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层序

层序

层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04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0437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2006年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地质学会第六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2004年全国矿井地质学术会议等;层序的相关文献由171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洪德、何文渊、田景春等。

层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8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0437 占比:99.69%

总计:170962篇

层序—发文趋势图

层序

-研究学者

  • 陈洪德
  • 何文渊
  • 田景春
  • 纪友亮
  • 柳成志
  • 王华
  • 程日辉
  • 郑荣才
  • 傅恒
  • 王英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永诗; 唐东
    • 摘要: 基于丰富的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矿物学、沉积学等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剖面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表明:(1)咸化湖盆页岩矿物组成以富含碳酸盐为特征,主要发育富灰质页岩相和灰质页岩相为主的剖面相组合;(2)断陷湖盆深水页岩层序具有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特点,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页岩剖面可以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体系域)、8个五级层序(准层序组);(3)页岩岩相发育分布与层序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湖晚期湖扩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是富灰质页岩相有利发育段。研究认识对咸化断陷湖盆页岩层序划分及岩相分布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毛先宇; 宋本彪; 田昌炳
    • 摘要: 通过R油田多口取心井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厘清了Mishrif组碳酸盐岩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层序界面的识别特征,以及在层序界面控制下早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R油田Mishrif组属于二级层序海退半旋回上部,可细分为1.5个三级层序(S1,S2)及5个四级层序(FS1—FS5)。其中,三级层序S1为一个海退半旋回,S2为一套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其顶界同为二级层序界面。识别了3种四级层序界面类型,分别为中期地表暴露型、短期地表暴露型和水下硬底型,三级层序界面为中长期间歇暴露硬底型,二级层序界面为长期地表暴露型。不同类型层序界面沉积与早成岩特征各不相同,造成了油藏内部结构和储层品质的变化。因此,层序格架建立及其层序界面差异早成岩特征研究可为储层成因分析与油藏地质建模提供基础。
    •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 摘要: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④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⑤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关组优质滩相储层勘探提供依据。
    • 刘中戎; 杨平; 张国常; 范志伟; 韩京; 谭富文; 占王忠; 曾胜强; 卫红伟; 何磊; 何佳乐
    • 摘要: 基于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基干剖面实测资料,开展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研究,建立沉积演化模式,揭示对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北羌塘坳陷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尼期可以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区域上沉积了4套地层,第1个Ⅲ级层序对应于甲丕拉组(LST)和波里拉组(TST、HST),第2个Ⅲ级层序对应于阿堵拉组(SMT、TST和HST)和夺盖拉组(RST);(2)北羌塘坳陷甲丕拉组沉积期主要沉积相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波里拉组沉积期可分为沿岸生物礁模式、远端变陡缓坡模式和碳酸盐岩台地模式,阿堵拉组沉积期主要以海岸、浅海陆棚相和三角洲相为主;(3)波里拉组外缓坡亚相和阿堵拉组浅海陆棚相可形成良好的灰泥岩类烃源岩,其中以阿堵拉组广覆式浅海陆棚相泥质烃源岩最重要,波里拉组油苗以海相成因和中高成熟度为主,主要来源于波里拉组外缓坡亚相泥灰岩,后期低熟油来自阿堵拉组浅海陆棚相混合型有机质。北羌塘坳陷发育多个大型富烃凹陷,上三叠统具有良好的生烃成藏条件,研究对深化羌塘油气地质认识,聚焦油气勘探目的层系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 牛宏图
    • 摘要: 主要介绍了层序界面的几种常用的识别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首先主要阐述了层序界面的相关概率及其形成,然后详细介绍了层序界面识别的4种常用方法,最后系统分析了层序界面对于油气勘探的意义,目的是推动我国油气勘探的发展.
    • 肖竣文
