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容
受容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专利文献21082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青春岁月、杜甫研究学刊、文教资料等;
受容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富士川亘、白发润、齐藤公惠等。
受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82篇
占比:99.34%
总计:21221篇
受容
-研究学者
- 富士川亘
- 白发润
- 齐藤公惠
- 马歌东
- 付春明
- 刘绍晨
- 史可欣
- 向阳红
- 村川昭
- 沈文凡
- 陈蓉
- C·什尔尼柯夫
- Е·基布利克
- 丁冠楠
- 丁晨蕾
- 丁楹
- 丁霄晓
- 严桢
- 丽娟
- 于小植
- 今井喜昭
- 何劲松
- 佘筠珺(译)
- 修刚
- 冯长春
- 凌姬
- 刁梁辉
- 刘叶立
- 刘恋
- 刘畅
- 刘辰昀
- 劉潔
- 加郭跃斌
- 占才成
- 司晶
- 向丹
- 周建忠
- 商拓1
- 国蕊
- 孙静冉
- 安倩
- 宋秋敏
- 小嫣
- 尚永亮
- 屠颖
- 川尻文彦
- 平塚順良
- 张再林
- 张宇
- 张寒
-
-
徐子逸
-
-
摘要:
《伊势物语》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研究价值较高的物语文学作品之一,兼具了传记文学与“以诗系事”的歌物语文学特征,后世也以其为标准奠定了歌物语的文学概念。而其所谓的歌物语特征,则与中国晚唐时期诞生的《本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欲从《本事诗》入手,化整为零,分两个角度以章段为线索探究《伊势物语》的外部受容情况,并欲以探究结果为基础提出关于《伊势物语》撰者编撰此书时可能抱有的相应构思的猜测。
-
-
解文慧
-
-
摘要:
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既融合了诗的意境,也蕴含了处世的智慧,对中国后世造园以及日本平安时代以来的庭园艺术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日本庭园对白居易园林思想的模仿、发展和创新的实践过程,探究白居易的园林思想对日本庭园的影响,以加深对白居易园林思想的理解,期望可以对中国现代造园的创作与实践产生一定的启迪。
-
-
慈波
-
-
摘要:
《欧苏手简》于国内传藏极少,在日本却有广泛的传播,且具有重刻本、续编本、笺注本及国字解本等多种样态。早期的正保本与天明本,与古籍在中国内部的递传轨迹带有同步性,传刻与变异局限于文献学层面,更深层的文化交涉未及展开。之后竺常根据手简的文体与功能,揭发了《欧苏手简》的过渡性受容特征,提出了日本文章学中特有的“小文”范畴,使之成为化约经典的典型作品。与此同步,日人文化本土意识兴起,汉籍和化倾向加强,《欧苏手简》也因训读法的使用而使普及层面得以下移,大槻东阳与西川执的注释本由此应运而生。当汉籍中的异质文化要素进一步剥离,文言最终以国字解的形式呈现时,《欧苏手简》也就完成了受容的最重要步骤,从而融入日本文化当中。《欧苏手简》从中华文化的客观传达,进而转为日人的好尚择取,最后则融入其本土文化,鲜明地呈现了日本汉学的发展流向。《手简》以其完备的版本与传播样态,成为汉籍汉学化的生动面相。
-
-
程刚;
杨玉琳
-
-
摘要:
津阪孝绰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晚期重要的汉学家、诗学家和经学家,一生致力于政治与教育。他编注的杜甫七律注本《杜律详解》大量引用清代杜诗注本,但并非全盘接收,而是折中诸说,表现出异域独有的受容现象,反映了中日杜诗学的相通性与变异性,呈现为“知识化”“诗格化”与“考据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又与其师者、诗者和儒者三重身份息息相关。
-
-
陈海红
-
-
摘要:
日本古典文化受到中国和朝鲜半岛很深的影响,不得不说"受容性"是日本文化无法忽略的特点.这种受容包含文化的许多方面,前人更多地是从文学方面来研究,然而在日本古典文化中,除了文学,造型美术也占有重要地位.文学是一门想象的艺术,体现日本民族精神的"想象美",造型美术则更是"想象美"与"直观美"的综合体现.而在古代造型美术中,水墨画的交流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传播到日本后对日本绘画和审美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
-
汪东峰
-
-
摘要:
明治维新后,随着西方文学的传入,文明开化的不断推进,给日本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坪内逍遥(1895—1935)是此背景之下日本近代第一个以移入的西方文学理论与封建文学意识相对抗的启蒙主义者.诸多学者认为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正是在西方文学传入日本之时应际而生的.坪内逍遥不仅在《小说神髓》中直接引用了本居宣长(1730—1801)的《源氏物语玉之小栉》,而且在文学独立与写实主义文学主张上也与该文本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文将考证《小说神髓》对《源氏物语玉之小栉》的受容,旨在说明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固化为日本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逆流而上,日本近代文学是在坪内逍遥等一大批文学家继承日本传统文学基础上融汇创新的成果.
-
-
梁琬璐
-
-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已逐渐从激烈的文化博弈走向了百花齐放的文化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进一步交流,也在无形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而引入外来语则是文化融合的一种具体表现,其使用情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对于外来文化的受容态度。本文首先介绍了中日两种语言对“外来语”一词的解释,并通过对两国外来语引入形态的比较,引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试从中浅析了中日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受容差异。
-
-
严桢
-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日益密切,大量的日语新词传入中国,被人们所熟知并广泛使用,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用来表示新事物和新现象的词被称作"日源新词",大大增加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研究这些日源新词是时代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汉语在新时代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宅"这一典型的日源新词在汉语中的使用和变化,探讨日源新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受容情况.
-
-
史可欣
-
-
摘要:
日本诗话当中有不少涉及王维的评述,观其大端,主要体现在肯定其盛唐文宗的历史地位,对王诗"韵度深厚"和"锻炼无痕"风格意境的赞赏,这种审美倾向与日本传统美学当中的"幽玄论"相呼应。在格律方面,日本诗话多举王维诗句为反例,更加认同其佳境奇句对格律约束的超越。
-
-
-
-
-
-
-
- DIC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18.04.06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使用其所得的受容基材、印刷物及导电性图案,所述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体成分而含有封端异氰酸酯(A)50质量%~100质量%。本发明的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能够形成能够担载墨液等流体且能够赋予各种支承体与导电层的优异的密接性的受容层。尤其是,若上述封端异氰酸酯(A)使用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的封端异氰酸酯,则各种支承体与导电层之间的密接性变得更为优异。
-
-
-
- DIC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15-09-23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使用其所得的受容基材、印刷物及导电性图案,所述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体成分而含有封端异氰酸酯(A)50质量%~100质量%。本发明的受容层形成用组合物能够形成能够担载墨液等流体且能够赋予各种支承体与导电层的优异的密接性的受容层。尤其是,若上述封端异氰酸酯(A)使用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的封端异氰酸酯,则各种支承体与导电层之间的密接性变得更为优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