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闭合复位

闭合复位

闭合复位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27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2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31448篇;相关期刊533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闭合复位的相关文献由62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孙军、刘斌等。

闭合复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2 占比:7.55%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1448 占比:92.26%

总计:34085篇

闭合复位—发文趋势图

闭合复位

-研究学者

  • 王伟
  • 孙军
  • 刘斌
  • 张杰
  • 李云龙
  • 李伟
  • 张勇
  • 李军
  • 李铭雄
  • 刘玉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敏; 夏群英; 易申德; 蔡军; 杜香平; 熊斌; 吴欣乐
    • 摘要: 目的观察内外交叉与单纯外侧交叉两种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骨科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并行手术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患儿共218例。根据患儿采用的克氏针固定方法分为内外交叉组(桡侧两根+尺侧一根)和单纯外侧组(单纯桡侧三根)。观察两组术后有无骨感染、Volkmann挛缩、肘内翻、针尾激惹及神经损伤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无骨感染、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等发生。内外交叉组术后发生针尾激惹内外交叉组14例,单纯外侧组6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交叉组出现2例(1.32%)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单纯外侧组未出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交叉克氏针与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稳定可靠,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内外交叉克氏针固定有损伤尺神经的风险。
    • 陈天恩
    • 摘要: 目的:分析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治疗方案时,采取闭合复位经皮桡侧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60例在和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均进行闭合整复手法复位,闭合复位后,对照组患儿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皮桡侧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X线肘关节Baumann角(B角)及提携角(C角)的测量,比较两组肘关节优良率;采用超声定位诊断术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果;手术后患儿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肘关节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治疗方案时,运用经皮桡侧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患儿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较高,无明显再次移位、内翻等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孙乾
    • 摘要: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作为最常见的儿童髋关节先天畸形,对儿童髋关节功能具有重大影响。闭合复位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心圆复位以及髋臼的发育潜能是闭合复位能够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闭合复位的传统方法已广为接受,但仍有许多学者在不同方面提出改进。而关于闭合复位的适用范围,目前仍有许多争议。故本文对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屈继宁; 马益善; 党幼婷; 李云峰; 李敏; 陆清达; 苏菲; 杨亚婷; 孙川; 吴永涛; 颉强
    •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7例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4例;年龄为2~14岁,平均7.31岁。按照骨折移位程度分型,完全移位断端接触17例,完全移位断端无接触10例。合并尺神经损伤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病人在手法复位失败后均采用术中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4~6周拔出克氏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病人手术时间为15~50 min,平均30 min。病人术中均覆盖防辐射铅衣保护,术中透视5~8次,平均7.5次。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病人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5周,术后3个月尺神经损伤均恢复。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8%(26/27)。所有病人均未发生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撬拨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儿童不稳定性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后的较为理想的复位方法。
    • 苟波; 林强; 白明华; 靳文阔
    •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6足)行闭合复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记录切口并发症情况,测量Gissane角、Böhler角,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延迟愈合、皮瓣边缘坏死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Gissane角及Böhler角术后、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42足,良4足。结论闭合复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 张凤海; 陈磊; 刘坤
    •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对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F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21-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骨科收治的85例儿童GartlandⅡ、Ⅲ型SFH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对照组,42例)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观察组,43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依据X线片结果测量携带角度数、肘内翻度数,以及肘关节活动度。使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统计感染、尺神经损伤、延迟愈合、肘内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SFH,虽然住院费用较高,但有利于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和改善肘关节功能。
    • 余泽俊; 黄文凭; 苏松川; 童庭; 彭正刚
    • 摘要: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价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收治的101例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及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闭合复位+克氏针穿针外固定,52例)和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49例)。于末次随访时(末次随访时间至少≥1年)测量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Flynn标准疗效评定结果、Mayo功能评分、Baumann角(B角)、携带角(C角)、前肱骨线(是否通过肱骨小头的中1/3)、安全性检测结果与评价。结果两组B角、C角、前肱骨线等影像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内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穿针外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恢复快、疗法安全有效等优点。
    • 杨春林; 成瑞萍; 李小美; 胡远军
    • 摘要: 随着高空作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Pilon骨折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约占下肢骨折的1%[1]。Pilon骨折呈粉碎性,多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2-3],对临床骨科医师具有挑战性。为减少软组织感染、坏死、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国内外学者研究通过改进手术入路、内植物等多种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踝关节内侧微创小切口联合胫骨远端内侧锁定板治疗,疗效确切。
    • 吴晓东; 沈爱东; 顾家烨
    •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分为切开复位组(44例)和闭合复位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过程的相关指标,术后随访12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不连的发生率,采用外露螺钉测量法评估股骨颈短缩率。结果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6月和12月时切开组Harris评分高于闭合组(P<0.05)。切开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组(χ^(2)=9.674,P=0.006),切开组股骨颈不连发生率低于闭合组(χ^(2)=7.354,P=0.020),切开组股骨颈缩短发生率低于闭合组(χ^(2)=14.201,P=0.001)。结论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切开复位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更好,并发症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易张辉; 马小刚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闭合复位方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门急诊治疗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4例,按闭合复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患肢外展上举外旋的方法复位,对照组采取Hippocratis法复位,比较两组一次性闭合复位成功率、复位所用时间、复位时患者的疼痛感觉(VAS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3.75%(30/32),对照组81.25%(26/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所需时间(58.03±28.47)秒,对照组(198.28±45.25)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观察组(4.76±1.69)分,对照组(6.56±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肩关节功能恢复:观察组优良为84.37%,对照组71.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患肢外展上举外旋方法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成功率较高,患者主观疼痛感觉较轻,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