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456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8篇、会议论文130篇、专利文献14741篇;相关期刊604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5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文献由896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赵勇、李刚等。

桡骨远端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68 占比:22.30%

会议论文>

论文:130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14741 占比:77.02%

总计:19139篇

桡骨远端骨折—发文趋势图

桡骨远端骨折

-研究学者

  • 王伟
  • 赵勇
  • 李刚
  • 张堃
  • 梁斌
  • 王秋根
  • 邓强
  • 霍力为
  • 严松鹤
  • 刘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玉兰; 袁德超; 李英; 高涛; 曾健; 尹崇仿; 杨基兰
    • 摘要: 背景: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能获得较满意疗效,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着肌骨超声的发展,为引导辅助骨折复位、提高复位质量及成功率提供了可能性.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辅助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7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单侧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高频超声引导下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徒手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采用改良Green与O'Brien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Sanniento评分评价影像学表现.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首次复位成功率、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评分差异.结果 与结论:①试验组首次复位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复位后即刻,试验组和对照组影像学评价优率分别为90.0%,6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复位后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影像学评价优率分别为80.0%,5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复位后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率分别为10.0%,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复位后12个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率分别为90.0%,6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高频超声引导下对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能够提高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改善患者后期腕关节功能.
    • 谢福东; 张威; 王伟
    • 摘要: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信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且术后完成6个月随访;统计患者随访6个月时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97例患者中有25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恢复不良率为25.77%;初步比较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与良好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复查掌倾角小、常规功能锻炼、骨质疏松均可能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可能与患者首次复查掌倾角小、常规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有关,伴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应受重视,尽早展开干预。
    • 谢福东; 张威; 王伟
    • 摘要: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信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且术后完成6个月随访;统计患者随访6个月时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97例患者中有25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恢复不良率为25.77%;初步比较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与良好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复查掌倾角小、常规功能锻炼、骨质疏松均可能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可能与患者首次复查掌倾角小、常规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有关,伴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应受重视,尽早展开干预。
    • 吴焕强
    • 摘要: 目的:评价蒙药熏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入院治疗的8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A组采取蒙药熏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B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熏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改善中医症状,增强疗效。
    • 马胜利
    • 摘要: 目的 探究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0例老年新鲜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5例。常规组接受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改良组接受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骨折愈合指标(BALP、PICP)水平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改良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增大,且改良组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TNF-α、IL-6水平均降低,BALP、PICP水平均升高,且改良组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及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利于骨折端早期愈合。
    • 李柿樾; 卜建文; 谢增如
    •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腕关节面3 cm内的松质骨骨折,是临床骨折中常见的类型,占全身骨折病例的20%,占急诊骨折的17%,常见于因跌倒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及因高能量创伤后的年轻患者[1]。由于约50%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为粉碎性骨折并涉及关节面,从而影响腕关节活动,如果治疗不及时及治疗方式不当,不仅短期会导致腕关节疼痛,长期更会导致腕关节僵硬、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因而把握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维持和稳定其解剖复位,同时最大可能地保护腕关节功能。本文拟就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特点、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中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 章毅; 杨榕; 殷浩
    • 摘要: 目的 比较采用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评分、镇痛药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在麻醉监护室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静息和运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静息和运动时P≤0.001);研究组监护室的吗啡消耗量显著降低(P<0.00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组恶心(P=0.004)和呕吐(P=0.050)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 相比于全身麻醉,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桡骨远端骨术后提供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吴杰
    • 摘要: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桡骨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围手术期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及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VAS评分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掌侧入路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增加掌倾角、尺偏角,同时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包丞州; 陈宏
    • 摘要: 尺骨撞击综合征(UIS)是导致腕关节活动受限和尺侧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41年,Mi1ch^([1])首次描述了桡骨远端骨折后,桡骨长度缩短,从而引起尺骨相对延长并反复撞击腕关节,导致月骨和三角骨缺血坏死,腕关节尺侧疼痛的现象。1993年,Chun等^([2])首次将这一由尺骨头撞击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和尺腕侧负载过重引起的症候群定义为UIS。
    • 王智博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平县人民医院骨科2019-06—2021-06行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西医常规康复训练的常规训练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方剂(自拟化瘀接骨补肾汤加减)的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各32例。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前、治疗3个月时的中医证候评分和前臂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前臂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术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前臂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和患侧前臂腕活动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