究,选择出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砂体分布及储层参数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校验。
-
-
邓成龙
- 《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
-
摘要:
中国第四系沉积类型多样,分布广泛.这一时期我国的地理、地貌格局同现今基本一致,以秦岭–淮河为界,沉积物的特征亦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陆地上,北方的第四系以风尘堆积、河湖相堆积为主,南方以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强的红土、河湖相堆积和洞穴/裂隙堆积为特征,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为河湖相堆积及山麓堆积.另外,海相第四系在我国东部陆架区及南海皆有分布,既有碎屑沉积又有生物礁沉积。综合哺乳动物分期、气候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己建立起中国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中国陆相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更新统自下而上包括下更新统泥河湾阶、中更新统周口店阶和上更新统萨拉乌苏阶,全新统待建阶。泥河湾阶包括国际地层年表中的Gelasian阶和Calabrian阶,其底界与Gelasian阶底界一致,年龄为2.588 Ma;周口店阶相当于Ionian阶,底界年龄为0.781 Ma;萨拉乌苏阶底界年龄为0.126 Ma;全新统底界年龄为0.0117 Ma。本报告将在总结中国第四纪地层年代学若干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第四纪综合年代地层框架和中国各大区第四系对比格架,并对中国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