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3017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西南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西南美容与整形学术大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五次学术大会等;毛细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由733位作者贡献,包括贺占国、陈光、韦强等。

毛细血管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3017 占比:99.42%

总计:53325篇

毛细血管瘤—发文趋势图

毛细血管瘤

-研究学者

  • 贺占国
  • 陈光
  • 韦强
  • 周乾毅
  • 陈石海
  • 刘庆丰
  • 孙玉
  • 廖明德
  • Sun yu
  • Wei qi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洪伟; 王明磊
    • 摘要: 1病例资料51岁男性,2019年1月因渐进性双下肢乏力3个月加重1周在当地医院就诊。体格检查见双下肢肌力Ⅰ级。胸椎(髓)增强MRI检查示胸10水平髓外硬膜下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毛细血管瘤。术后双下肢肌力明显好转,Ⅳ级。术后3 d复查胸椎(髓)MRI显示肿瘤切除满意,无明显残留。
    • 付建; 匡远黎
    • 摘要: 脾脏的原发肿瘤有血管瘤、肉瘤、错构瘤、脂肪瘤、内皮瘤等,临床少见,脾血管瘤更加少见,据临床报道其尸检发现率为0.3%~14%[1]。病理上将脾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脾脏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脾血管组织,可以单发或者多发,肿瘤常较小也可呈弥漫型,有时可以侵犯到整个脾脏[2]。临床上脾血管瘤少见,由血管瘤出血、坏死、液化所致的脾囊肿破裂出血更加罕见。本科曾收治1例脾脏海绵状血管瘤囊性变合并破裂出血,现报道如下。
    • 李逸丰; 魏文斌; 鲜军舫; 杨文利; 李栋军; 王子杨; 陈伟; 赵琦; 崔蕊; 沈琳; 刘倩
    •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盘毛细血管瘤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确诊的7例视盘毛细血管瘤,总结超声检查中病变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继发改变及病变内血流情况.结果 7例患者超声均可测及视盘前占位性病变.病变大小:基底径(5.39±1.90)mm×(4.79±1.28) mm,高度(3.61±1.37) mm.病变形态:5例呈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病变回声强弱:3例病变内部为中回声,4例病变内部为高回声.内回声均匀:5例内回声均匀,2例内回声不均匀.继发改变:6例存在继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混浊,1例伴有其他部位的视网膜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有病例均可在病变内部测及血流信号,呈树枝状、条状或斑点状,血流频谱为动脉-静脉相伴行的血流频谱.结论 视盘毛细血管瘤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和随访依据.
    • 胡天一
    • 摘要: 血管瘤是血管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良性真性肿瘤和血管畸形,血管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和胚胎组织分化异常是其主要病因,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KM综合征(巨大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等5种类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儿童患者以毛细血管瘤最常见,俗称草莓状血管瘤。
    • 林强
    • 摘要: 门静脉高压症主要发病原因是门静脉压力的长时间升高,大部分患者为肝硬化而导致发病,少部分患者为门静脉主干或者是肝静脉的阻塞以及其他因素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较多,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本文主要介绍门静脉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手术治疗。一、门静脉高压症病因门静脉高压症发病原因有较大的不同,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门静脉的血液流动受到了阻碍。从原发性血流量增加来说,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病发的原因有动脉—门静脉痿,这个病发部位部位包括肝脏、脾脏以及其他内脏,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脾毛细血管瘤、非肝病性脾大等[1]。从原发性血流阻力增加来说,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肝前型,发病率较小,主要发病原因是形成血栓、门静脉或是脾静脉受到了外在肿瘤的压迫等;第二类是肝内型,发病率最大,又分为窦前型、窦型和窦后型;第三类是肝后型,发病率最低,主要包含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三尖瓣功能不全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等。
    • 张亮; 余新光; 佟怀宇; 尚爱加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管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7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44.4±12.8)岁(23~62岁).病变位于腰段5例,脊髓圆椎节段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痛、下肢力弱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前脊髓MRI显示病变多呈等T1、高T2信号,增强扫描多可见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术前5例诊断为神经鞘瘤,1例为血管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畸形.7例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以改良McCormick分级系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行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有无复发.结果 7例患者中,6例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脊髓圆锥部肿瘤予部分切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鞍区麻木,其余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术后随访(113.0±49.9)个月(34~160个月),患者的疼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McCormick分级:Ⅰ级6例,Ⅱ级1例.影像学复查显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椎管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罕见,多发生于40~60岁男性患者,病变多位于胸腰段,术前易于误诊,行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 潘碧涛; 胡美玉;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 摘要: 背景:探讨髓外硬膜下血管瘤的MRI诊断特征。方法:分析、比较5例髓外硬膜下毛细血管瘤和3例髓外硬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与手术病理表现。结果:瘤体位于脊椎胸段4例,腰段2例,颈胸段、腰骶段各1例。瘤体呈结节状,5例边缘光整,3例边缘分叶。MRI-病理对照显示,毛细血管瘤以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及显著强化为主,镜下为均质的毛细血管样血管结节;海绵状血管瘤以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混杂极低信号及异质性强化为主,镜下可见出血及血栓。5例可见瘤周血管征,其中海绵状血管瘤中1例,毛细血管瘤中4例。5例检出脊髓水肿,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3例。结论:髓外硬膜下血管瘤MRI表现具有多样性,海绵状血管瘤较毛细血管瘤更易发生出血,瘤周血管征和脊髓水肿是该瘤的特征性MRI征象。
    • 摘要: 我今年81岁,于2015年做了胆囊切除术。去年以来,偶有肝胆出不适感,检查提示:肝内稍高回声团,考虑毛细血管瘤可能。请问,这个瘤危害大吗?应该如何处理?术后胆总管、肝内胆管再生结石应该怎样治疗?
    • 杨萌萌; 戴红英; 牛兆园; 惠雅梦
    • 摘要: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临床上主要分为毛细血管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发生于盆腔内极其罕见。本文就盆腔毛细血管瘤误诊为卵巢癌1例患者进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