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录
书录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财经、读书、编辑学刊等;
书录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邓长风、朱家(氵晋)、朱家溍等。
书录
-研究学者
- 邓长风
- 朱家(氵晋)
- 朱家溍
- 朱萍
- 孙振田
- 来新夏
- 赵楠
- 陈燕
- 黄禹康
- 〔台湾〕何廣棪1
- 丁腊春
- 不公告发明人
- 严绍汤玉
- 任祈
- 任继愈
- 伍舜璎
- 何廣棪1
- 何瑞云
- 傅映林
- 刁忠民1
- 刘云
- 刘学林
- 刘德斋
- 刘洪文
- 刘涛
- 刘雨鑫
- 则虞
- 卓成
- 卞孝萱
- 卢光绵
- 卢宁(译)2
- 卢钟锋
- 吴兴功
- 吴郁芬
- 周国伟1
- 周文军
- 周正举
- 咏枫
- 唐师思
- 唐静
- 夏承焘
- 孙彤
- 孙浩
- 孙领芝
- 学罗1
- 尹协理
- 崔文印
- 巢峰
- 延和
- 张妍
-
-
詹安泰
-
-
摘要:
一封书本校编辑主任吴青民先生嘱余著论以应月刊。余既拙于文辞;又忙于课务,一时未能应命。而吴先生催促再四,且云有关于学术之文字均可,不必斤斤于论文。无已,即将客春与人讨论礼运书录以塞责,而颜曰《关于礼运大同小康之说》。言“关于”者,粗略之谈,未敢以当“论著”也。
-
-
-
-
摘要:
第一部分对于读书,您有什么主张?韩少功:把书籍当作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一种常用的比喻。谁都知道饮食须讲卫生,但摄入精神粮食是否也有类似的道理?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知识改变命运”一类励志格言,一味地读读读,不分缓急主次,不分清浊良莠,会不会也读出精神上的“肥胖症”“冠心病”“半身不遂”?
-
-
-
陶博吾1
-
-
摘要:
笔端具有英豪气,眼底全无世俗情。书如枯葛形尤丑,诗比村醪味更酸。艺崇乎道,自然天成;道载乎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技进乎道,大道至矣。合乎道,游于艺,寄情达意,笔墨之间,生气勃勃而成气象。道尚贯通,书贵生动。甘自寂寞,操艺一心,据德依仁,书进乎道。书进乎道,人品第一。书法、东方文化之结晶,千古而下,其线条之丰富表现力,无不为国人所喜爱,国外友人所敬崇。
-
-
-
-
徐水涯1
-
-
摘要:
《三平斋读书录》,是九思先生所写的一本清言著作,是以精言粹语谈读书问题和读后感想的文化小品集。读此作品,感其锦心绣口,文句警人,让人心静深思、明理悟道。
-
-
-
孙振田;
曾秋怡
-
-
摘要:
《汉书·艺文志》班固注及颜师古注是探讨刘向有没有为每一部书都撰写"书录"的重要依据.班注和颜注不因书籍的有关信息较易考知、著者在书籍题名中为全称或者书籍著者为汉人而不做注释等原则和义例,可以证明刘向没有为每一种书籍都撰写"书录",并旁证刘向为《诗赋略》等所撰"书录"较少.进一步考察可知,刘向也没有为《中庸说》等多种书籍撰写"书录".
-
-
孙振田
-
-
摘要:
就字面而言,《汉书·艺文志·序》“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是指刘向为所整理的每一部书都撰写了“书录”,然而实际上刘向并没有为每一部书都撰写“书录”,所谓“每一书已……录而奏之”只是一种概略的说法.《汉志》六略中《六艺》及《诸子》类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撰有“书录”;《诗赋略》的书籍只有小部分撰写了“书录”;《兵书略》的书籍则绝大多数都撰写了“书录”,而且主要为杨仆所撰写完成;《数术略》与《方技略》也只有少部分书籍撰写了“书录”.对于那些没有撰写“书录”的书籍,刘向则对其书名进行记载,其中有些并记载了篇名,有些则没有记载篇名,且均没有上奏给皇帝以供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