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层学

地层学

地层学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511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文物考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22345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球化学、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地层学的相关文献由97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智勇、王大锐、姜衍文等。

地层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22345 占比:97.80%

总计:22848篇

地层学—发文趋势图

地层学

-研究学者

  • 吴智勇
  • 王大锐
  • 姜衍文
  • 樊隽轩
  • 王成善
  • 童金南
  • 史晓颖
  • 边步
  • 殷鸿福
  • 王鸿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贵昌; 孟宪武
    • 摘要: 殷墟考古学文化分期中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且将四期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最近《安阳北徐家桥》考古发掘报告一书中,依据地层学的原理将该报告中晚期文化定为西周初年阶段。以往有关学者依据类型学的原理将四期晚段进一步细化,将西区四期中的陶觚、爵分为五段,其中第五段(Ⅳ5)定为西周初年阶段。商王朝灭亡后,殷墟仍存有大量的商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实际上已进入西周初年阶段。
    • 高远; Alan R.Carroll; 王成善
    • 摘要: 异整合面是在区域(盆地尺度)或全球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突然的、持续性的沉积相变而形成的地层界面。有别于传统的沉积学和地层学概念以沉积环境保持稳定或者缓慢连续变化为前提,异整合面强调古环境剧变事件在地层中的记录,它是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地层界面。陆相环境波动频繁、变化剧烈,容易发育异整合面,例如北美古近系绿河组、松辽盆地白垩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中的异整合面。海相地层异整合面的成因是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事件,例如古新世—始新世界线、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奥陶纪—志留纪界线、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界线发育的异整合面。异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质历史中气候环境变化的临界点和转折期及其在沉积体系中的响应。古环境剧变往往直接影响有机质的埋藏和富集,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异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对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高远; Alan R.Carroll; 王成善
    • 摘要: 异整合面是在区域(盆地尺度)或全球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突然的、持续性的沉积相变而形成的地层界面.有别于传统的沉积学和地层学概念以沉积环境保持稳定或者缓慢连续变化为前提,异整合面强调古环境剧变事件在地层中的记录,它是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地层界面.陆相环境波动频繁、变化剧烈,容易发育异整合面,例如北美古近系绿河组、松辽盆地白垩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中的异整合面.海相地层异整合面的成因是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事件,例如古新世—始新世界线、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奥陶纪—志留纪界线、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界线发育的异整合面.异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质历史中气候环境变化的临界点和转折期及其在沉积体系中的响应.古环境剧变往往直接影响有机质的埋藏和富集,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异整合面的识别和研究对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浩; 邓新; 金鑫镖; 曾庆銮; 徐大良; 张维峰; 彭练红
    • 摘要: 湖北京山-钟祥一带的下奥陶统特征与毗邻的峡东及随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开展了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对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扬子北缘早奥陶世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通过详细的剖面测制和地层对比研究,将钟祥-京山地区下奥陶统自下而上分为娄山关组、温峡口组(新建)、钟祥组(新建)和大湾组.新建的温峡口组以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属于台地边缘浅滩-浅水陆棚相沉积.根据温峡口组中所产的腹足、腕足和头足类化石,认为其沉积时代为特马豆克期中-晚期至弗洛期早期.钟祥组为灰色-灰黑色笔石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产丰富的腕足、三叶虫、海百合茎、笔石、头足类等生物化石,属于深水陆棚区沉积,其地质时代为早奥陶世弗洛期.通过区域地层对比,温峡口组与峡东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和随南高家湾组底部层位相当,而钟祥组则与峡东大湾组下段的下部和随南高家湾组中-上部可以对比.
    • Majid Khan; Yike Liu; Asam Farid; 张振(翻译); 邓希光(校对); 王海峰(校对)
    • 摘要: 在巴基斯坦印度河近海盆地运用区域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部探井资料分析沉积层序的地下构造走向和地震地层结构特征。为了提高资料质量,我们运用信号处理系统对地震资料进行再处理,增强了反射连续性以获得更好的结果。运用合成地震记录识别并将地震反射与钻井资料联系。地震资料揭示了受构造控制的多期次正断层活动,是中生代裂谷作用和始新世晚期的转换挤压作用的表现。在地震剖面上观察到一条SW-NE向的背斜推覆构造,是由基底活化作用和近代沿印度板块边缘的转换挤压作用引起的,并计算了这种特殊推覆几何体的构造生长方式。在地震记录上识别出6个可标示的地震层序。总体而言,由于基底断块的抬升,在浅层形成向西北方向的地质构造。在地震记录上还识别出一个古陆架,上覆白垩系沉积物,指示株罗纪时期印度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分离。地震解释揭示了研究区的构造样式和地层受新生代中期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后裂谷作用以及沿印度板块西部边缘的沉积作用的影响。沿推覆几何体的显著构造生长表明边缘沉积物存在现今的转换挤压作用。目前综合解释有助于对全球被动大陆边缘复杂构造的理解,它们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认为受断裂作用和漂移构造的控制。
    • 刘伟; 张兴亮
    • 摘要: 新元古代包括拉伸纪、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是地球-生命系统演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发生过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气候、环境和生命演化事件,因此,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目前,新元古代地球演化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利用地球多圈层耦合的学术思想,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探索不同性质重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些年,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中国是开展新元古代生命与环境共同演化研究的理想区域.华北克拉通和柴达木地块发育有拉伸纪和埃迪卡拉纪沉积地层,是否发育成冰纪地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华南板块和塔里木地块发育有完整的成冰纪和埃迪卡拉纪沉积地层,是全球范围内研究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以来气候、环境和生命过程的核心地区,尤其是华南的埃迪卡拉系地层产出了一系列世界著名的生物群,是研究后生动物和其他复杂多细胞生物起源演化的化石宝藏.中国科学家依托我国特有的地层和化石资源、杰出的人才队伍和卓越的科学研究水平等优势,在新元古代生命与环境研究领域取得了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学术成就.
    • 何文竞(文/图)1; 吴玲(文/图)2
    • 摘要: “Typology (类型学)”是近代考古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通过“对遗迹和遗物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结合地层学对年代的判断,找出其先后演变的规律,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其所反映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可以说"三期论”的提出宣示了科学考古的诞生,而"类型学"的创立、应用与推广则是考古这门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有前辈学者曾说过"如果把近代考古学比喻成一部车子的话,地层学与类型学则是这车子的两轮”,足见其重要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