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Li4Ti5O12

Li4Ti5O12

Li4Ti5O12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9222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2010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2010年全国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等;Li4Ti5O12的相关文献由59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则强、熊利芝、吴显明等。

Li4Ti5O12—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2223 占比:99.87%

总计:192480篇

Li4Ti5O12—发文趋势图

Li4Ti5O12

-研究学者

  • 何则强
  • 熊利芝
  • 吴显明
  • 陈上
  • 唐仁衡
  • 王英
  • 肖方明
  • 邓正华
  • 刘文萍
  • 武洪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Liqiang Zhang; Chenxi Zhu; Sicheng Yu; Daohan Ge; Haoshen Zhou
    • 摘要: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have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to stor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extensively researched in the recent several decades.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ithium batteries,the evolution of anode materials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 batteries.However,since conventional lithium batteries with graphite anodes cannot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s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such as electric vehicles and large-scale power supplies)which require high energy/power density and long cycle life,variou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alternative anode materials have been exploited for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In this review,we detailedly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four representative an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including graphite,Li_(4)Ti_(5)O_(12),silicon,and lithium metal.And some of the latest advances are summarized,which mainly contain the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of anode materials and partially involve the optimization of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Finally,we make the conclusive comments and perspectives,and draw a development timeline on the four anode materials.This review aims to offer a good primer for newcomers in the lithium battery field and benefit th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design of anodes for advance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in the future.
    • 潘凤玲; 明海; 曹高萍; 张婷婷; 张文峰; 向宇
    • 摘要: 改善Li_(4)Ti_(5)O_(12)电子和离子的传导性能是提高其倍率性能的关键。本文利用氧化石墨的亲核反应活性,采用简易的一锅法制备了具有优良倍率性能的纳米Li_(4)Ti_(5)O_(12)/还原氧化石墨介孔复合材料。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证实氧化石墨中含氧官能团具有强亲核反应活性,是获得纳米Li_(4)Ti_(5)O_(12)颗粒和介孔结构的关键,揭示了基于亲核活性的材料合成机理。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反应物嵌入氧化石墨本体,并在层间原位形成Li_(4)Ti_(5)O_(12)前驱体纳米颗粒。所形成的前驱体纳米颗粒会增大氧化石墨层间距,并进一步减弱其层间作用力,导致氧化石墨在随后的球磨作用下被剥离为介孔结构。经高温烧结,成功制备纳米Li_(4)Ti_(5)O_(12)/还原氧化石墨介孔复合材料。纳米颗粒与介孔结构的协同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具有高Li^(+)扩散速率和高电子电导率,进而提高复合材料倍率性能。其中,最佳配比的LTO/GO-1.75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倍率能力(7000 mA/g下的可逆比容量达136 mA·h/g)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7000 mA/g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留率为72%)。不仅如此,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物浓度高达30 wt%~40 wt%,是传统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制备方法的6倍以上,意味着本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复合材料产率,具有实用化生产的潜力。
    • 王艳红; 葛昊
    • 摘要: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稳定性和突出的安全性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差的高倍率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采用一种便捷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新型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为显著提高Li_(4)Ti_(5)O_(12)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所合成的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5C时,具有174 mAh/g的超高可逆容量;当倍率高达30C时,可逆容量超过140 mAh/g。新型锂电池负极Li_(4)Ti_(5)O_(12)/双相TiO_(2)纳米片的研究将为设计开发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功率储能需求的新型无碳负极材料提供新思路。