    • 摘要: 在沉积盆地分析中,对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地层进行岩石学特征研究,是反映盆地演化特征和恢复古沉积环境的必要步骤.研究了迁安山叶口地区常州沟组一段的岩石学特征,对岩石沉积结构和构造进行了分析,对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探讨了该套地层形成时的古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本区常州沟组一段岩性为一套巨砾岩、砂岩,砂岩岩性以成分成熟度低的长石砂岩为主,巨砾岩砾石成分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砂岩、石英岩和硅质岩.砾岩层序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代表了水体向上逐渐变深的特征,3种典型的韵律特征形式.古水流优势方向为南东向,主要物源区可能位于今秦皇岛一带,沉积环境为干旱炎热气候下山间盆地中水流湍急的不成熟直流河,由于构造活动等因素逐渐向成熟的河流演变.
    • 王作华; 张号; 何俊; 朱传伟; 肖明宏; 吕星
    • 摘要: 湖北咸丰地区咸地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沉积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含气性好等特点.通过系统分析咸地2井钻井、录井、测井资料以及测试分析结果,对咸地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进行小层划分,共划分9个小层.重点对其岩石特性、沉积环境等作细致的研究,结合测井数据、TOC、含气量以及地化分析数据,将划分的9个开发小层与渝东地区典型开发井对比,发现咸地2井开发小层①—④与焦页1井和彭页1井的划分小层①—④具有横向可对比性,因此咸地2井小层①—④也为优先开发小层,另因咸地2井的开发小层⑧的岩性、有机碳含量、含气性好,故也被列为优先开发小层.
    • 李峰峰; 郭睿; 宋世琦
    • 摘要: 厚层块状碳酸盐岩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层间产液不均衡.为明确储层和隔夹层形成机理和展布规律,以中东A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在层序格架的控制下,研究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岩石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shrif组内部发育6个四级层序旋回,海平面升降控制了沉积环境演变,并对早期成岩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水体能量和成岩作用性质可分为5种沉积—成岩组合:(1)高能沉积环境+建设性成岩作用,滩体发生非选择性溶蚀作用,大幅提高岩石物性形成优质储层;(2)高能沉积环境+破坏性成岩作用,滩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胶结作用,降低岩石原始物性形成差储层或物性隔夹层,物性隔夹层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3)低能沉积环境+建设性成岩作用,潟湖、开阔浅海及滩后发生选择性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有效改善岩石物性,主要形成差储层;(4)低能沉积环境+破坏性成岩作用,潮湿气候条件下,潟湖相岩石发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层序顶部发育炭质泥岩,形成暴露胶结炭化带.干旱和潮湿气候交替条件下,潟湖相岩石遭受多期风化—淋滤,形成致密胶结的角砾岩;该类沉积—成岩组合通常形成于低位体系域,形成稳定分布隔夹层;(5)低能沉积环境+弱成岩作用,岩石原始物性较差,灰泥含量高,后期未发生明显的成岩改造,多形成岩性隔夹层.Mishrif组在多期层序旋回控制下,沉积—成岩组合不断变化,物性隔夹层主要分布在优质储层内部,厚度较薄,规模较小,分布不稳定;岩性隔夹层与差储层相伴生,不同环境中的岩性隔夹层分布稳定性差异较大,致密胶结带通常分布稳定,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开发层系.
    • 高志勇; 王华建; 冯佳睿; 罗忠; 张宇航; 李晓红
    • 摘要: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下花园区夏家沟古城梁、怀来县赵家山等剖面地质测量,分析了1400 Ma前沉积的下马岭组岩性变化、沉积序列与海平面升降演化、岩石矿物组分与重矿物组合,认为下马岭组沉积时期发育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及多期热带风暴作用,早期的大规模风暴与浊流等事件沉积,晚期的浅海陆棚风暴岩、深水陆棚泥页岩、细粒浊积岩及安静水体的泥灰岩透镜体(灰泥饼)等是其鲜明的沉积响应.该时期发育一次长期缓慢的海平面上升-下降过程,对应一个二级层序.内幕可细分为五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对应五个三级层序;下马岭组沉积早期的物质组分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晚期转化为以泥质、灰质、云质为主,砂质减少,两种类型的物质组合系统先后影响燕辽裂陷槽;下马岭组沉积时期,具有双物源性质,除了主要来自于东部的山海关古隆起外,晚期可能也有西部山西古陆提供物源,来自北部的沉积物源不发育,推测北部的内蒙-冀北隆起(内蒙地轴)不存在,燕辽盆地具有西陡东缓的箕状断陷盆地特征,盆地古地形、物源供给变化与多级次海平面振荡变化控制了下马岭组沉积物的时空演化特征.该研究为1400 Ma前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盆地岩相古地理的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 冯海龙; 王灿昊; 刘俊英
    • 摘要: 组织战略变革与组织身份差异通常被视为不同的学科域,文章通过对组织身份差异与组织战略变革及其相关学科域主要理论文献的整合研究,发现组织身份差异与组织战略变革同一。概念测量构念对其定义的忽略、错配、背离或相互脱节是普遍现象,组织战略变革测量构念与其概念定义的适配性存在很大的偏差。本文遵循形式逻辑的定义研究方法,整合界定组织身份和组织身份差异的概念定义,发展演化组织战略变革概念定义及其概念模型,兼合组织身份“黑箱式”概念和组织身份差异两个层序的分析,建构“黑箱式”组织身份定义嵌入的组织身份差异次序解构模型。据此,基于概念定义规制测量构念生成原则与机制的建构分析,参照并质疑以往组织战略变革测量构念及其生成方式,衍生组织战略变革身份差异测量构念,归并组织战略变革的定位差异与观念差异两个测量构念,考量组织身份差异与组织战略变革的理论以及概念定义演化与测量构念生成的关系,建构组织战略变革概念定义演化及其身份差异内化的测量构念模型。组织身份差异和组织战略变革跨界融合的理论和测量研究具有较大的管理实践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组织实现定位差异、观念差异和身份差异三维结合的组织战略变革第二曲线跃迁,规制组织在竞争中注重初始组织身份内生、过去组织身份审视、现在组织身份建构、未来组织身份重塑的管理变革实践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