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中隔

鼻中隔

鼻中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7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77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等;鼻中隔的相关文献由23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俊秀、朱丽、于辉等。

鼻中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8 占比:40.5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177 占比:59.12%

总计:1991篇

鼻中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蓓红
    • 摘要: 面对孩子鼻出血,家长的办法五花八门,头仰起来,往鼻子里塞纸团,毛巾弄湿后敷在额头上等等,那么这样止血是否有效呢?究竟该如何正确处理鼻出血呢?第一种为压迫法。正确的压迫止血部位及方法是:孩子流鼻血时,保持头部稍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入咽部,引起窒息。按压止血的时候要按压鼻翼而不是鼻梁,按压的时候力度中等,力度太大会让孩子感到疼痛,太小不能达到按压止血的力度,按压以能将鼻翼压迫到鼻中隔为度,按压约至少持续5分钟。在压迫止血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能够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 摘要: 治疗慢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是鼻腔局部用药,可分为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鼻用减充血剂等几大类型。1.鼻用糖皮质激素。它是慢性鼻炎的首选药,根据病情需要可长期使用,疗效好,安全性高。需要注意的是:鼻用糖皮质激素喷药时,应右手持瓶向左侧鼻腔喷,左手持瓶向右侧鼻腔喷,即避免对着双侧鼻中隔喷。
    • 蒋飞; 邓成仕; 马凌川; 骆跃; 张博文; 马存文
    • 摘要: 患者男,3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右鼻塞和感嗅觉减退,渐进性加重,偶涕中带血。体格检查:右鼻翼旁稍隆起,右鼻前鼻孔区被淡红色新生物完全堵塞,双鼻腔黏膜慢性充血,鼻甲稍大,鼻中隔向左偏曲。CT表现:右侧鼻腔软组织密度肿块,最大截面约3.1 cm×2.2 cm×3.5 cm,密度欠均匀,内见点结状低密度影,平扫CT值约38 Hu,边界清楚,周围骨质压迫吸收,鼻中隔向左偏移(图1a);增强CT值约62 Hu,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点结状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图1b)。
    • 摘要: 大多数人遇到鼻出血时,都很紧张,不知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错误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方法:①全身放松,用口缓慢呼吸。②头稍向前倾,用手尽快捏住两侧鼻翼,向中间捏紧(5~10分钟),因为鼻出血的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③可用冰块或冷的湿毛巾敷在额头或在鼻梁上方。④如有血流到嘴里,应吐出,千万不要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 陈艳; 田湘娥; 孙文
    • 摘要: 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来源于腺上皮的交界性肿瘤。最多见于腮腺,发生于鼻腔者少见,目前国内报道仅80余例。现报道1例我科收治的来源于鼻中隔右侧混合瘤的诊疗经过,以增强对此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反复双侧间断性鼻塞2个月,加重2 d”于2020年11月13日入院。
    • 王臣; 卢洁; 齐志刚
    • 摘要: 患者女,63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0天入院。发病时伴右侧头痛,余无异常。颅底CT检查显示鼻中隔中后部向两侧隆起,骨质呈膨胀性改变,局部可见软组织肿物,内未见明确钙化灶,邻近骨质受压,局部突向蝶窦及筛窦(图1,2)。颅底MRI显示鼻中隔后部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大小约为2.1 cm×2.1 cm×2.5 cm,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点絮状强化,并可见渐进性强化,呈“蜂窝”样改变(图3~5),诊断:鼻中隔后部良性占位病变,考虑间叶组织肿瘤。
    • 陶建华; 曲晓霞; 张怀宇; 康天良; 刘兆会; 孙炎
    • 摘要: 目的采用一种鼻区骨折新型分类方法,以期对骨折复位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452例鼻区骨折成人患者的CT影像资料。从鼻骨最前端到上颌骨额突底部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包含两个部位及以上称为复合部。骨折类型分为凹陷型、隆起型、轻微型和混合型。结果1452例骨折中,骨折部位占比依次为复合部43.11%、前部41.12%、中部10.06%和后部5.72%;骨折类型占比依次为凹陷型66.25%、轻微型17.98%、隆起型9.23%和混合型6.54%;骨折侧别占比依次为双侧43.53%、左侧33.13%和右侧23.35%,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侧高于右侧;伴发骨折占53.10%,其中鼻中隔骨折占40.50%。结论鼻区骨折的新型分类方法能够细化骨折定位,为复位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帮助。
    • 李波波; 王勇聪; 林巧如; 陈瑞恩; 朱任良
    • 摘要: Ig G4相关性疾病(Ig G4-RD)是一种免疫系统性疾病,以血清中Ig G4升高及Ig G4阳性细胞浸润伴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其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以鼻中隔病变为首诊的病例罕见,容易被误诊。为加深临床医师对鼻中隔Ig G4相关性疾病认识,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鼻中隔Ig G4相关性疾病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左鼻塞1月余、发现左鼻腔肿物1 d于2019年12月5日入院,查体见左鼻前庭延及左鼻中隔前段见一大小约1.6 cm×1.8 cm新生物,表面结节状,稍红肿,触之不易出血,表面少许痂皮附着(图1)。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肾功、输凝血、三大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腹部及泌尿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胃肠镜示胃炎并胃息肉,电子鼻咽镜示左鼻腔肿物。
    • 王飞; 贺虎; 王安硕; 张文; 陈殿升; 何章鸣; 孙子康; 凌士营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补救鼻中隔黏膜瓣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28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改良补救鼻中隔黏膜瓣组)和对照组(经典鼻中隔转移黏膜瓣组)。研究组15例,手术初期制作改良补救鼻中隔黏膜瓣,如术毕未发生脑脊液漏,则将黏膜瓣复位,如发生脑脊液漏,则制作鼻中隔鼻底黏膜瓣,进行鞍底重建;对照组13例,手术初期制作经典鼻中隔转移黏膜瓣,术毕无论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均进行黏膜瓣鞍底重建。比较2组之间在磨除鞍底前耗时、术中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术后嗅觉功能、肿瘤全切除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磨除鞍底前耗时:研究组16~35(23.47±6.06)min;对照组25~45(37.62±4.84)min, 2组比较,P0.05,均成功修补。术后嗅觉功能:研究组15例患者术后嗅觉均正常;对照组13例患者中,6例术后嗅觉功能障碍(P0.05。围术期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应用改良补救鼻中隔黏膜瓣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效保护患者嗅觉功能、改善鼻腔舒适度,且不影响术中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和肿瘤全切除率。
    • 刘娟; 倪杨; 吴建芳; 韩宇; 周平; 洪雯婷; 李厚勇; 顾瑜蓉
    • 摘要: 目的探讨鼻中隔贯穿缝合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94例行鼻中隔成形手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在鼻中隔成形术后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行鼻中隔贯穿缝合。观察患者术后发热、使用药物(止痛药、安眠药和止血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适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32/39)、止痛药(12/59)和安眠药(7/64)使用率均低于填塞组患者(14/109、4/119、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缝合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各项不适感的评分均低于填塞组患者,且大多数观察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填塞组患者相比,鼻中隔缝合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结论鼻中隔贯穿缝合的处理方式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鼻中隔成形术后的快速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