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石墨

氧化石墨

氧化石墨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902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5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55127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2015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论坛等;氧化石墨的相关文献由1672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生华、高超、瞿研等。

氧化石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5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5127 占比:99.87%

总计:355598篇

氧化石墨—发文趋势图

氧化石墨

-研究学者

  • 吕生华
  • 高超
  • 瞿研
  • 李星
  • 漆长席
  • 刘长虹
  • 王要兵
  • 蔡雨婷
  • 周明杰
  • 蒋虎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景威; 罗芳华; 陈国华
    • 摘要: 本文在传统Hummers法制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该方法中氧化剂种类、用量、投料方式、加水方式以及后处理等多个步骤进行氧化石墨的制备。优化后实验流程简单易行,制备条件相对温和,适合于石墨烯研究中少量氧化石墨的快速制备;文章还系统介绍了氧化石墨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现象解释及注意事项等,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掌握氧化石墨的制备流程,制备所需的氧化石墨。该制备方法也可作为实验教学的参考内容,以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石墨烯新材料研究的认识。
    • 潘凤玲; 明海; 曹高萍; 张婷婷; 张文峰; 向宇
    • 摘要: 改善Li_(4)Ti_(5)O_(12)电子和离子的传导性能是提高其倍率性能的关键。本文利用氧化石墨的亲核反应活性,采用简易的一锅法制备了具有优良倍率性能的纳米Li_(4)Ti_(5)O_(12)/还原氧化石墨介孔复合材料。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证实氧化石墨中含氧官能团具有强亲核反应活性,是获得纳米Li_(4)Ti_(5)O_(12)颗粒和介孔结构的关键,揭示了基于亲核活性的材料合成机理。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反应物嵌入氧化石墨本体,并在层间原位形成Li_(4)Ti_(5)O_(12)前驱体纳米颗粒。所形成的前驱体纳米颗粒会增大氧化石墨层间距,并进一步减弱其层间作用力,导致氧化石墨在随后的球磨作用下被剥离为介孔结构。经高温烧结,成功制备纳米Li_(4)Ti_(5)O_(12)/还原氧化石墨介孔复合材料。纳米颗粒与介孔结构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具有高Li^(+)扩散速率和高电子电导率,进而提高复合材料倍率性能。其中,最佳配比的LTO/GO-1.75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倍率能力(7000 mA/g下的可逆比容量达136 mA·h/g)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7000 mA/g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留率为72%)。不仅如此,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物浓度高达30 wt%~40 wt%,是传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制备方法的6倍以上,意味着本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复合材料产率,具有实用化生产的潜力。
    • 王淑勤; 李晓雪; 武金锦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氧化石墨烯(GO)复合比例的TiO_(2)/GO催化剂,并进行了SEM、TEM、XRD、UV-vis、XPS、拉曼光谱、光电流表征分析测试。结果显示,TiO_(2)与TiO_(2)/GO晶型都是锐钛矿型,GO在与钛酸丁酯水热反应制备TiO_(2)/GO时部分被还原成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性质更接近于石墨烯,有利于光电子转移。复合材料TiO_(2)/GO晶粒尺寸减小,吸附氧/晶格氧的比例增高,利于NO的氧化,禁带宽度缩小,吸收可见光能力更强,光电子响应能力得到提高。可见光下评价了对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脱硝性能。GO的复合比例为1.5%时所得催化剂光催化脱硝性能最好。在氨氮比为1∶1时,脱硝效率为88.6%,与水热自制TiO_(2)相比提高了30%,比商用V-Ti-W催化剂的效率提高了40%,且复合材料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商用V-Ti-W催化剂。机理分析也表明,NO的氧化速率对光催化脱硝反应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且氨气的存在可以加快对NO_(2)的还原。
    • 谭蔚; 朱皓楠; 刘丽艳
