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畸形

鼻畸形

鼻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20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2272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全国鼻整形美容大会、第八次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等;鼻畸形的相关文献由1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力平、石冰、孙勇刚等。

鼻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9 占比:3.8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12272 占比:95.98%

总计:12786篇

鼻畸形—发文趋势图

鼻畸形

-研究学者

  • 张力平
  • 石冰
  • 孙勇刚
  • 杨连平
  • 李小林
  • 郑永生
  • 乔群
  • 王洪涛
  • 王玉新
  • 郑苍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精韬; 石冰
    • 摘要: 鼻畸形矫正日益成为唇裂治疗关注的重点,其术后高复发问题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笔者前期提出了依据中国人群鼻翼形态特点建立的鼻翼软骨二焦点固定技术(鼻翼软骨内固定术),之后在单侧唇裂整复中又建立了鼻小柱侧方软组织增量的理论与技术。基于对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和总结,笔者将其进一步相结合从而发展出新的鼻畸形整复方法,称之为鼻翼软骨定位术,用于继发鼻畸形整复时则称为鼻翼软骨再定位术。本文对此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初步应用经验做出介绍。
    • 邓文婷; 田鹏; 张海霞; 刘翔; 党华; 陈秋坚; 马赟
    • 摘要: 目的 探索内镜辅助鼻内进路治疗外伤性骨性鼻锥畸形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9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外伤性骨性鼻锥畸形患者23例,其中初期7例,骨痂期9例,塑形期7例。经内镜辅助下鼻内进路手术矫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计算术后满意度,对于合并鼻腔通气障碍的患者,采用t检验统计VAS评分。结果 本组23例中,行鼻内镜下鼻内进路骨性鼻锥闭合复位术6例,切开复位术13例,截骨复位术4例。术后22例外形满意(满意度95.6%),10例通气障碍患者,术后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内镜辅助鼻内进路骨性鼻锥畸形矫正术临床效果满意,可成为有效治疗手段。
    • 韩志强; 徐静; 吴贝贝; 孙晓涵; 张硕; 李光早
    • 摘要: 目的:对Y形自体耳甲软骨移植整复双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笔者医院收治的16例双侧唇裂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保留耳轮脚等耳廓支撑结构,切取C形自体耳甲软骨制备成Y形软骨支架植入鼻小柱,重塑鼻翼软骨支撑结构和鼻尖外形,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16例双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进行1~2年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患者满意度均在90%以上。通过二维线性测量分析表明,术后鼻小柱、鼻孔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基底、鼻宽较术前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三维空间差异对比表明,术后鼻部塌陷较术前得到极大改善。后期随访唇鼻外形良好,效果稳定,耳廓供区无继发畸形发生。结论:经该术式切取C形耳甲软骨,制备成Y形自体耳甲软骨移植整复双侧唇裂鼻畸形是一种理想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陈晨; 成雨生; 胡晓静; 张阳; 陈柏彤; 张红闯
    •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鼻模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分别佩戴个性化鼻模和成品鼻模。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时分别测量健、患侧鼻孔的宽度和高度,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健侧鼻孔和患侧鼻孔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侧鼻孔高度变化和宽度变化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鼻模对鼻畸形整复术后鼻孔的支撑,鼻小柱偏斜、鼻尖形态和鼻基底的改善都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马红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的患儿30例,采用改良Millard法进行唇裂修复,同期修复鼻畸形。测量手术前后患儿唇高、唇峰口角距、鼻小柱高度和鼻底宽度,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0例患儿的鼻唇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2个月,疗效明显的患儿有16例(53.33%),不明显的有14例(46.6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13.33%。经治疗后,患儿患侧的唇高和鼻小柱高度显著增高,唇峰口角距和鼻底宽度明显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是否有上颔骨发育不良史是影响患儿术后疗效的因素。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畸形同期修复术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近期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一民; 张磊; 周航宇; 夏德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结构性支撑移植在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4月-2020年6月对6例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使用自体肋软骨移植矫治鼻畸形,通过术前,术后照片对比进行效果评价。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鼻形态,无感染、排异和变形等并发症。结论:自体肋软骨为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治提供了充足的软骨支架来源,支撑力量强,术后效果稳定,在矫正严重鼻畸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王严建; 王坚; 张爱君
    • 摘要: 目的采用FACE-Q量表评估自体耳软骨修复成年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效果,为自体耳软骨修复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成年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切取自体耳甲软骨、耳甲艇软骨,经测量裁剪后植入患侧鼻翼、鼻小柱,缝合固定,重塑鼻小柱及鼻翼外形,修复鼻畸形。术前、术后6个月拍摄下颌抬颏位照,对比手术前后鼻孔高度、鼻翼外角最低点到面中线的距离。采用19个FACE-Q系列量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左右鼻孔高度、鼻翼外角最低点到面中线的距离差异明显(P0.05)。FACE-Q量表结果显示,手术效果得到患者的认可。其中“心理功能”选项的满意度最高,说明该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功能。“鼻孔形状,鼻厚度”满意度较低。结论经FACE-Q系列量表证实,自体耳甲软骨修复成年唇裂继发鼻畸形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骆豫; 赵若伊
    • 摘要: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患者,依据其术后是否发生鼻畸形分为鼻畸形组和非鼻畸形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8例行单侧唇裂整复术患者中有115例术后发生鼻畸形(鼻畸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类型、修复方式、上颌骨发育不足史、牙槽突裂史及一期鼻整形术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类型、上颌骨发育不足史及牙槽突裂史是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较多,术后鼻畸形高风险患者在术前应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获得更好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发生鼻畸形.
    • 茅传青; 卢萌; 赖永圳; 王承勇; 陈伟辉
    • 摘要: 为评价旋转交叉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鼻唇畸形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采用旋转交叉推进瓣进行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的患儿6例,通过数码照片分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复诊时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孔面积等信息以评价该术式的疗效.本研究中6例患儿术前健患侧唇高比2∶1,健患侧鼻孔高度比值约2∶1,但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比却为1∶2~1∶3.术后健患侧唇高比近1:1,鼻孔形态对称、鼻唇沟形态对称、鼻堤形态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未见明显切口不良愈合.旋转交叉推进瓣在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唇畸形整复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 宋名娟; 熊清华; 汪丹凤
    • 摘要: 目的 探讨唇裂鼻畸形患儿在术后佩戴鼻膜对鼻畸形矫正的效果.方法 3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术后佩戴鼻模的观察组15例,未佩戴鼻模的对照组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术后一周及一年分别拍摄两组患儿安静状态下鼻部照片,测量出每位患儿鼻孔正常侧与患侧的高度与宽度,求出两侧高度与宽度的差值,同时测量出每位患儿鼻小柱的倾斜度,算出每组各项指标的均数及标准差,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测量数据显示在术后一周时,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在术后一年观察组的每项指标患侧与健侧差异更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术后坚持佩戴鼻模可以有效改善鼻外形,在改善患儿外貌的同时,为鼻畸形二期修复创造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