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籍
汉籍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46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日本研究、人文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汉籍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辉、傅德华、严绍璗等。
汉籍
-研究学者
- 谢辉
- 傅德华
- 严绍璗
- 周有光
- 张兴成
- 李兵
- 杨洋
- 王勇
- 童岭
- 谢士华
- 高婷1
- HR
- RB
- T M
- X·M
- Yi CHEN
- Z·R
- 一心
- 严绍(汤玉)
- 严绍汤玉
- 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部1
- 乌兰
- 乔玉蓉
- 于乃义
- 亦人
- 仇白
- 任均泽
- 任继愈
- 伊藤裕水(譯)3
- 何梦超
- 余义林
- 傅惟慈
- 傅懋绩
- 全寅初韩
- 刘世杰
- 刘俊文
- 刘凱鸣
- 刘初霞
- 刘庆远
- 刘曼丽
- 刘泰廷
- 刘秀庭
- 刘金犂
- 史飞翔
- 吕叔湘
- 吕戴
- 启后
- 吴冰
- 吴埶中
- 吴正格
-
-
谢辉
-
-
摘要:
王域铖、陈恒新主编《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古恒部分)》,中华书局2021年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为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数量多达20000部,其收藏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藏品中包含不少国内稀见的品种与版本,且多经历代汉学家阅读、收藏和批注,对推动法国乃至欧洲汉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902-1912年,法国汉学家古恒(Maurice Courant,1865-1935,又译古郎)编纂出版了三卷本《中朝日文书目》(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Coréen,Japonais,ect),共9080个编号,近百年来一直是查询该馆汉籍收藏的主要途径。然而,古恒的目录采用西方学科分类法,分为21个大类,与中国传统分类法不合,且著录不合于现代规范,时有错误,不便使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古恒部分)》对古恒《中朝日文书目》所收汉籍,按照经、史、子、集、类丛、新学六大类重新编排,另附碑帖拓本于后。
-
-
谢辉
-
-
摘要:
法国国家图书馆早期入藏汉籍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1711年之前,由白晋、洪若翰等传教士陆续带归者,以儒家经典及相关著作为主,另有不少中国科技特别是医学类著作;二是图书馆指派傅圣泽与马若瑟在中国采购者,包括成套正经正史的较佳版本,以及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家著作、丛书、文学、戏曲等,大致囊括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所必备的材料;三是比尼昂个人捐赠与巴黎外方传教会旧藏者,多数为传教士所著西学类著作,另有一些明清通俗小说值得注意。此外旅法华人黄嘉略去世后,遗留的文献被收入皇家图书馆,其中除黄氏手稿外,也夹杂有一些汉籍。此批汉籍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中文收藏之一。
-
-
谢辉
-
-
摘要: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图目》,英国莫弗特(John P.C.Moffett)、陈正宏主编,中西书局2020年出版。本书从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旧藏的700部汉籍中,选出100部善本编纂而成。所收善本既包括较为早出之本与稀见之本,也包括一些带有李约瑟等人批注或名家收藏的普通版本。早出之本如元刻递修本《玉海》、明嘉靖刻后印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
-
-
谢辉
-
-
摘要:
法国国家图书馆早期入藏汉籍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1711年之前,由白晋、洪若翰等传教士陆续带归者,以儒家经典及相关著作为主,另有不少中国科技特别是医学类著作;二是图书馆指派傅圣泽与马若瑟在中国采购者,包括成套正经正史的较佳版本,以及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家著作、丛书、文学、戏曲等,大致囊括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所必备的材料;三是比尼昂个人捐赠与巴黎外方传教会旧藏者,多数为传教士所著西学类著作,另有一些明清通俗小说值得注意.此外旅法华人黄嘉略去世后,遗留的文献被收入皇家图书馆,其中除黄氏手稿外,也夹杂有一些汉籍.此批汉籍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中文收藏之一.
-
-
杨洋
-
-
摘要:
从13世纪中叶开始,入宋的日僧和赴日传法的宋僧陆续将宋学传入了日本,天皇家及其周边的贵族学者对宋学的吸收则比较滞后.花园天皇(1297-1348)是日本宫廷中较早接受宋学的关键性人物.《花园天皇宸记》反映了花园天皇退位后的读书受到宋学的影响;《学道之御记》中花园天皇对当时日本宫廷学风的批评,则与北宋道学先导者"从'文'向'道'"的思想脉络具有相似的结构.花园天皇的宋学接受与他复兴儒学、重塑政道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对于延续着平安时代学风的14世纪初的日本宫廷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
-
-
-
摘要: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简称“合璧工程”)是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所藏汉籍而开展的重点文化项目,旨在调研摸清境外所藏中华古籍的全部情况,对中国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进行复制、出版、整理和综合性研究,从而完善中华古籍的存藏体系,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文献支持,为世界汉学界提供更完备的研究资料。作为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与文化价值的文化事业,“合璧工程”对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
-
-
马熙
-
-
摘要:
"珠还合浦"典故源自中国史籍,后随汉籍的东传被移植到了日本。平安初期《浦岛子传》与岛田忠臣的《省试赋得珠还合浦》诗对合浦典故的运用,有力地体现了日人汉文化受容的微观过程。作为科举省试诗的《省试赋得珠还合浦》力求还原汉籍里的合浦意象,而讲述民间传说的《浦岛子传》则对合浦意象作了日本式的改造。基于此,笔者认为合浦意象的改造微观反映了平安初期日本对汉典受容的两种方式:模仿(还原)与转化。
-
-
谢辉
-
-
摘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主编的《欧洲藏汉籍目录丛编》,于202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丛编》辑录了17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主要由西方学者编纂、著录的欧洲各国公私机构收藏汉籍的目录30种。其中大部分为专门著录汉籍的目录,予以全文影印。少数为综合性目录,仅抽印其中汉籍部分。涉及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俄罗斯、瑞典,文种涵盖英、法、德、意及拉丁文。辑录的公家机构如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皇家亚洲文会图书馆、克劳福德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普鲁士皇家图书馆、奥地利皇家图书馆、圣彼得堡皇家公共图书馆等,私人收藏如德理文、雷慕沙、克拉普洛特藏汉籍等。
-
-
-
-
摘要:
为推动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探讨汉字与汉籍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促进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互鉴,由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等组织协办的“东亚文化交涉学会第十二届年会(SCIEA The 12th Annual Meeting 2020)——作为文化交涉媒介的汉字:传播与影响”于2020年11月8日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近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
-
姜勇仲
- 《中国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韩中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两点就汉籍的传播来可以说明,而且在韩国留下的汉籍的总量就可以作旁证.有趣的是这里有些文献牵涉到文种问题.文种的含义多半是指公文文种,不过文体学里的概念涵盖的更多一些.这里谈到的文种的概念用得更随意,即有时包括文献.这么说来不是很科学,不过往后的研究中就拿这里介绍的一些文献来可以进一步讨论文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