    • 摘要: 氧化石墨在去除所含金属离子杂质和添加金属离子改性的过程中遇到的浆液发生逾渗转变现象会导致固液分离过程终止,成为层状碳材料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过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颈.为了调控氧化石墨浆液的状态,探究各因素对浆液逾渗转变阈值的影响,本文选择电导率变化率作为监控逾渗转变是否发生的指标,在对各因素进行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金属阳离子价态、溶液pH值和环境温度对氧化石墨浆液逾渗转变阈值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采用SEM、激光粒度仪、FT-IR等手段表征了氧化石墨浆液发生逾渗转变前后的形貌、尺寸及官能团种类数量等特征,进一步验证通过电导率变化率来描述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金属阳离子价态、溶液pH值和环境温度对逾渗转变过程均有影响,其中金属阳离子价态是影响逾渗转变现象发生的首要因素,溶液pH值次之,而环境温度的影响最不显著.离子价态和溶液pH值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随着金属阳离子化合价的升高,氧化石墨逾渗转变过程受溶液pH值的影响逐渐减小.试验所得调控氧化石墨浆液最佳固液分离操作条件为三价金属阳离子(N3)、pH值1.41(P1)和35°C(T3).相关结果可为氧化石墨纯化和改性过程中涉及的浆液状态调控提供指导,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操作.
    • 郑玉杰; 安全强; 孙鑫; 吴镇宇; 计东; 种远
    • 摘要: 以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300°C下热剥离氧化石墨制备得到石墨烯.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表征了石墨烯的还原程度及形貌结构,运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片层之间被充分剥离开来,拥有一定的孔道结构.在1 mol·L-1的硫酸电解液中,石墨烯制备的电极比电容达411 F·g-1.电极组装的电容器,能量密度5.37 W·h·kg-1时,功率密度为604 W·kg-1,循环1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4%.组装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及循环稳定性能良好.
    • 胡章记; 王彦娜; 梁慧锋; 王晓楠
    • 摘要: 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在机械搅拌下,氧化石墨和壳聚糖反应,制备了氧化石墨/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等仪器对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离子浓度,探究吸附温度、pH、时间和氧化石墨用量对Zn2+和Pb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
    • 张曦月; 孙红娟I; 彭同江; 王娅
    • 摘要: 以过硫酸钾为插层膨胀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膨胀-氧化一步法制备了具有高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氧化石墨(GO).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及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过硫酸钾插层膨胀处理能有效抑制GO的过氧化现象,获得片层更轻薄、氧化程度更均匀的GO.随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GO结构中的羟基与环氧基的相对含量比、羧基的相对含量均增大,GO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也随之增大,但当过硫酸钾用量过高,插层膨胀后的石墨浮在浓硫酸表面形成厚层,阻碍了后续氧化剂与样品的充分接触,反而使羟基与环氧基的相对含量比降低,导致阳离子交换容量减小.当过硫酸钾与石墨质量比为5∶1时,获得高氧化程度且氧化均匀的GO,此时羟基与环氧基的相对含量比最高,GO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为579.5 mmol/100 g.
    • 崔海峰; 周晓东
    • 摘要: 为了克服碳纤维表面活性低,极性差等缺点,使用氧化石墨经过改性和接枝合成了接枝聚合物分子链氧化石墨,使用电泳沉积的方法将碳纤维与接枝聚合物分子链氧化石墨通过范德华力进行连接.结果表明,改性氧化石墨将碳纤维强度提高至5.376 GPa,性能提高13.3%.不同浓度接枝聚合物分子链氧化石墨的分散液对碳纤维强度的影响不同,最佳浓度为1 mg/mL,该浓度的碳纤维拉伸强度为5.750 GPa,性能提高21.2%.高浓度处理会使碳纤维强度下降,当浓度为5 mg/mL时为4.594 GPa,性能下降3.2%.
    • 高航; 郭星星; 王思宇; 代云容; 殷立峰
    • 摘要: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原位固定于聚乙烯醇(PVA)纤维,制备了氧化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电纺纤维膜,并将其作为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用于模拟海水的脱盐处理.结果 表明:该复合纤维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热转换材料,其亲水性极强,在湿态下具有宽光谱吸收范围和较高光吸收率.在纺丝电压为15 kV、极板间距为15 cm、氧化石墨质量分数为3%(相对于聚乙烯醇)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纤维膜具有最优的光热性能.在1个太阳光(l kW/m2)照射下,膜表面可快速升温至50°C左右,水蒸发速率可达到1.09 kg/(m2·h),光热转换效率为71.9%,对不同浓度模拟海水的脱盐效率均能达到99.9%以上.此外,该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可较好地应用于普通海水淡化领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