    • 刘宏伟; 符靓
    • 摘要: 尖晶石钛酸锂(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高,体积变化可以忽略,具有极好的循环寿命、热稳定性和安全性,Li4 Ti5 O12中金属杂质元素的迁移以及沉积都是已知的有害降解效应,尤其是磁性金属杂质元素的存在会导致材料的自放电,同时可能造成电池内部的微短路,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该研究提出了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测定Li4 Ti5O12中金属杂质元素的新方法.采用王水溶液为消解试剂对Li4 Ti5 O12样品进行微波消解,样品溶液无需过滤,直接采用MP-AES测定其中的金属杂质元素Mn,Na,Pb,Ni,Cr,Zn,K,Fe,Al,Mg,Cu,Ca,Co和Cd.选择波长Mn 403.076 nm,Na 589.592 nm,Pb 405.781 nm,Ni 352.454 nm,Cr 425.433 nm,Zn 213.857 nm,K 766.491 nm,Fe 371.993 nm,Al 396.152 nm,Mg 285.213 nm,Cu 324.754 nm,Ca 393.366 nm,Co 340.512 nm和Cd 228.802 nm为分析谱线,结合快速线性干扰校正(FLIC)技术,不仅校正了谱线重叠干扰,而且还校正了所有分析元素的背景干扰.加入CsNO3为电离抑制剂,校正了易电离Li基质产生的电离干扰.选择Y为内标元素,校正了分析信号强度的不稳定和基体效应.方法的检出限(MDL)为0.03~0.77μg·g-1,线性相关系数≥0.9993,加标回收率为96.4% ~103%,相对标准偏差(RSD)≤3.89%,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并与国标法(GB/T 30836—2014)进行对比分析,经t检验法统计分析表明,在95% 的置信度水平,除元素Zn以外,其余元素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好.使用氮气为等离子体气体的M P-A ES与使用氩气为等离子体气体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相比较,可以显著降低运行成本,与使用可燃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的原子吸收光谱(AAS)相比较,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好.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准确性高、精密度好,为Li4 Ti5 O12中多种金属杂质元素的高通量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 王天悦; 王梦颖; 黄庆姣; 杨佳明; 王顺花; 刁训刚
    • 摘要: 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透过率可调制的电致变色材料,对于智能窗及其热管理方面的应用来说极具吸引力.钛酸锂是一种有潜力的电致变色阴极材料,但对其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前景还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本工作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透过率高、结晶性好的钛酸锂(Li4Ti5O12)薄膜,通过联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位表征了其电致变色性能.实验发现所有Li4Ti5O12薄膜对扫描速率等测试条件十分敏感,且有优异的双波段调制性能.此外,Li4Ti5O12薄膜厚度对材料的初始态透过率、调制幅度、响应时间、电压窗口和循环耐久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50 nm厚的Li4Ti5O12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19.1和8.9 s,透过率调制在可见光区(550 nm处)为45%,经过20000 s连续循环,性能未发生明显衰退.Li4Ti5O12薄膜在近红外波段(1000nm处)的透过率调制高达80%,表现出优秀的节能潜力.本研究成功组装了由灰色至蓝色、循环性能良好的全固态无机电致变色器件:Glass/FTO/Li4Ti5O12/LiNbO3/NiOx/ITO,证明钛酸锂作为电致变色智能窗材料有潜力走向普及应用.
    • 刘云霞; 文家新
    •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尖晶石Li4Ti5O12o将所得Li4Ti5O12与纳米Sb2O3混合后高能球磨得到Sb2O3掺杂的Li4Ti5O12o经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Sb2O3未进入Li4Ti5O12尖晶石结构.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使颗粒更小、更分散.采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Sb2O3对Li4Ti5O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b2O3的掺杂能提高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在15C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13.7 mAh/g,远高于未掺杂的Li4Ti5O12电极放电比容量(62.7 mAh/g).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Sb2O3/Li4Ti5O1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其RT值较小.
    • 李婧钰1
    • 摘要: Li4Ti5O12是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的优势是具有较高的负极电压,为电池带来可靠的安全性。然而,目前Li4Ti5O12仍然存在着电子传导速率低和离子扩散速率慢的问题,制约了其高倍率性能的发展。本论文主要从构建Li4Ti5O12的微纳结构、构建Li4Ti5O12/碳的复合结构和构建Li4Ti5O12的纳米阵列结构,综述了解决Li4Ti5O12电子传导速率低和离子扩散速率慢问题的方法,并对Li4Ti5O12电极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李婧钰
    • 摘要: Li4Ti5O12是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的优势是具有较高的负极电压,为电池带来可靠的安全性.然而,目前Li4Ti5O12仍然存在着电子传导速率低和离子扩散速率慢的问题,制约了其高倍率性能的发展.本论文主要从构建Li4Ti5O12的微纳结构、构建Li4Ti5O12/碳的复合结构和构建Li4Ti5O12的纳米阵列结构,综述了解决Li4Ti5O12电子传导速率低和离子扩散速率慢问题的方法,并对Li4Ti5O12电极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 杨书廷; 李倩慧; 范玉昌; 王秋娴; 杜婷; 岳红云
    • 摘要: 采用简单有效的自聚合方法在Li4 Ti5 O12颗粒表面包覆兼具离子导电和电子导电双重功效的聚多巴胺(PDA)/导电碳黑Super P(SP)复合包覆层,获得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充放电循环曲线和循环伏安(CV)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DA包覆层的厚度为10 nm、Super P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得到的包覆材料展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2C倍率下初始放电容量为175 mA·h/g,循环150周后,可逆放电容量仍在160 mA·h/g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